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警舆情处置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涉警舆情处置研究作者:徐晨霞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0期涉警舆情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新闻媒体,微博、手机短信等非新闻媒体,以及公众对公安队伍形象,公安机关执法活动、行政行为,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内的案(事)件的关注和评价等的舆论反映。涉警舆情处置工作的范围,主要是指已经或即将通过各类新闻媒体、互联网络或人际等传播途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舆论热点,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安队伍形象,影响公安执法工作、行政行为,影响社会稳定,需要公安机关及时处置的案(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一、涉警舆情处置原则涉警舆情处置工作应按照及时、准确、主动、统筹的要求,遵循分级处置,属地为主;积极预防,及时应对;讲究策略,主动引导;归口管理,落实责任的原则,以事发地公安机关为处置主体,第一时间对突发、敏感案(事)件现场实施管控,迅速查明情况和媒体动态,密切监测涉警舆情走势,将舆情处置与案(事)件处理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准确把握社会公众心理和传播规律,正确、科学引导舆论,全力预防和化解涉警舆情危机,维护公安机关形象,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维护社会稳定。二、涉警舆情的分级、分类处置(一)分级根据涉警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可将涉警舆情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进行分级处置。1.特别重大涉警舆情特别重大涉警舆情标准为:即将或已经被国内外主要媒体重点报道、被门户网站首页采录、被全国性主要网络论坛持续跟帖、被微博广泛讨论的;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中央领导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的等。2.重大涉警舆情重大涉警舆情标准为:即将或已经被全省或全国影响力的媒体报道,被门户网站采录,被全国性主要网络论坛持续跟帖、被微博广泛讨论的;在事发当地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可能影响公安部门形象,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稳定的;省级领导做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的等。3.较大涉警舆情龙源期刊网较大涉警舆情标准为:即将或已经被被省、市级媒体报道,被地方网站采录,被地方性主要网络论坛持续跟帖,或通过微博、手机短信等非新闻媒体渠道传播的;在事发当地产生较大影响,并可能被覆盖面更广的媒体所关注和传播的;市级领导做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的等。4.一般涉警舆情一般涉警舆情标准为:即将或已经被市级媒体报道,被地方网站采录,被地方性主要网络论坛持续跟帖,或通过微博、手机短信等非新闻媒体渠道传播的;在事发当地产生一定影响,并可能被覆盖面更广的媒体所关注和传播的;县级领导做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的等。对以上四个级别的涉警舆情,在处置机制上应设置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舆情处置机构,根据特别重大涉警舆情、重大涉警舆情、较大涉警舆情和一般涉警舆情四个等级,确定处置部门。各层级舆情处置机构应加强与新闻、宣传部门沟通联络,接待媒体记者,实施新闻采访准入管理,收集研判涉警舆情信息,拍摄影像资料,起草、审定新闻口径,编发新闻稿件,组织新闻发布,组织日常舆论引导,对涉警舆情处置效果进行评估,对本部门涉警舆情处置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二)分类1.由公安民警或协辅人员违法违纪造成对于由公安民警或协辅人员违法违纪造成的涉警舆情,无论当事民警或协辅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是否与公务、警务活动有关,事发地公安部门及人员所属公安部门都应立即启动涉警舆情处置机制进行处理。2.由公安部门在协助其他单位工作中引发对于由公安部门在协助其他单位工作中引发的涉警舆情,事发地公安部门必须报当地党委、政府,并协助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开展涉警舆情处置工作。3.由涉外案(事)件引发对于由涉外案(事)件引发的涉警舆情,应由本公安部门拟定对外表态口径,在征求本地外事部门意见,并报经公安部门审核后,按规定适时对外发布。属重大涉外案(事)件的,须由上一级公安部门拟订对外表态口径,在征求上一级外事部门意见,并报经公安部审核后,按规定适时对外发布。三、涉警舆情处置规程(一)现场人员管控龙源期刊网涉警案(事)件有现场的,涉警舆情处置部门应通过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线、带离相关人员等方式,将案(事)件当事人与新闻媒体记者以及围观群众迅速分隔开来,有效防止负面舆情扩散蔓延,尽可能地降低负面影响,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造成群体极化,甚至群体性事件。1.媒体记者管控沟通媒体,有效管理。案(事)件现场指挥员应在第一时间指派专人与到场采访的媒体记者进行沟通,在主动表明民警身份的同时,请媒体记者出示采访证件,了解其采访意图,登记其身份信息、联系电话,密切关注其动态,并及时将情况向现场或相关负责人员通报。案(事)件发生地公安部门、相关业务单位应尽快派人到达现场,实施媒体采访管控,开展舆论引导。开辟专区,接待媒体。案(事)件现场指挥员应在第一时间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线,并可视情况开辟专门的媒体采访区域、地点。对在此前已在警戒区内的记者,现场民警应文明、依法将其劝离,并告知其媒体采访区域、媒体接待地点位置。警戒区外,准允采访。媒体记者在公安部门划定的警戒区域外采访、拍摄的,如其采访活动不妨碍民警执行公务,一般不予干涉,且不得故意遮挡记者的摄影、摄像镜头、采访话筒,不得随意扣押记者物品。面对挑衅,避免冲突。