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市场经济学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本章通过讨论市场经济涵义及本质,进一步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使读者初步掌握市场经济的概念与一般原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2.1市场经济的一般含义、特征和功能2.1.1市场经济的含义(1)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是随着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在19世纪末新古典经济学兴起后逐渐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从一般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指一种经济资源配置就,或者说是以市场为导向或以市场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式,其本身并不包含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内容。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过程都要通过市场这个中介环节来进行,市场在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在这种经济形式下,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这个中介来进行。例如,在生产方面,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要从市场上取得,劳动的结果——劳动产品的销售要在市场上进行;在消费方面,实现了市场化的消费,人们所需要的一切消费资料都是从市场上获取的;在分配方面,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合理分配人、财、物;在交换方面,人们之间的一切交换活动都表现为市场上的买卖活动,离开市场就不会有交换行为的存在。所以,市场经济是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来说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一种是计划方式。市场方式是指资源的配置由市场机制来调节,突出效益和效率。计划方式是按照行政命令,通过指标的分解、调拨,由政府直接来配置资源。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具体来说:①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市场为中心;②社会总生产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过程都以市场为导向;③社会资源与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市场决定它们的配置流向,并依靠市场供求力量形成均衡价格;④价值规律及其实现机制(即市场机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明确市场经济的含义,还必须进一步了解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它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相对称;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与计划经济相对称。从历史发展来看,商品经济由来已久,它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如果撇开商品经济的社会性质,则可分为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现代化形式和发达形态。也就是说:①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②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③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商品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当一个国家的商品经济全面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融会于世界经济之中,才能形成市场经济。总之,市场经济必定是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未必就是市场经济。当然也有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同一事物两个不同角度概括的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不存在发展阶段的区别。其理由如下:①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自我运行方式。商品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是产品作为商品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既不同于自然自然经济又为同于产品经济的特点,就在于产品既不为直接的使用价值来生产,也不作为直接的社会产品来生产,而是作为交换价值来生产。产品是通过市场上供求双方的买卖活动转化为商品。市场作为交换关系的总和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通过市场来进行,商品经济就表现为市场经济。因此,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内容,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自我运行方式。②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商品经济是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所相对的是人们的经济联系不需要通过产品的买卖这种交换活动来实现的角度所界定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市场经济则是人们的经济联系要通过市场而只需要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来实现的计划经济。③两者不能割裂。这如同商品经济不能与市场调节一样,从来为存在只有商品经济而没有市场经济的情况;也从来不存在只有市场经济而没有商品经济的情况。如果像诸如上面的观点把市场经济拔高到商品经济之外的新阶段或更高阶段,这就否定了市场经济在当代的普遍性。因为既然商品经济只有在发展之后的新阶段或更高阶段才能出现市场经济,那么商品经济尚未发达的国家(含现阶段中国)就不能出现市场经济。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的经济实际。笔者是主张第一种观点的。2.1.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现在我们首先来讨论的是市场经济本身的性质,或称市场经济的自然性质。(1)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所谓自由是指经济决策自由。决策自由不仅指生产决策自由,也包括消费决策自由以及其它方面的经济决策自由。经济决策自由的含义当指任一经济主体的行为都只受自己意志的支配,而不受他人的强制或控制。没有决策自由,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决策自由度的高低是判别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志。消灭了自由,也就不会存在市场经济。我们惯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制度,的确,在市场经济中,资源是靠市场机制来配置的,然而这样来界定市场经济仍然有些模糊。它没有深入到市场经济制度“生物原理”的最深层的东西。我们认为市场经济制度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特征便是自由。没有自由,便不可能有均衡价格,便不可能有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人们所称道的市场经济的一切优越性便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2)市场经济是利己经济。利己并不是一种主张或主义,而是市场经济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它并不因为提倡利己主义而更加张扬,也不会因为反对利己主义而消弭。