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西城区商务局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商业发展规划》;围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西城区作为国家政治中心主要载体、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及国内知名商业中心的功能定位;按照西城区“十一五”时期总体规划的部署,特编制此规划。一.“十五”期间商业发展回顾“十五”期间,我区商业发展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调控资源、有序收缩、深度开发、重点扩张,实现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具有国际化同民族化结合、现代化同北京传统文化结合的体现西城特色的商业体系,商业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市场运行繁荣稳定“十五”期间,全区商业企业改革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环境明显改观。200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7.6亿元,其中,商业增加值38.8亿元,所占比重为9.8%,较“九五”增长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8.8亿元,占全市份额为8.2%(2005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9亿元,年均递增7%。)。区域商业规模不断加强,商业总营业面积近160万平方米,较“九五”期末增长24.3%。在西单商业区、西外公交枢纽、展前广场和德外、月坛、西内等重点地区和新建、改建小区中,相继有近30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投入运营。期末西城拥有万米以上商业设施达到32个,营业面积达75万平方米,各类市场61家,商品交易市场总面积近36.7万平方米,总经营摊位为2.3万个,从业人员达9.5万人。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呈现特点:经营调整效果显现,发展了更能体现特色的品牌产品和服务;节日市场消费活跃,节假日所在月成为消费的重要时段;支柱企业发展良好,支撑西城零售额的11家超亿元企业和西单商业街区经调整改造已渐入良性发展轨道;升级换代步伐加快,随着各类先进科学技术和产品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升级换代周期逐渐缩短。2.流通方式优化提升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巨商纷纷进驻中国市场,西城商业借此契机,重点发展连锁店、便利店、专营店、超级市场、茶艺馆、酒吧等新兴业态,培育出金象大药房、倍顺好邻居、护国寺小吃等连锁经营品牌。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在大中型商场、连锁企业、超市、餐饮服务业普及MIS与POS系统的应用。重点街区中(西单商业区、西长安街和金融街)完成了10家重点单位无障碍设施项目的改造工作。监测体系逐渐完善,在主要节日与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商品的监控,确保了市场繁荣与社会稳定。制定粮食供给和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物资供应保障等应急预案,完善供应、分销保障网络链,确保了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23.商业街区持续发展“十五”期间,结合区域资源和商业街区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规性文件,编制了西单现代商业中心区、北京金融街、德外科技苑(现为德胜科技园)、阜景文化旅游街、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西外旅游商务区商业发展计划。对商业资产重组、街区商业经营引导、街区整体调整和开发以及城市规划与街区规划的协调起到了推进作用,促进了商业与其他产业间的互融互动。4.便民体系日臻完善“十五”期末,拥有社区菜市场、便民菜点65个,面积4.5万平方;拥有连锁超市、便利店140个;拥有各类高、中、低档餐饮企业达1500余家;确立了100家早点规范店,在社区中搭建7处早餐亭,布放80辆早餐车,保证早点供应;拥有美容美发和大众理发馆396家;拥有各类洗浴中心、浴池53家。2004年,为解决平房区居民和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相对集中地区和重点街区的群众需求,设立了便民浴池和清真副食专柜(店、厅);为及时消纳废旧物资及合理开发与利用,建立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制定行业标准,实行统一管理,全区拥有回收点近200个。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在有条件的连锁超市、便利店中增设洗衣、彩扩、鲜花、图书和代售邮票、月票等业务,增设快餐或进行早餐搭载,满足人们全方位的需求。5.市场秩序明显改观“十五”期间,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精神,坚持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强市场监管和引导经营者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整治。开展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非法传销活动、集贸市场整顿、食品卫生打假、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药品及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建筑市场整顿等一系列专项整治,不良市场行为得到进一步遏制,产品质量大幅提高,经营秩序明显改善,市场环境不断净化,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注重和引导农贸市场向社区超市和便利店的发展,促进农贸市场功能的提升,积极引导和支持商家提升经营档次和特色服务,推动初级设施向统一配送的社区连锁菜市场方向发展。虽然西城区的商业服务业在“十五”期间取得平稳发展,但仍存在着商业服务业态的单一雷同、商业网点布局不尽合理,与环境保护、交通、居民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矛盾日趋尖锐。商业布局分散且部分设施落后、与现代化水平、以人为本、服务宜居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这是当前西城商业服务业发展的难点。二、“十一五”时期商业发展指导思想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西城区实际,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国内知名商业中心区,使西城区成为和谐宜居的典范。32.环境预测“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践“三区”战略的关键阶段。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视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奋斗的目标。紧抓机遇,应对挑战,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打造国内知名商业中心区,形成对北京商业发展具有示范功能的窗口,使和谐宜居的西城,成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综合竞争力的名片。西城区商业发展在资源条件上,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全方位的对外交通网络,巨大的商业服务业规模,享有大都市中心商圈的核心地位。