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情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情况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与经济和社会联系的最为紧密的教育,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关系到首都几百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各行各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都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2004年,国务院又专门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4年8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不仅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且还进一步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和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北京市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要牢固地树立科教兴市的战略思想,把首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伴随着新的一轮经济社会形态转变、产业结构提升和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北京下一步的发展必然从依赖资本驱动转向依靠资本、技术、组织和人力资源驱动。这对人力资源研究、人才的培养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2003年北京市也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明确了到2008年北京市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基本建立起与首都现代化和举办奥运服务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首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举办奥运服务,为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实施教育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调整,实现首都职业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增强北京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满足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对中、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率先实现首都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全面建立首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打下重要基础。所有这些不仅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为推进首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累计向社会培养了156万毕业生,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26%,为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一、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2004年全市共调整撤并6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数量已由3年前的523所调整到171所,校均在校生增加到近3200人,办学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为7.6万人,毕业生总数为7.7万人,在校生总规模与2003年大体持平,接近27万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7%,并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教育质量大幅提高。建设了85所骨干重点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43所,办学实力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9所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的现代化标志学校和2所技师学院正在建设当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两所学校即将先期迁入。北京职业教育已基本走出小而全、效益差的低水平发展模式,正在向大规模、集团化、高层次、多功能方向跨越式发展。2004年继续实施中等专业学校“105020”工程,即建设10个现代化标志专业、50个重点特色专业和20个全市重点实验、实训基地。到2004年底,已初步建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10个现代化标志专业以及金融事务、物业管理等50个重点专业。面向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重点建设的机电技术、数控技术、汽车维修、金融事务、烹饪、饭店服务、航空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0个重点实训实习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北京市交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实习基地、北京市电子工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实训实习基地、北京城市建设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实训实习基地、北京商贸学校金融事务实训实习基地、北京市计算机工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实训实习基地、北京市建材工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实习基地、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烹饪实训实习基地、北京市外事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实训实习基地、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计算机技术实训实习基地、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航空服务实训实习基地已初具规模。其余11个实训实习基地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园区进行建设。以服务首都经济发展为宗旨,启动了北京市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围绕首都重点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农业发展需要,我市在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技术、物流管理、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六个专业领域,启动了北京市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在全市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中选择确定了27所学校作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校,要求基地校采取校企合作、定单培养的方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要求五年内相关专业领域要培养5万名高质量毕业生,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10万人次,以缓解北京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二、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一)财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基本形成职业教育框架体系。为适应首都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步伐,满足经济社会生活对中、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从改革实际出发,财政逐年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1、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市财政一直非常重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生均综合定额从1980年的每生550元/年增至目前每生3400元/年。80年代中等职业教育专项投入每年为500万元。1998年起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市财政将市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经费列支科目从“工交商事业费”划入“教育事业费”,使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有了稳定的依法增长保障,同时专项投入增加到每年5000万元以上,2004年专项投入达到3亿元。2003年北京市职业教育大会后,市财政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拿出20%用于区县职业教育投入,2003年、2004年两年共投入2.6亿元,重点扶植每区县2所职业学校的发展,缩短城市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差距,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这些经费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市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市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扩大了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2、实施适应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展特点的生均综合定额管理。为促进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1992年起,北京市财政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了中专、技校四类生均综合定额的财政政策。通过实行生均综合定额的财政政策,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有了稳定的经费保障。引导学校以办学求发展,不断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配合教育部门于1989年制定的职业高中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于2001年、2004年重新修改并提高了该标准,对指导区县职业高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公平的发展环境,有利地促进了北京市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并在全国起到了表率作用。3、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以财政全额贴息,通过银行贷款和资产置换的方式,加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园区等一些现代化标志学校和骨干特色学校的建设,从2003年至2005年,三年市财政共投入近9000万元,用于13所中等职业学校贷款贴息;加大投入力度,调整学校结构布局,鼓励和促进北京工贸技师学院、北京商务科技学校、纺织集团三校合一的组建和发展;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加快北京交通学校和北京外事职业高中争创全国骨干示范学校的步伐,为提升北京市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优化专业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为了适应北京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力调整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专业设置基本形成了“三、二、一”的比例关系,优先发展市场急需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新专业。与此同时,与本市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适应的机电及数控技术、汽车涂装整形修理、金融、烹饪、饭店服务、航空服务、计算机网络操作和维护等重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也已初具规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各学校积极针对学生现状,积极改进学生德育工作,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进一步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对外合作,加大了与国外学校的师资和课程交流。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具有北京特点的职业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三)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了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得到广泛地普及和应用。全市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校校园网建设基本完成,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网络设备进一步改善,其中国家级重点校学生和计算机之比已达到8∶1。扩大了各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的应用范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多数学校已在各科教师中普及了现代教育技术,鼓励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同时各校还积极开发了一批模拟仿真系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北京职成教信息网进一步完善,已开发了多项网上办公系统,网上远程教育系统已初步运行,已成为本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平台。三、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职业教育投入单一,没有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合力。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因此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单凭政府投入,是很难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目前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除学校的学费收入外其他全部由政府投入,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力量基本没有投入,这样势必造成政府投入的增长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不足以支持教学的运转。由于投入不足,很多学校的实训条件、设备技术以及相关实验室实训设备技术水平只达到世纪发达国家70-80年代水平,影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二)职业教育总量供给不足,今后几年中职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从2001年开始,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每年向社会提供实用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近9万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市人才市场的紧张状况,但远远没有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通过专家分析,北京的就业市场每年需要中职和高职层次人员达14万人。目前职业教育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相差5万人。从2003年北京市初中毕业生高峰以后,在保证普通高中招生人数8万人基本的前提下,北京市中职学校本市户口招生人数将大幅度减少,2010年将降至1.1万人,本市生源将出现严重危机。这将严重影响每年北京市各行业中职毕业生的补充数,与需求8.8万人的差额达7.7万人。(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不顺。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乏力的问题,造成资源难以充分利用,不能形成整体优势,办学效益还比较低。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条块分割、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