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姓名:赵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技术经济与管理指导教师:冯正强20070525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作者:赵杰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雷学勤.袁九毅.潘峰.仝纪龙我国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1)如何系统合理地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程度,已成为国内各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我国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2.学位论文张耀中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与案例研究2007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循环经济崭新模式克服当前愈来愈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循环经济的实质被人们普遍解读为“3R”原则,即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从物质流动和表现形态的角度看,它要求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实现载体主要包括企业、工业园区和区域三个层面。如何在区域层面上全方位的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客观评价区域循环经济水平,制定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研究热点。客观评价一个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制定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循环经济能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制定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区域循环经济有理论到实践的一次尝试。本文对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内涵进行大量的文献综述,总结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原则,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原则和意义,通过对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和系统分析,在区域的层面,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生产过程指标、流通过程指标,消费过程指标和物质还原指标构建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指标,在现有统计水平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普遍化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和法对石狮市和厦门市“十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对石狮市和厦门市的循环经济评价中,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子系统的权重,运用加权和法对两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论证了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评价结果表明石狮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比较差,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厦门市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好,循环经济的发展处于良性态势。3.期刊论文赵金铎.王树恩.ZHAOJin-duo.WANGShu-en技术创新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在当代,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创新是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可以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预测,可以为管理者制定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构建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应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在充分考虑定量、定性、可行性、科学性、区域性、指导性、系统性、层次性和一致性的基础上,使得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技术创新在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4.会议论文黄和平.毕军基于MFA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研究初探--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2006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于相关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雏形;(2)武进区2004年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处于Ⅳ级水平,即基本不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3)从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看,资源生产率、废弃物排放强度、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文章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5.期刊论文张江汀论区域循环经济评估的维度体系-生产力研究2007,(4)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估指标可以通过对表面数据和现象的处理,抽象出事物内部本质联系与变化规律,并最终以比较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来.文章认为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循环经济的3R原则,提出了七点具体的原则,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更能全面衡量循环经济发展能力的三层三维度指标体系.6.期刊论文马宁.鞠美庭.楚春礼.MANing.JUMeiting.CHUChunli基于MFA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态经济2010,(7)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持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物质流分析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文章探讨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物质流分析方法,结合现实情况建立了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对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7.期刊论文李清如.LiQingru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6,(8)如何评价一个地方或者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绩效,也就是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应该由哪些指标来表征,是一个关系到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和实际操作的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初步设计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个分指标体系和28个具体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8.期刊论文马宁.鞠美庭.楚春礼基于MFA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30(3)物质流分析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探讨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物质流分析方法,结合现实情况建立区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并对主要指标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9.会议论文沈中华.孟丽莎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7在对循环经济基本内涵把握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进行了选取、定义与分析,设计了区域(或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模型,并确定了准则层和子准则层的权重,为区域(或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10.学位论文张明明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计量研究2008循环经济的定量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研究近年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及研究现状入手,建立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评价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主要方面,并就其中两个重点方面进一步展开计量实证研究。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针对这五个方面,提出推动长三角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全文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循环经济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从循环经济定量分析角度,分析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的探索进程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循环经济及其相关理论。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基本特征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第三部分:长三角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实证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建立长三角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反映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14个指标,利用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和我国其它区域7个城市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做对比分析,得出评价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公共因子:节能减排因子、科技环保投入产出因子、资源利用效率因子、生产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因子、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因子,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五个主要方面。然后,对因子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找出了各类城市在这五个方面的优、劣势。由于节能减排因子和科技环保投入产出因子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影响显著。因此,论文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对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和科技环保投入产出两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计量实证研究。第四部分:长三角地区污染减排及能源消耗变化的计量实证研究。借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长三角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以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能源消耗为环境和资源参数的回归方程具有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但是并不完全相符。需要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制定严厉的环境政策,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的到来。第五部分:长三角地区科技环保投入产出水平的计量实证研究。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模型计量分析。首先测算了长三角地区1990年至2005年的TFP值,并把结果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科技要素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偏低,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本要素投入来支撑的。通过借鉴迈克尔·波特基于要素的竞争比较优势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指出长三角目前处于从“投资推动阶段”向“创新推动阶段”过渡,处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过程中。然后,本文对江、浙、沪三省市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区域内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发展不均衡,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三角地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第六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这五个主要方面,主要从加强循环经济立法,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实施区域环境联合整治,提高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提出长三角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2d5e183e-a94d-4662-ae89-9e45012114bd下载时间:201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