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两晋-五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医学各科的充分发展(两晋-五代)魏晋南北朝人口时间3500万西晋超过6000万东汉5950万西汉末年时代背景:从西晋经隋唐至五代近七百年间,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社会几经变动,稳定与动乱交替,各民族逐步融合,社会日益进步,经济大发展。隋--京杭大运河,全国交通大动脉唐--七~八世纪百余年稳定发展,人口增加4倍,鼎盛时期,为亚洲文化中心。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科学文化发展高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南朝祖冲之求得精确圆周率,制定《大明历》实测子午线零度经线,观察“恒星自行”;隋开办国子监唐创立翰林院(754年);雕版印刷发明。五代简表政权创建者年代都城后梁朱温907-923开封后唐李存勖923-937洛阳后晋石敬瑭936-947开封后汉刘知远947-951开封后周郭威951-960开封呜呼!世道衰,人伦坏,而亲疏之理反其常。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欧阳修《新五代史·义儿传》政权创建者年代都城前蜀王建891-925成都后蜀孟知祥926-965成都吴杨行密892-937扬州南唐李昪937-976金陵吴越钱鏐893-978杭州闽王潮、王审知893-945福州、建州楚马殷896-951长沙南汉刘隐、刘岩905-971番禺南平高季兴907-963江陵北汉刘崇951-979太原十国简表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贞观政要》卷十儒道佛思想影响医药理论与实践道教制药化学:晋代多种炼丹法,唐常用化学药物,“服石(五石散)”成风,以致或有舌缩入喉、痈疮陷背、脊肉溃烂、神经失常甚至死亡。隋道徒潘诞欲取童男女骨髓胆汁炼长生不老丹。唐太医署设咒禁科。佛教由魏晋至隋唐迅速兴盛,带来印度医药知识;讲慈善有益医风修养;有神论、宿命论,“因果报应”“灵魂不灭”有消极影响。儒家伦理观念—“医乃仁术”尊经法古,礼教思想束缚进步与革新。其它如南朝范缜“神灭论”,主张“形神统一”,有重要意义。第一节古医籍的整理与注释一.《黄帝内经》的整理注释《素问训解》——最早的《素问》注本,齐梁年间的全元起所作。《黄帝内经太素》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隋唐时杨上善所作。《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王冰所作。《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注释。《脉经》作者:王叔和,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1.确立“寸口脉诊法”2.归纳二十四种脉象3.阐述脉的形状和临床意义4.临床强调脉、证结合5.首开脉象鉴别之先河《脉诀》即《王叔和脉诀》,六朝高阳生所作。把24种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脉。不能一概以脉象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强调脉象对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病源症候学的探索《诸病源候论》兼称《巢氏病源》作者:巢元方,曾任太医令。为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对病因的论述:(1)传染病:(2)饮食和疾病的关系:(3)过敏性疾病与体质的关系漆中毒——过敏性皮炎(4)不孕症对症候的描述中风麻疯病:《诸癞候》述麻风:初“皮肤不仁,或淫淫苦痒如虫行”;中期:“身体遍痒,搔之生疮……锥刺不痛”;晚期:“眉睫坠落,鼻柱崩倒。”脚气病精神病3、鉴别天花与麻疹、热痢冷痢,中风头风等相似重症。痢分七种:有赤白痢、赤痢、血痢、脓血痢、热痢、久痢、休息痢等,较以前“肠澼”、“下痢”等大大进步。4、记录若干外科手术“金疮肠断候”肠吻合术、血管结扎术、创伤异物清除术等。长期用作医学教本和医学生考试科目。综合方书的编撰《肘后救卒方》《千金方》《外台秘要》《肘后救卒方》作者:葛洪,晋代著名的医学家字稚川,号抱扑子。成书主要成就最早提出成药名称传染病的成就1.天花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虏疮”2.结核(尸注)3.恙虫病4.防治狂犬病的方法5.血吸虫病6.青蒿治疟《千金方》作者与成书: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死于682年,享年102岁。包括《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主要成就强调医德注重妇儿病强调综合治疗,创制彩色经络图。注重按摩、灸法:注重自我按摩;重视小儿按摩;介绍许多按摩手法。提倡食疗对营养病的认识药物与方剂药物及方剂学成就:《千金方》集唐代医药大成,多独到见解。《千金翼方》第一卷为“药录纂要”,记录采药、备急药名、产地、用药处方等;本草三卷,载853药。5)方剂学成就《千金要方》有方5700余首,《千金翼方》有2000余方。仅羊肉汤方即有7个。余如美容方、犀角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千金苇茎汤、紫雪丹等为后世名方。《外台秘要》作者:王焘。著名的医药文献大师。主要内容和成就•共40卷,分1104门,方6000余首。保存大量已散佚的文献。对传染病的贡献。药物学的贡献。按摩学的贡献:药物学的进步药物学发展的一般概况药物种类的丰富扩张分类方法的进步药物炮制规范的建立炼丹术与制药化学《吴普本草》吴普,华佗弟子,三国时著名药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明确作者的本草学著作。《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的著名医学家,道家。载药730味。创立了药物自然来源的分类法。《名医别录》作者:陶弘景。全书载药683味。书分三卷,分上、中、下三品,每品按玉、石、草、木、兽、禽、虫、鱼、菜、米、谷排列。2、基本内容:①收录名医常用药物。②记载《本经》药物新用途。《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唐代著名医家。以补充《新修本草》所遗漏的药物为主。新收药物692种;青黛、肉豆蔻、五倍子等首见此书。较《新修本草》增加了许多药物。