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一中2011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第1页(本章共5页)内容备注课题: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目标:1、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2、培养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3、通过对古代散文的诵读培养良好的语感;4、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重点:1、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2、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陆游出生: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宗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陆游一手持剑(抗金),一手执笔(作诗)二、陆游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三、写作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宁远一中2011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第2页(本章共5页)四、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称。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其山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五、大孤山:在鄱pó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六、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矶jī燧suì窦dòu潦lǎo巉chán上干云霄gān榭xiè鹘hú抟tuán蠡lǐ葭jiā赪chēng湓pén汲jí七、整体感知:1、本文属日记体游记,并且是由两则日记组成。那么,这两则日记分别记了些什么?明确:本文属日记体山水游记类散文,根据时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记叙了八月一日过烽火矶、澎浪矶,小孤山的所见所闻,由1-2段组成;第二部分记叙了八月二日过大孤山的所见所闻。2、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船的行程。4.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明确: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大孤山。第二课时八、课文研读:第一段:1、本段写何处之景?明确:烽火矶2、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明确:高峻、怪奇(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等特点。3、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明确: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第二段: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有何作用?明确: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宁远一中2011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第3页(本章共5页)2、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明确: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小孤山和澎浪矶。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明确: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明确:由远及近。第三段: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明确: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2、该段写的是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明确: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3、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4、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明确: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九、思考:1、本文写了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这四个景点,各有什么特点?烽火矶: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澎浪矶:三面临江,倒影水中,虽无风,亦浪涌。小孤山:峭拔秀丽,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姿态万变。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2、散文的最大特色是“形散神聚”。本文所写的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是四个独立的景点,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在陆游笔下,又钩成了一个整体。陆游是如何把它们组成整体的?1.用“游踪”(船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把四个景点贯穿在一起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水)宁远一中2011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第4页(本章共5页)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山)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和小孤山)十、•一、文脉梳理十一、本文主旨是什么?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陆游直折腰。十二、课堂练习: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C)A、有俊鹘抟水禽(tuán)B、沙洲葭苇(jiā)C、潦缩(liáo)D、岸如赪(chēng)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A)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B)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也。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宁远一中2011级高二上期语文教案第5页(本章共5页)4、解释下列多义词A、然(1)杰然特起……的样子(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3)实不然也这样(4)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把(2)复以小艇游庙中用(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用(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且(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C、之(1)信造化之尤物结构组词,的(2)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它(3)徙倚久之而归语音助词,无义(4)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倒装标志(5)之二虫又何知这D、而(1)突兀而已助词,无义(2)徙倚久之而归才(3)岸土赤而壁立表并列不译(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却(5)而母立于兹你、你的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晚泊沙夹晚:名作状当晚(2)岸土赤而壁立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3)掠江东南去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4)上干云霄上:向上,名作状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