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北京林业大学二〇〇五年十月目录一、学校发展现状..........................................................................................................1(一)学校办学历史...............................................................................................................1(二)学校发展现状...............................................................................................................2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6(一)学校发展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发展机遇...................................................................6(二)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8三、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思路.......................................................................................................................9(三)战略目标.....................................................................................................................10四、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措施....................................................................13(一)坚持质量立校理念,搞好人才培养工作.................................................................13(二)实施特色兴校战略,加强学科建设.........................................................................15(三)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6(四)加强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17(五)全面推进国际化.........................................................................................................19(六)建设具有北林特色的大学文化.................................................................................20(七)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办学资源配置.....................................21(八)加强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23(九)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25附件:北京林业大学发展现状一览表..............................................................271北京林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为了抓住本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为林业高等教育提供的发展机遇,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实现学校新的历史跨越——建设成为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等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学校发展现状(一)学校办学历史北京林业大学原名北京林学院,于1952年由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业大学森林系合并建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科。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2年国务院批准本校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41所高校之一。2000年2月由国家林业局划转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同年6月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2月进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高校行列。2001年1月,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211工程”“九五”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2003年“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通过国家立项。2004年5月通过教育部试办研究生院转正评估,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56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高级人才,包括11名两院院士和数十位省部级领导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和管理干部,取2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我校始终位居排头兵地位。(二)学校发展现状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一个单一的林科专业院校发展成为一所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等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经、文、法、哲相结合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截至2004年12月底,全日制在校学生15987人,其中本科生12832人,研究生1895人,专业硕士847人。设有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园林、生物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工学、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理学、外语、自然保护区、高职、成人教育14个学院。形成了以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为主,包括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40个本科专业(连同专业方向共计50个),林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学等专业在国内外享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声誉。拥有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1990年以来,取得了包括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奖在内的一大批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园林专业11名学生先后在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中获金奖,并有1名学生在国际建筑师及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大奖。——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点33个,硕士点55个,还有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和风景园林硕士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4个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至今,获得3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科门类涵盖了8个学科门类的22个一级学科。现有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遗传育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43个国家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植物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22项,科研经费总计达1.5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项;335篇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论文发表年递增率在30%以上。形成了以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木本花卉等优良品种研发为龙头的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体系。其中三倍体毛白杨技术受到朱镕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视和关怀,拨专款进行研究和科研推广。——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并有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中国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等多个专业研究机构。近年来,结合所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学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巩固了100余处教学科研基地,其中山西吉县、方山、太岳山,青海大通,宁夏西吉,北京大兴、密云,河北廊坊、威县,重庆缙云山等基地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截至2005年8月,专任教师达到88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95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610人。教师中61.2%来自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重点培养对象人选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5人。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理事、执委、委员以上职务的教师有20多人,在国内二级4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有130多人。教师中,有1人获何梁何利奖,1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7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6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6人被纳入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7亿余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总数490件,价值6900万元。近年来新建和改建本科教学实验室69个。建设了现代化教学网络体系,50%以上的教室实现了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室达73间,座位数达9007个。新建的图书馆纸质藏书达120多万册,10多个数据库在校园网上运行,购置了大量电子文献。建成“千兆骨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紧缩双核心的数字校园网络,网络用户近20000人。——学校现有各类校舍建筑面积66.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0.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6.4万平方米。近5年完成基建面积26.5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19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4.7%,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校园”和“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004年底校园规划调整方案获国管局批准,建筑容积率提高40%。妙峰山教学实习实验林场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级风景区。——学校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授予十几名外国学者名誉教授,每年聘请100多位外籍专家来校讲学。2000年以来,共举办了21次国际学术会议,执行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接待外国专家学者近千余人次,接收留学生500多人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交流合作。2002年成立国际学院,2003年实施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培养草业科学专业草坪管理本科生项目,已有80名学生进入该培养项目学习。此外,学校与武警部队、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中心、中国科学5院、林干院等单位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和科教合作。参与发起成立了北京学院路高校教学共同体。——近年来,学校加大管理改革力度,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机关精简机构,院系设置趋于合理。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岗位津贴发放制度,教职员工的待遇有了较大提高。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改革,实行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新的用人制度,推动了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加强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