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12.药物滥用drugabuse: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13.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14.TDM治疗药物: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24.对照试验:是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结果,一组用新药,另一组用安慰剂25.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等26.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包括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B型不良反应分为遗产药理学不良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27.C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其潜伏期长,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无明确的时间关系,机制不清楚。28.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药理活性而作为临床试验中阴性对照的物质29.安慰剂效应:尽管安慰剂其本身无药理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安慰剂可产生治疗作用,如镇痛、镇静等30.给药个体化:通过测量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案3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又称治疗窗,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应以此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避免毒副反应32.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33.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34.盲法试验:让医生和病人知道每一个具体的受试者的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35.双盲试验:凡是医生与病人同时接受的盲法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36.单盲试验:医生知道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是随机选择对照的1.生物等效的试验内容:生物利用度实验和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2.妊娠期妇女用药基本原则:1.必须明确诊断和具有确切用药指针;2.权衡药物对孕妇疾病治疗与药物对胎儿导致可能的损害之间的利弊;3.必须用药时,尽量选择对孕妇和胎儿无毒或毒性小的药物,且采用适当的剂量、给药途径、时间间隔,最好血药浓度监测4.尽量避免用新药或孕妇自用偏方、秘方3.基本药物遴选原则:1.临床必需;2.安全有效;3.价格合理;4.使用方便;5.择优选定;6.中西并重;7.中药基本药物品种的遴选4.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和使用方便5.时辰药理学的内容:1.研究机体的生物节律对药物的作用或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即时辰药动学;2.研究药物在机体生物节律的影响下对机体的作用,即时辰药效学6.药品注册分类:1.中药、天然药的注册分类;2.化学药品的注册分类;3.生物制品注册分类7.联合用药的意义:1.提高药物的疗效;2.减少药物的某些不良不反应;3.延缓机体和病原体耐受性的产生,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9.世界卫生组织对不良反应的分类:1.副反应;2.不良事件;3.不良反应;4.意外不良反应;5.信号10.中国GCP的要点:1.药物临床试验前的准备和必备条件;2.受试者的权益保障;3.药物临床试验方案;4.研究者的职责;5.申办者和监察员的职责;6.记录和总结报告;7.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8.试验用药的管理;9.质量保证;10.多中心临床试验12.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度中符合“肯定”的标准:1.用药后符合合理的时间顺序;②从体液或浅组织内测得的药物浓度获得证实;③符合被怀疑药物的作用特点;④停止用药即可改善,或者再次用药又发生;⑤不能由病人的疾病所解释。13.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1.时间相关性: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时间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2.文献合理性:从先关文献中抑制的观点看因果关系的合理性;3.撤药结果:如果停药后症状改善,可认为二者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大;4.再次用药结果:不良反应消失后,再次用药再次出现相同症状,停药再次消失,则可确定因果关系;5.影响因素甄别:判断是否与并用药物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和其他治疗措施相关14.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宏观评价分三期:1.信号出现期:从不良反应潜伏到发现疑问;2.信号加强期:微弱信号发展成强烈的信号;3.信号评价期:大量信号产生需对该产品采取相关措施的时期,即不良反应可被确认、结合四与定量。16.ADR(不良反应)可能度(微观评价):在确定药物和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时,通常根据下述标准进行分类:①肯定:用药后符合合理的时间顺序;从体液或组织内测得的药物浓度获得证实;符合被怀疑药物的反应特点;停止用药后即可改善,或者再次用药又发生;不能由病人的疾病所解释。②很可能:在药物应用之后由一个合理的时间顺序;符合药物已知的反应特点;经停药证实,当未经再给药证实;病人的疾病不能解释。③可能:有合理的时间顺序;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已知的反应方式;可以由患者的临床表现或已知的药物反应特征解释。④条件的:时间顺序合理;与已知的不良反应不符;不能以疾病来解释。⑤可疑的:反应很可能时由被怀疑药物以外的其它因素引起。18.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①药效学研究;②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③毒理学研究;④药物临床实验;⑤药物相互作用研究.20.合理用药基本原则:①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②制定详细的给药方案③及时完善用药方案④少而精和个体化。21.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临床指征):①药物的有效血浓度范围狭窄。②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③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④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⑤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⑥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⑦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时。⑧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很大,特别是由遗传造成药物代谢速率明显差异的情况。⑩当病人的血浆蛋白含量低时,需要测定血中游离药物的浓度。如苯妥因钠。22.治疗水肿药物分类和不良反应:常用利尿药:1.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如呋塞米。临床应用于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其他严重水肿,不良反应为水电质紊乱、耳毒性、肾毒性、高尿酸血症等;2.中效利尿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如噻嗪类。临床应用于水肿,心源性水肿,肝性水肿,高血压病。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高尿酸症、代谢变化、过敏反应。3.低效利尿药:如螺内酯作用于集合管和远曲小管,产生拮抗醛固酮作用。临床应用:治疗与醛固酮过多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充血性心衰。不良反应有头痛困乏、精神紊乱23.Na+-K+-2Cl-共转运子抑制药如呋塞米等的临床应用:急性肺水肿和内水肿的救治;急慢性肾衰竭的防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高钙血症;加速毒物排泄Na+-K+-2Cl-共转运子抑制药的不良反应:1.水电解质紊乱;2.耳毒性;3.高尿酸血症;胃肠道反应;5.其他:高血糖、高胆固醇等Na+-Cl-共转运子抑制药如噻嗪类的临床应用:1.各种原因所致的轻中度水肿、慢性心功能不全;2.降压: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3.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ADH无效的中枢性尿崩症;4.其他:抑制高尿钙所致的肾结石Na+-Cl-共转运子抑制药的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2.高尿酸血症;3.代谢性变化,导致高血糖、高血脂症,4.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皮炎偶见溶血性贫血2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降压特点:①降压作用强及迅速,可口服,短期或较长期应用均有较强降压作用,②降压谱较广,除低肾素行型高血压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外,对其他类型或病因的高血压都有效,③能逆转心室肥厚,④副作用小,不增块心率,不引起直立性的血压,⑤能改善心脏功能及肾血流量,不导致水钠储留。26.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①利尿药(1)噻嗪类和相关药物:氢氯噻嗪(2)袢利尿药:呋塞米(3)潴钾利尿药:螺内酯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洛沙坦④.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⑤.交感神经抑制药(1)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2)神经节阻滞药:美加明(3)交感神经末梢抑制药:利血平、(4)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5)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6)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⑥血管扩张药(1)直接舒张血管药:肼屈嗪(2)钾通道开放药:二氮嗪(3)其他:乌拉地尔27.抗高血压药的合理选用:1.个体化选药;2.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和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剂和ACEI;α1受体阻断药和β受体阻断药3.避免或减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