媒体记者恶意挑衅、故意制造事端的,现场民警应保持高度克制,讲究策略方法,避免与记者发生直接冲突,可对其依法提出警告,必要时可在全程录音、录像,固定证据的基础上依法予以处理。外媒采访,及时通报。对到现场采访的境外媒体记者,现场民警一经发现,应立即报告现场指挥员及相关负责人,通报出入境管理部门及党委、政府外宣部门等,请求共同处置。2.当事人管控对引发涉警负面舆情的公安民警或协辅人员,应按规定由纪检、督察等部门立即将其带走调查。对案(事)件中受害当事人,应积极与其沟通,争取其理解配合,尽可能少向无关人员谈论案(事)件情况。如案(事)件中有受害人集中送医院治疗的,应视情派员前往医院了解情况,同时注意掌握媒体采访动向。主动联络媒体公布案(事)件调查处置情况,防止媒体只采用当事人一方消息源,导致报道失实,影响案(事)件处置。3.围观群众管控龙源期刊网涉警案(事)件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将围观群众隔离在案(事)发现场外,并以适当的方式及时疏散。这既保障公安部门顺利开展案(事)件处理工作,又防止因未查明事态,围观群众先行传播,导致谣言滋生,扰乱案(事)件处理工作。(二)网上舆情管控1.发现掌握网上涉警舆情及时发现、掌握正在网上传播,可能或已经引起炒作的涉警舆情信息,并立即对首发信息的网站、论坛、微博、QQ、BBS等,以及信息传播范围、涉及对象和信息内容等网上传播情况开展调查。2.分析研判网上涉警舆情根据涉警舆情分级情况,通报案(事)发地公安部门,对信息的性质、危害程度、传播范围及舆情发展的轨迹和特点等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处理负面信息,开展网上舆论引导。(三)组织新闻发布组织新闻发布会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公安部门掌握话语权的关键步骤。如果公安机关“沉默不语”,自己不说,等别人说,甚至有人伺机乱说,谣言就会满天飞。英国危机公关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M.Regester.Michael)在《危机公关》(Crisis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危机处理时把握信息发布的3T原则。即TellYourOwn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强调政府牢牢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TellItFast(尽快提供情况),强调危机处理时政府应该尽快不断地发布信息;TellItAll(提供全部情况),强调信息发布全面、真实,而且必须实言相告。借鉴3T原则,结合涉警舆情的特殊情况,新闻发布过程可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第一时间原则涉警舆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启动公安新闻发布机制,安排新闻发言人,做好媒体应对工作,尽快安排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对案(事)件处置措施、进度和结果及时向公众通报,告诉公众真相,正确引导舆论,维护公安部门形象,维护社会稳定。2.准确、守纪、适度、保密原则涉警舆情新闻发布应遵循准确、守纪、适度、保密原则。新闻发布内容及口径须经本级涉警舆情处置部门审核同意,未经授权的任何单位和民警一律不得对外发布信息或泄露案(事)件信息。3.自己发布原则龙源期刊网涉警舆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利用公安部门的网站、微博平台,实时公布案(事)件最新情况,成为权威消息来源,及时回应公众疑问,满足公众知情权,防止有人无意、有意或恶意传播虚假信息,混淆视听,造成公众恐慌,引起群体极化。4.信息滚动发布原则对重特大涉警舆情,应利用媒体和公安部门的网站、微博平台滚动发布新闻,公布事件处理最新状况,及时答疑解惑,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同时可设立新闻中心,接待媒体记者。对国内外媒体记者申请采访的,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受理。对已经批准或按有关规定可以采访的记者,要热情接待,及时通报信息,并主动提供电话、传真、网络等服务。5.跟踪研判原则新闻发布后,要对媒体报道、舆情反应等情况进行研判与评估,实时跟踪事态发展和舆情发展,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四、涉警舆情处置策略涉警舆情处置关系公安队伍形象,社会稳定,在处置过程中应准确把握社会公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科学实施舆论引导,全力预防和化解涉警舆情危机。在具体处置过程中,可按照以下处置策略操作:(一)安抚群众,表达同情对造成人员伤亡、群众利益损失的案(事)件,应通过媒体表达公安部门的关切和同情,安抚群众,同时表达迅速查明真相,依法公正处理的决心和态度。(二)勇担责任,争取信任对涉警负面案(事)件,如情况属实、责任清晰的,应诚恳道歉,表明知错就改的立场,主动通过媒体公布事实真相和案(事)件处置进程以及善后等情况,积极争取公众的谅解和信任;如经查证公安民警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但确实存在执法不规范、工作不严谨等不当行为的,应及时在媒体上公布处理结果和善后措施,表明改进工作的态度;如情况尚不明晰、责任尚不清楚的,应及时在媒体上说明先期处置措施,表明认真调查、决不护短的态度,疏解社会公众的不满情绪,避免沉默、回避、粉饰、袒护、对抗。(三)澄清真相,以正视听对于媒体误会、讹传、失实报道甚至故意制造假新闻、恶意炒作引起涉警负面舆情的,要迅速查清事实真相,据实进行交涉,要求媒体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影响,以正视听。同时龙源期刊网将报道失实造成的危害向党委、政府及宣传、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汇报,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联合政府,权威发布为利于涉警负面舆情处置,可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及其他权威部门,以政府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或第三方的名义对案(事)件处置情况进行发布。(五)引导舆论,树正面形象对涉警负面舆情先期处置后,要剖析原因,及时对外发布。同时可通过媒体发布公安工作成绩、公安队伍先进典型、便民服务措施等正面信息,加强舆论引导,塑造公安部门和警察良好形象。参考文献[1][英]迈克尔·里杰斯特著,郭惠民译.危机公关[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