书中提到“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以去壅、滞、弱、闭、实、怯、脱、著、湿、枯。书中记载“久食白米”会得脚气病。李时珍将《证类本草》引此书全收,并称“历代本草,唯陈藏器辨物最精审,尤当信之。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己,肤谫之士,不察其赅详,惟诮其僻怪,……岂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但亦有人肉疗羸疾(李时珍以为陈氏未能“立言破惑及姑获能收人魂魄,今人一云乳母鸟,言产妇死变化作之,能取人之子,以为己子。)”《海药本草》作者:五代时的李珣。是我国研究和介绍外来药物的第一部专门著作,对中外医药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食疗本草》作者:孟诜。唐代著名医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学和食疗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全书三卷,载药二百余味。对其食性,功效,主治作了详细论述,并详述了不同区域的饮食习惯,孕产妇及小儿的饮食禁忌。《雷公炮炙论》简称《炮炙论》,作者雷敩。南北朝时宋人。是我国最早的炮炙专著。内容与成就:全书三卷,载药三百余味,详细讨论了药物的炮炙、性味、煮熬、修治。认为药物经过加工处理后,既可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又能提高药物的疗效。炼丹与制药化学制药化学渊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周易参同契》——现存最早的炼丹专著。东汉的魏伯阳所著。《抱朴子》晋代葛洪所作。《合丹法式》梁代陶弘景著。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现存最早的国家药典。主编:苏敬等23人。全书载药844种,收载了大量外来药物。书中分为:正经:性味、产地、采集、功效。药图:根据药物的实际形态描绘的图形。图经:对药图的文字说明。目录第五节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一.针灸(一)《针灸甲乙经》(二)创制针灸明堂图。(三)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四)灸法的应用和发展。《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主要成就: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2.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了临床针灸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二.外科《刘涓子鬼遗方》作者:晋代末年,刘涓子所著,龚庆宣整理。现存最早的创伤外科的专著。三.伤科《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作者:蔺道人,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书。主要成就:1.系统记述了骨折的治疗常规。2.对骨折的复位固定,提出了“动静结合”的治则。3.对肩关节脱位,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4.书中收载40余方。四.妇产科《经效产宝》作者:昝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书。全书分为三卷。对胎动不安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安胎有二,因母病而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不坚(胎儿先天发育不良),故致(胎)动以病母,但疗胎则母”。五.儿科《颅囟经》作者:不详。现存最早的儿科专书。全书2卷。首载小儿脉法六种:浮、迟、沉、数、弦、张弦、忽而不见。提出“小儿为纯阳之体。”概括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六.按摩科在《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千金方》中都有按摩法及按摩条文出现。按摩科作为独立一科存在于太医署中。七.五官科晋代已有兔唇修补术。隋唐时期镶牙、补牙术也有了一定发展。《诸病源候论》论述了口腔疾患,口腔保健的导引术如扣齿、咽津、漱口等。《唐本草》记载了白锡、水银、银箔等水银修补牙齿。《外台》的针拨内障术。八.内科内科急性病。传染性疾病。内科病的治疗。第六节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医学教育:国家医学院——太医署太医署: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行政等职能。人员: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医学教育分为四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太医署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月、季、年都有考试。职科博士助教师工生典药备注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11111120104210020168402015102太医署隶属太常寺,设太医令,太医丞各2人,全面领导。府2人,史4人,掌固4人,司总务;医监4人,医正8人,领导业务;主药8人,药童24人,管理配制药物。师生员工共340人。医政制度尚药局:为帝王服务。药藏局:为太子服务。太医署:为百官医疗兼教育机构。地方医疗机构。中外医药交流公元733年,唐高僧鉴真和尚赴日本传授佛学和医学。6次渡海,最后到达日本。最后在日本逝世,被日本人尊称为“过海大师”。《四部医典》宇妥·元丹贡布,生于西藏堆龙德庆地区,世代业医。曾任藏王松赞干布御医。他根据藏医特点,同时吸收中医药知识,主持编著了《四部医典》(藏名《居悉》),成为古代藏医学的重要经典著作。本章重点《脉经》、《诸病源候论》、《肘后方》、《外台秘要》、《千金方》《雷公炮炙论》、《本草经集注》、《海药本草》、《新修本草》、《针灸甲乙经》、《刘涓子鬼遗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经效产宝》、《颅囟经》、鉴真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