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经济学第五讲农业区位论2主要内容•杜能及其著作•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评价•杜能理论的修正、发展及现实意义•中国的农业布局31.杜能及其著作1.1杜能其人•杜能是德国区位理论的奠基人,1783-1850。•1799年开始在汉堡附近的弗洛特贝克农学院学习,1803年入戈丁根大学读书,后在梅克伦堡的施韦林经营特洛庄园。为研究孤立国,他亲自管理账目,并作长达五年的登记。•1826年出版《孤立国》,1830年获得罗斯托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848年被选为法兰克福议会议员。41.2杜能著作的时代背景•杜能著作全称《孤立国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共三卷。•杜能的理论体系来源于两个方面:一般经济理论来源于亚当•斯密,农业经济理论来源于特尔,但他对以上两者进行了批判的继承。•杜能批判了特尔合理农业主义。特尔认为,集约农业是优良的,粗放农业则是落后的。而杜能通过对德国的研究认为,农业集约程度并不能作为判断其优劣的根据,只要根据当地条件合理利用了土地,就是优良的,不能绝对化。52.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杜能的假设条件•杜能的土地利用形态原理•杜能关于地租的原理•杜能关于集约度的观点62.1杜能的假设条件•为使研究简化,杜能将复杂的社会假设为一个孤立国,主要的假设条件概括为:(1)在孤立国中唯一城市位于中央,它是唯一的工矿品供应中心,唯一的农产品贩卖中心,因此完全自给自足,四周为荒地包围;(2)无通航河流,交通手段为马车(当时尚无火车);(3)国内各地土地肥力、气候条件等都相等;(4)农业经营者的能力一致;(5)技术条件一致;(6)市场谷价、工资、利息等皆固定不变,市场条件在孤立国内是均质的;(7)交通费用与市场远近成比例。72.2杜能的土地利用形态原理•原则一:运输距离大小决定农业耕种形态空间分布。由于其他自然和人为条件完全相同,所以由距离决定的运费是农产品产地价与市场价差别的唯一因素,它决定了某地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原则二:农作物的经营以获得最大地租(杜能的地租指土地纯收益)为目标。8距离决定地租•各作物圈至城市的最大距离由市场售价、产地生产成本和两地间的交通费用三个因素决定,归根结底是距离决定地租:P=V-(E+T)其中P-地租,V-市场售价,E-生产费用,T-运费。9杜能的解释•在以上运费因素影响下,离城市远近将对农作产生直接影响。一般近郊应种植相对于其价值来说笨重而体积大的东西,因为运费很高,从远地供应不合算;再就是易于腐烂,必须新鲜消费的产品。而远离城市的地方总是从事相对于其价值来说只要求较小运输费用的东西。由于这一原因,城市四周将形成一些界限分明的同心圈,每个同心圈内有各自的主要产品。10根据杜能著作推算林业与谷类每英亩的价格费用和利润(地租)距市场的单位距离林业谷类市场价格生产费用运费利润市场价格生产费用运费利润0.5200140105080503271200140204080506241.52001403030805092122001404020805012182.52001405010805015153200140600805018123.52001407008050219420014080080502464.5200140900805027352001401000805030011小城市自由农作造林带轮作带谷草式三圃式畜牧带图5-1杜能孤立国土地利用圈12第一圈:自由农作•特点一:生产易于腐败之鲜货,不耐储藏,需及时消费者。主要包括:(1)新鲜蔬菜和水果;(2)鲜奶;(3)草料(供养畜)和麦秸(烧火用);(4)从远处运输费用太贵的番薯、萝卜、新鲜苜蓿等。•特点二:没有荒地,地力肥,不需休荒,从而高度集约化。原因一是地租太贵,不允许闲置,二是肥料容易获得,不休闲仍不影响地力。13第二圈:林业•此圈功能是向城市提供木材与木炭。•杜能时代,在城市附近种植林木的地租仅次于第一带的蔬菜与鲜乳。但是,由于其运输费用很高,更远的地方并不适合这样的产品提供。14第三圈:轮作作物•该带内谷类与饲料轮作,耕地一部分种植麦类,其余种植苜蓿等,土地没有纯休闲和放牧,现金收入依靠谷物(麦类)和家畜产品。