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抗震复习提纲一,地震的分类地震按其成因划分为四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构造地震。1、震源、震中和震中距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为震中;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为震中距.二,地震波的类型和特点1.体波:可分为纵波(一般周期较短、振幅较小,常引起上下颠簸运动)、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常引起水平方向运动)两种形式。2.面波:可分为瑞雷波、乐夫波两种形式(a)瑞雷波:在其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法向组成的平面内做逆向的椭圆运动;(b)乐夫波:在其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运动,在地面上做蛇形运动。三,震级和烈度的概念和区别。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即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尺度。地震烈度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区别: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越小烈度就越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的因素有关。四:地震震害(直接灾害、次生灾害)地震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地表破坏(表现为:地裂缝、地面下沉、滑坡、喷水冒砂等形式),建筑物的破坏(静力破坏,动力破坏),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地震时,水坝、煤气管道,供电线路的破坏,以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容器的破坏,均可造成水灾、火灾、空气污染等次生灾害)。五,我国抗震设防的目标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六,多遇烈度、基本烈度、罕遇烈度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多遇烈度: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用Is表示。其超越概率为63.2%,重现期为50年。罕遇烈度: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具有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大震烈度,重现期约为2000年。七: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的内容。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保证了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和变形要求*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保证结构满足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八,四类建筑的分类方法及抗震设防标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为四类:甲,乙,丙,丁四类建筑。九,场地与地基的概念、场地类别。场地:建筑物所在地,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范围。地基:建筑物基础下面受力层范围内的土层。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土的类型岩土名称和性状土层剪切波速范围(m/s)坚硬土或岩石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中硬土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中软土稍密的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可塑黄土,粘性土和粉土,的填土软弱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的填土,流塑黄土十,等效剪切波速式中——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第i层土的厚度。十一:覆盖层厚度*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下基岩或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至地表面的距离,称为“覆盖层厚度”十二:建筑地段的分类及其选择原则十三:地基土的液化及判别定义: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地震时易发生液化现象,地基承载力丧失或减弱,甚至喷水冒砂,这种现象一般称为砂土液化或地基土液化。*初步判别(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以前时,7、8度可判为不液化;(2)当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在烈度为7、8和9度时分别大于10、13和16可判为不液化;(3)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十四:地基土液化的影响因素1,土层的地质年代2,土的组成3,相对密度,4土层的深度,5地下水位,6,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十五:*鞭梢效应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时,该部分结构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将产生鞭梢效应,即局部突出小建筑的地震反应有加剧的现象。十六: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地震影响系数:即设计反应谱,它是地震系数(地面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与地震动力放大系数(或称标准反应谱)的乘积。它与建筑所在地的设防烈度、影响本地区的地震的震级和震中距,以及建筑场地条件有关,是根据现有的实际强地震记录的反应谱统计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经济条件确定的。场地:指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不应太小,一般不小于0.5Km2。200akf200akf130akf130akf500sv250500sv140250svsv140nisiioseVddV1)/(/0dnsiVid简述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依据?答: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什么是“强柱弱梁”?答: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的一个原则,要求框架节点两侧的框架梁先于框架柱形成塑性铰。1.,多层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结构布置方案,其次采用纵横墙承重_结构布置方案。2,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主要根据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因为场地覆盖层厚度对建筑物的震害有一定影响。3,、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4,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基本方法包括结构抗震承载力的验算和结构抗震变形验算。5,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用的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6,《抗震规范》提出了二阶段设计方法,其中第一阶段采用的方法为:弹性反应谱方法,第二阶段采用的方法是概念设计。7,结构由地震引起的振动称为结构的地震反应,它包括地震在结构中引起的内力、变形和位移,可以用结构动力学来进行分析。8,《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9,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10,地震作用:地震作用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11,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12,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是将总水平地震作用按一定规律分配给各个质点,此方法适用于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的结构。1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aaff,其中ζa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a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4,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aaff,其中ζa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a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16,场地土的液化: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17,地震反应谱:为便于求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与其自振周期T的关系定义为地震反应谱。十七: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答:(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答: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有几种方法?各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静力弹塑性法⑴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⑵除⑴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⑶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3—10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