利己是市场经济中人们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无论是企业主组织汽车、电视机的生产,还是提供通讯、餐饮、运输服务,或是个体小业主卖报、卖针线,都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直接的经济利益,或者是赚取利润,或者是增加劳动收入,也可能经济利益只是一种中间目标,最终目标可能是谋求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或其它非经济利益,但无论经济利益是最终目标,还是非经济利益是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并且经济利益都是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直接目标。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表现为对价值的追求,因为价值是一切财富的共有的表现形式,在价值以货币来表现时,对价值的追求就转变为对货币收入的追求,就是说商品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直接目标就是要获得更多的货币收入。除了利己,我们很难想得到在市场经济中迄今有什么其他的动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利己行为是市场经济中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正是依靠利己这种社会行为,才使经济得以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并不认为市场经济中就不存在利他行为,但利他并不是市场经济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行为方式。一旦利己与利他相冲突,取胜的不是利他,而是利己。虽然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但从社会角度来看,则会使社会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从而提高国民总福利水平。斯密曾言,利己的客观效果是利他。正因为如此,市场经济才不会因为利己行为而崩溃,而是能够不断发展。①(3)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人生产的产品都主要或完全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消费的需要,而是①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说“人类几乎任何时候都需要他的同胞的帮助。但要想得到这种帮助,单纯期望于他们的恩惠,他是会白费心机的。如果他能够煽起他们的‘利己心’,使其有利于自己,并同时告诉他们为他做他要求他们做的事情,是对他们有利的,那么他就会很有可能达到目的。不论任何人,要想和别人做某种买卖,就应该打算这么做。‘给我所需要的东西,你就会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是这种请求的真义。我们所需要的那些有益的帮助,绝大部分是在这种方式下得到的。我们所指望的酒宴,不是来自屠夫、酿酒匠或者面包匠的恩赐,而是来自他们对其本身利益的关怀。我们不需要向他们的‘仁慈心’对话,而是要向他们的‘利己心’对话,同时决不要对他们谈论我们的需要,而只对他们谈论他们的利益。”斯密还说:“每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取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竞争。”这就是他主张的经济自由和竞争自由——“自然的自由的制度”。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生产者的利益能不能得到实现,取决于其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卖得出去。各个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任何人要想取得别人的产品都只能以自己的产品(价值)同其相交换。这种交换不是一种形式上的需要,也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由市场经济的自由、利己与分工性质所决定的。既然经济主体是自由决策主体,那么是买还是卖,买多少或卖多少,什么时候买或什么卖等等都只能由各经济主体自己来决定,依此来看,自由交换乃是自由决策的延伸。任何不是通过自愿交换而实现的产权转移都是同自由决策相背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利己经济,经济主体之经济利益的实现依赖于自愿交换。任何不是通过自愿交换而实现的产权转移都是对独立的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的否定。自愿交换才是对人们作为经济利益主体的肯定。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由地分散地作出经济决策,他们各自主要生产不同的产品,没有交换,他们都只是一个个独立的生产者,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出于利己动机,每一个生产者又都需要交换,因为通过交换,产品价值才能得到实现,才能获得共同的价值表现形式,才能去满足自己各方面需要。交换是生产者发生联系的唯一途径,每一个生产者都需要和依赖于交换。就生产者群体来说,交换的需要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交换是一种普遍现象。交换之无时、无处不在是市场经济不同于自然经济的主要方面。各部门、各地区的联系,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交换来建立起来的。交换过程向生产者提供决策信息,交换也成为推动分工发展的重要力量。(4)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两种力量:一是生产者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即利己行为;二是竞争的强制力。仅仅有生产者的利己行为,而没有竞争,便不可能有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在自然经济中,小农也是为私利而进行生产,但经济效率都很低,且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原因何在?就是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在市场经济中,从每一个独立的生产者来看,竞争是作为一种外部的强制力量而存在的。马克思说,同种商品只有同一的社会价值,无论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是高于还是低于这个社会价值,在市场上都只能按照由这个社会价值所决定的市场价格来出售。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仍可以按照社会价值来出售,即使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也只能按照社会价值来出售,这样其所耗费的一部分劳动就得不到补偿。很显然个别价值低的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它可以通过降低商品价格等办法将其它商品生产者排挤出市场,而个别价值高的商品生产者在市场上则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它不能迅速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它就会被逐出市场。商品个别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劳动生产率越高,个别价值越低,劳动生产率越低,个别价值越高,因此要降低个别价值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见竞争作为外部强制力,使得生产效率能得到不断提高。同时竞争使得每个商品生产者要悉数卖出或多卖自己所生产的商品,就必须不断改进产品的内在性能和外观质量来赢得消费者。竞争推动着经济资源不断地流动,使之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总之,竞争作为外部强制力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不断提高。(5)市场经济是分工经济。马克思认为分工是交换存在的前提,从而也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他明确指出:“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按照属、种、科、亚种、变种分类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②没有社会分工,便无进行交换的必要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