•此圈和其他两个谷类种植带(四、五带)相比,施肥最多,肥力最大,所以没有休闲地。该带与第一带也不同,肥料不能从外部获得,地力只有靠农场内维持。杜能建议六区轮作:第一区马铃薯,第二区大麦,第三区苜蓿,第四区黑麦,第五区豌豆(作新鲜肥料),第六区黑麦。全部耕地50%种谷物。15第四圈:轮作休闲•为谷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三者互相交替,每一循环总有一块地休闲,亦称谷草带。杜能建议分作七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燕麦,第四、五、六区种草为牧场,第七区荒芜休闲,全部耕地43%种谷物。16第五圈:三圃轮作•为三个谷类农作圈中最粗放地带,集约度从第三圈到第五圈递减,但单位面积生产费用也在递减,以此来弥补多花的运费,以谷物和奶油及干酪品供应市场。•杜能建议: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谷类作物面积占全部农地面积的24%。17第六圈:畜牧业•此带为最外带,粮食自给,牧草养畜。主要以黄油及干酪等乳制品供应市场。•根据杜能的计算,黄油与干酪,运距拉长后运费增加并不大,所以有纯收益。•此带外圈为荒无人烟之地,孤立国与其他世界隔绝。18杜能圈的三种修正•杜能本人对理想状态下的杜能圈进行了三种修正:•第一种修正:由于大城市附近有通航河流,使土地利用形态沿河流延伸到了更远处(图5-1);•第二种修正:由于单位面积产量高低不同,使土地利用形态结构凸向产量高的地方(图5-2右侧);•第三种修正:由于市场谷物价格的高低不同,使土地利用形态结构凸向价格高的时期(图5-2左侧)。199斗10斗8斗7斗6斗5斗4斗1.5塔勒1.35塔勒1.20塔勒1.05塔勒0.90塔勒0.75塔勒0.60塔勒图5-2杜能土地利用圈的变化市场价格的不同单位面积产量的不同自由农作造林带轮作带谷草式三圃式畜牧带202.3杜能关于地租的原理•从表面看,决定农业形态的是杜能所提的与市场距离的大小。实质上还是利润问题,因为利润大,运距就要小;运距大则利润就小。•杜能将这种利润称为地租。他认为这种地租是决定土地利用形态、集约度的根本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除运费和当地生产费用外,还有谷价。在孤立国中,谷价是固定不变的,但杜能也指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谷价发生变化,则影响各农业带的地租,对农业带的范围也发生直接影响。212.4杜能关于集约度的观点•农业耕种各地带由于条件不同,都具有某一方面的相对有利性,这是杜能最重要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他划分出不同的农业带,提出以集约度为基础的农业利用形态及经营形态的空间分布法则。•杜能的这种集约度理论说明了为什么由城市中心向外愈远,劳动与资本投入愈小,经营形态逐渐粗放(森林带除外)。距市场近的生产者,由于有高的收获量,就可以作比较集约的经营;距离市场远的地方,由于运费增加,必须减低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要少投入一些劳动与资本,降低生产成本,农产品运到市场才可获得一定的地租。22运距对加工形态的影响•运距长短不仅影响土地经营形态,而且影响农产品的加工形态。•例如,第六圈的养蓄带中,如果种植谷物,远销市场不仅无地租可得,甚至亏本。但若将谷物进行加工,发展制酒,就可以获得地租,仍可发展谷类种植。23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评价3.1杜能理论的重要意义•卡尔兹莫夫斯基认为:杜能的集约度学说在农学中的地位,恰如牛顿引力对天文学,分子学说对于化学,达尔文主义对于生物学那样重要。•菊田太郎说:杜能创建了生产区位论的理论基础,毫不美言地说,他就是生产区位论的鼻祖。对区位论的创建者杜能的功绩,如何强调也不为过。24杜能理论的具体意义-1(一)提出了区位论的本质:土地利用形态与市场的空间关系;(二)抓住了地租是决定生产区位的决定因子这个关键;(三)指出地租多寡决定土地利用形态,而地租取得和市场消费、人民生活水平有关;(四)其理论来源于实际观察,并进行了抽象;(五)论证了一国在完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农业发展也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从而批判了自然环境决定论;25杜能理论的具体意义-2(六)指出了同一自然条件下农业发生空间分化的原理是消费区位与生产区位之间的距离;(七)指出了农业空间分化在表现上主要是生产物获得方法的地区差异。