在经济条件上,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广阔的经济腹地,基本形成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网络,支撑和强化了中心城区自身的吸纳幅射功能,具备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及流通、技术、服务等贸易市场、期货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与咨询市场、租赁市场等的条件。在社会条件上,宽松的政策环境,内外贸易、投资、税收、金融运作与管理等方面优惠政策,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为商业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发展原则(1)根据“商务窗口与高情感相平衡”的原则,商业服务业的规划建设从目标设定,结构设计、整体布局、业态选择到经营体制、营销方式都要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核心,充分考虑不同区域消费水平和市场特点,适应消费规律和发展趋势,体现繁荣有序和便民利民,形成人本化商务发展模式。(2)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服务业发展的经验,鼓励新型流通业态和新型服务业的发展,引导投资者和经营者在西城商业设施建设和调整中把握市场定位,确保商业服务水平和功能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经济的趋势要求。(3)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中心城区经济功能定位的要求,围绕适应西城产业结构调整,旧城改造,消费者住行流向,商品集散流通,新兴商业业态发展等方面变化趋势,通过按服务功能分区,对网点设施集中布局安排,体现地域规模集中为主,分散组团为辅的新型布局特点。(4)结合现代商品流通和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建立全方位、立体式,对各种需要均能做出快速反应的便捷化服务系统,以发展新兴商业业态为要素,开拓新的经营服务领域,注重休闲、停车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力求体现商业设施发展的超前性、延续性、可操作性。(5)在建立高效合理的实体连锁企业网络基础上,依托公共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流通生活服务业的全面信息网络化。(6)协调商业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与社会环境发展的关系,开创产业间相互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使不同行业、业态、规模的设施互补互利,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4三、“十一五”时期商业发展目标1.商业发展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到2010年,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达到65亿元。—连锁经营结构:全区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5%。—电子商务网络化发展水平:大中型商业服务业企业(MIS与POS系统)开发应用普及率达100%,小型商业服务业企业普及率达60%。2.商业结构布局发展目标(附件1)—商业设施占50%,以3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超市或百货店为核心店。—餐饮设施占25%,以同时容纳300人以上的大店为核心店。—服务娱乐设施占20%,以生活服务设施为主。—公共设施占5%,以提供社会公共活动场所为主。3.商业街区建设目标(附件2)—西单商业中心,发展商贸、商务、休闲、娱乐、餐饮。—地区级商业街,发展服装、商务配套、办公服务。—区级商业区,依据自身资源,发展特色商业服务。4.社区商业建设目标(附件3)—超市经营服务辐射半径0.5公里,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便利店经营服务辐射半径0.5公里,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专业店专卖店经营服务辐射半径5公里。—菜市场经营服务辐射半径0.5公里,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社区购物中心经营服务辐射半径0.5公里,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四、“十一五”时期商业发展措施1.发展重点(1)培育发展地域商业中心街区根据全区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开放式空间结构城市布局形态和商圈理论及商业布局要求的发展趋势,构建1个市级商业中心(西单),9个区域商业街区及副中心(复兴门、三里河、阜成门、西四、新街口、地安门、西直门、德胜门、马甸),以遍布全区的各类商业服务设施为基础,形成三级网络。地域中心街市以满足城区居民消费为主,以区位优势和经营特色吸引区外消费者和国内外宾客。规划期内,复兴门、三里河、阜成门、西四、新街口、地安门、西直门、德胜门、马甸9个商业区,通过商业设施有序改造建设,实现业态业种合理配置,提升品位;地区危改,实现调整商业结构,鼓励发展连锁店、专营店等;综合开发,实现按现代都市商业标准规划建设硬、软件设施(包括无障碍设施、电子商务),高起点构筑空间布局,高标准设置业态结构,开设适度规5模的超市,发展餐饮娱乐、文化健身、休闲网点,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根据各街区产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旅游主导型、现代居住型和生态休闲型的功能定位,构建与之对应、功能完备、彰显特色的现代都市商业街区。(2)培养建设特色商业服务业提升完善西单市级商业中心功能。按照时尚文化、轻松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商务交际为一体的要求,借助西单商业人流集聚、市场活力强劲、人文内容丰富、地铁交通贯通等资源优势,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行业布局战略调整,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完善细化服务功能,增强现代时尚气息,形成各区域大型单体商业各具区位特色,又能发挥连动互促效应的商业格局。使西单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形成高度繁华的现代大都市商业中心。“十一五”期间,以大型百货店为主体,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及餐饮业(恢复老字号餐饮)。增加休闲、娱乐及时尚消费设施。完善交通体系及市场环境。力促规划项目的进度。借助地理、旅游、交通、文化,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形成商贸、商务互融互动的新商圈。培育建设特色商业街。按照彰显特色、诚信服务、管理规范的原则,打造京味文化特色街。重点推进什刹海酒吧茶艺街;建设金融街金树街、护国寺小吃特色街;引导发展地安门老字号商业街、西四旅游商品街、西外南路服装街、新街口精品街。通过调整经营结构,扩大特色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街区品位内涵,完善特色街购物、旅游、观光、休闲的综合服务功能。将特色街区转化为“旅游产品”,强化商旅互动。借助特色街区域内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商业特色的优势,强化网点布局,功能战略调整,提高设施现代化水平。规划期间,加强规划项目的研究实施,重点解决政策、资金、技术、管理问题,强化特色街背景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实施整体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