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应城市为例一、导论(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选题背景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论断并未过时。从世界工业化发展规律来看,我国现阶段处于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复杂尖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瓶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从农村到城市,污染现象严重,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干流地表水质有48%的监测断面属于V类以下水质,特别是城市河段、沿海河口地区及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污染水平,区域酸雨污染严重,65%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固体废弃物排放日益增加,垃圾围城现象突出。有关资料显示,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超过1000亿元,同时,每年用于改善环境的经费高达2830亿元。二是资源危机日益凸显。我国是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2占有量的1/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能源方面,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水平的1/2。我国资源利用粗放,50%的自然资源被当成废物处理,能源利用率只有35%,与国外相差10个百分点。各类资源消耗过快,国内资源已远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三是生态安全日益严峻。我国生态破坏程度加剧,已严重打破自然界本身的循环,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生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自净、产出能力下降;森林、草地的生态功能衰退,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重,江河泥沙淤积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加大;气候异常,突发灾害增多;生物多样性在减少。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新的系统观、新的经济观、新的价值观、新的消费观。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但循环经济在各地发展成效却各不相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各地经济状况、环境基础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各地循环经济发展不同,有的地区选择了适宜的发展模式,发展效果就好些。而一些地方选择了不相适宜的模式,发展效果就差些。现在的孝感市应城市有着较为丰富的资源和较好的工业基础,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污染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探讨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特别是针对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其它类似地区提供借鉴。3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循环经济及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出发,总结了国内外相关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针对孝感市应城市经济社会概况,探讨了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和运行问题,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一条可行之路。(2)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探讨适合应城市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应城市循环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缓减应城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实现该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武汉城市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思想萌芽阶段。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RachelCarson(雷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提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概念提出阶段。循环经济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Boulding(鲍尔丁)1969年在其“宇宙飞船理论”中提出的。Boulding指出,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eadows.D(米4多斯)等人在1972年发表《增长的极限》,警告人口、粮食生产、工业生产、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增长都存在极限。BarryCommoner(巴里.康芒纳)1972年在《封闭的循环》一书中指出,要达到“从摇篮到摇篮”的境界,须发展以生物和技术两种新陈代谢或两种封闭循环为内容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英文冠名“CircularEconomy”则出现于1999年T.Cooper(库珀)在期刊SustainableProductDesign(《可持续产品设计》上发表的题为“创造一种为可持续生产设计服务的经济基础设施”一文中。Cooper(库珀)认为所有生产过程产生的和最终消费后弃置的废弃物都应当重新用于其它产品或工艺的生产过程中去,并称将所有资源均纳入生命周期闭路循环的行为为“CircularEconomy”。理论完善阶段。近年来,知识经济成为国外经济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这使得国外循环经济研究又包含了高科技产业化和学习型社会等内容。源头防治和全过程替代末端治理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提出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绿色理念为指导,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组合成一套系统的战略模式。这种理论转变表明,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理论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微观企业层面到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的新型工厂——科技工业园区层面,进入到了21世纪宏观经济立法研究阶段。如德国于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日本也于2000年颁布了面向废弃物管理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5实践运行阶段。随着循环经济理论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循环经济在世界各国的实践运行也日益丰富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循环经济实践主要体现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次。美国杜邦公司的清洁生产管理方式被视为循环经济在企业层次的实施典范。丹麦的卡伦堡产业共生体则被视为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是循环经济理念在产业层次的深化。而日本人提倡的是循环型社会,旨在改变社会消费模式,倡导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总体说来,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呈现如下特点: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认识较多,但对如何判定循环经济尚存在较大分歧;关于循环经济运行模式虽然存在企业、区域、社会3个层面,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即生态工业园区偏好,尤其缺乏城市或更大区域尺度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实践;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由于这些国家发展水平比较高,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借鉴其发展经验时存在发展阶段不衔接等问题。国外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实践研究,在微观上表现为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企业绿色管理模式,在中观上表现为建立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城市模式,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循环型社会模式。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循环经济被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专业概念在我国使用。20世纪90年代初,循环经济的概念在国际上已经被广泛传播,但却在90年代后期才被引入中国。循环经济概念被引入中国后,很快得到环境保护部门和专家、学者及6高层领导的重视。近年来,循环经济在中国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主要集中在:对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的探讨;对发展循环经济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探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建议的研究等。关于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的探讨。曲格平(2001)、解振华(2003)、等人分别从循环经济的属性,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及循环经济的特征等方面对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丰富了循环经济的饿理论内涵。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探讨。诸大建(1998)、冯之浚(2003)等人研究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资源约束矛盾、降低污染、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发展循环经济措施和建议的研究。曲格平(2001)、冯之浚(2003)等人对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应明确指导思想、制定统一规划和战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大力发展技术,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制定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法规等。具体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国内绝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某一个特定的区域——通常是行政区域去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王鲁明(2006)、哀俊斌(2006)等人在对当地生态环境、资源状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基础优势,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适合当地7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湖北地区循环经济研究,则主要以湖北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主。研究行业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研究内容涉及立法、实施、战略、对策、模式等。但总体上讲,湖北循环经济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自2013年,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批复同意应城市设立盐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比较研究法对不同体制、不同区域下的各国区域循环经济模式进行比较,鉴别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经验和教训、共性和个性,阐明它们在经济运行中的共同规律特别是在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形式,以及在不同国家起作用的一些特殊规律。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武汉市应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并通过一系列真实数据、指标体系进行论证,为该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3、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本文从区域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国内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做现状分析,并在与国外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借鉴的基础上,针8对应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而运用到实践当中。(四)主要内容和创新点1、主要内容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交待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的提出、思路、结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二章区域循环经济相关理论概述。主要交代区域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区域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具体涉及理论基础、概念、原则、基本框架等方面。第三章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主要介绍国内外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类型,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为下面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意义。第四章应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基础分析。重点分析应城市整体经济基础、存在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及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和难点。第五章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该部分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部分,主要探讨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构架及实现。2、主要创新点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孝感市应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剖析,为该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提供依据。9按照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学原理对应城市循环经济相关模式进行研究。首先,以重化工业为重点产业,按照生态效率的理念,结合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和清洁生产等手段对盐化产业园等循环型企业的相关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其次,以环保产业园、都市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孵化园为依托对应城市区域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最后,从社会层面对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二、区域循环经济相关理论概述(一)区域经济概述1、区域经济内涵区域经济理论主要是探索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寻求区域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通常情况下,区域经济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经济理论就是探索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获得最佳效益。首先,要处理好区域资源的产业间配置。依据区情,选准区域主导产业、协作产业和基础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其次,要处理好区域资源的空间配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区域资源空间配置方式也不同。如,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区域,一般采取据点式布局;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区域,一般采取点轴式布局;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区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