经济形态、经营形态、经营方式是这种分化的基本要素;(八)指出这种空间分化在本质上是由经营形态和生产目的决定的,其范围大小是由市场需要量决定的;(九)为后人研究农业地区分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263.2杜能理论的局限(一)杜能虽然提到了竞争,但在论述价格决定地租多寡时,忽视了垄断价格的作用;(二)杜能理论来自个人农场实践,典型意义不足;(三)理论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四)区位因子分析不全面,尤其是对技术因子分析不够;(五)没有考虑各国各时期的政策;(六)孤立国中设计的土地利用形态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其典型代表。27土地利用形态改变的原因•运输手段的改变•冷藏技术的发明•国际分工的发展•技术革新与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总需求量的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品种需求的增加。28讨论•中国内蒙古奶业崛起的因素有哪些?294.杜能理论的修正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区位论研究热潮的兴起,许多人对动能模型进行了修正或补充。304.1对杜能土地利用形态的修正•杜能在孤立国中假设自然条件一致,而如果气候、肥沃程度、地形等不同,则对各种农作物区位就会产生很大影响。•1958年,R.Barlowe在《土地资源经济》中,根据自然条件与土壤肥沃度之差异修正了杜能圈形土地利用结构。31123411234234B图A图124C图3图A:城市的西侧沃度高,且为平地,东侧沃度低,且地形不利。图C:表示某远隔的地区(对市场)其作物种植由于运输线路好,生产费用低,因而比近市场还有利,产生了飞地。图B:1、2、3、4分别表示了一、二、三、四等地比例分布不均匀的情况。324.2地租曲线•农业区位问题主要是获得最高地租问题。•Brinkman(1877-1951)于1922年在《农业经济学》中所描述了市场与地租的模式(下图)。331234n(市场)(耕境)B10B0B2B3B4Bn经营物市场价格经营物耕境价格经营费地方价格线农产品的价格差(图a)该图表示费用与距离的关系,费用分为劳动费用与物质费用,物质费用又分为工业(市场)方面费用与农业费用。其中劳动费近市场略低,农业费愈近市场愈高,工业费愈近市场愈低。劳动费物质费(工业)物质费(农业)341234n(市场)(耕境)P10P0P2P3P4Pn生产物市场价格生产物耕境价格农产品的价格差(图b)该图表示生产物市场价格及地方价格和费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地租呈倾斜线,近市场大,远离市场小,最后无地租。劳动费物质费(农业)物质费(工业)地租生产物地方价格线35地租的公式•R=E(P-a)-Efk其中:R—地租;E—土地单位面积收获量P—生产物单位重量市场价格a—生产物单位重量的生产费f—生产物单位重量运费(如吨公里)k—距离364.3最大相对有利性与最小相对有利性•杜能模式在应用时,还必须考虑相对比较。即当对围绕一定市场特定地点的农业地域A的主导作物(也可以说是经营方式)进行选择时,决不能只考虑A本身的自然条件、交通区位等,而应当将A地域有利的作物X、Y等与其有竞争关系的地域进行比较,才能决定优势作物和区位选择。37例:最大相对有利性与最小相对有利性的运用A地域B地域C地域D地域小麦1012118玉米、养猪820151马铃薯141213-奶酪18810-首先,B地域最高相对有利性为玉米、养猪业;其次,A地域为奶酪;C地域为马铃薯,尽管生产性比玉米低,但全体比较,还是选马铃薯;D地域尽管与所有地域比较都低,但相对比较选小麦更有利。即A地域采用最大有利性原则,C地域则为最小相对有利性原则。384.4特化系数•欲知某作物在特定地域有什么样的集中,通常使用特化系数(coefficientofspe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