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现代制造业由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都市、石化六大产业构成。2003年,六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84.5亿元、工业增加值778.1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80.9%、76.8%。一、北京市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现状电子信息产业,总量第一,但增速缓慢。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846.7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942.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7%,年均递增3.6%。汽车产业总量增长迅猛,四大企业地位突出,形成以重点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布局,但整车与零部件发展不平衡。北京汽车产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06.2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56.1亿元,年均递增62.6%;北京现代、北汽福田、北京吉普和北汽有限四大企业2003年整车产量约占北京全行业的76.9%;北京现有汽车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以现代为中心的东部,以戴—克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福田为中心的东北部;但是2003年整车与零部件的投资比例为9:1,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汽车产业链的形成。装备制造业总量持续稳步增长,部分产品优势明显,产业趋于集中,但还需要加速产业资源的并购重组。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78.2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544.1亿元,年均递增12.9%;2003年发电输变电、仪器仪表及自控系统销售收入占北京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34.7%。同时要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迅速做强做大,发展专业化配套型中小企业,构建产业支撑体系。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增长迅速,总量较小。2003年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总产值增长率为25.3%,但是绝对量仅仅为106.2亿元。都市产业发展平稳,食品饮料业地位突出,布局相对分散。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471.1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545.7亿元,年均递增5%;都市型企业分布在北京12个区县,布局较为分散。石化产业发展稳中有升,龙头企业地位突出,优势产品众多,但是耗水量多。总产值从2000年的419.6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489.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9.6%,年均递增5.9%;燕山石化作为石化产业的龙头企业,主导产品质量、生产规模、效益均居国内领先地位。乙烯、加工原油、合成橡胶、苯酚丙酮、丙烯酸、彩色荧光粉市场占有率分别居全国第2、10、1、1、1、1位。但是石化产业用水大约占工业用水总量的13.6%,超过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四个产业用水的总和。工业开发区总量贡献较大,产业相对集中,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较高,但是土地投资密度参差不齐。2003年,28个工业开发区入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4.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3.0%;2003年,全市开发区内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都市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各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7.7%、43.9%、42.7%、70.1%、29.5%;2003年,全市28个开发区入区企业工业产品销售额为1632.5亿元,单位面积土地平均产出为4630万元/公顷;但是调查统计10个开发区土地投资密度平均3283.7万元/公顷,最高的达6397.8万元/公顷,最低的为620.8万元/公顷。与先进地区比较,北京现代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强,但总量规模偏小,劳动生产率位于中游水平,利用外资存在差距。2002年,北京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位;但2003年上海、深圳、苏州三个城市工业总产值分别为北京的2.7倍、1.4倍、1.3倍;2003年北京人均劳动生产率为10万元,低于上海(12.9万元)、深圳(14.3万元);2003年北京制造业利用的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8亿美元,远低于苏州(111.9亿美元)、上海(71.7亿美元)、天津(37.9亿美元)。二、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北京现代制造业增长型战略要采取总量提升、科技引导、特色突出、衔接有序的发展模式。指导思想。着力实施“四个推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进重点产业的发展;推进工业空间布局调整;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发展原则。“一个提高,两个集中,三个结合”。即提高核心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工业企业继续向工业开发区集中,形成合理布局,同时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聚;重点引进与自我改造相结合,主导产品与配套产品相结合,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北京现代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10亿元、工业增加值1610亿元;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600亿元,工业增加值1960亿元,年均递增率分别达到14%和14.1%,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在28%左右。战略布局。按照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调整工业布局,形成市中心体现繁华、郊区体现实力,相对集中,分布有序,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合理的工业布局体系。战略步骤。到2008年,为快速提升阶段,工业总产值达到6110亿元,年均递增14.6%;2009-2010年,为结构优化阶段,工业总产值达到7600亿元,年均递增11.5%;2010-2020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9300亿元,年均递增9.8%。三、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战略要点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单芯片系统、液晶显示器、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数码影像产品、交通电子产品、数字电视、IC卡和电子识别产品、半导体照明材料。汽车产业。乘用车领域重点引进戴-克体系的高中端产品,加快现代中低端产品入市;商用车领域依托北汽福田、戴-克做大商用车产业,完善产品链;汽车零部件领域通过整车带动和零部件自身发展两个途径,促进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完善北京汽车产业链。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电子专用设备、智能化仪器仪表、印刷机械、医疗器械、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设备、激光、机器人。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化学制药、中医药、生物医药。都市产业。重点发展食品饮料业、服装纺织业、包装印刷业、文体用品业、工艺美术行业。石化产业。着力扩大炼油生产能力,提高乙烯产量,重点发展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基础化工产品以及化工新材料,重点实施重要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产业化改造工程。四、空间布局(一)未来总体布局中部产业带:主要包括海淀、丰台、昌平。以科技研发为核心,打造研发设计中心和总部基地,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东南产业带:主要包括朝阳、通州、顺义、密云。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生物医药、都市等产业。南部产业带:主要包括房山、大兴。重点形成以精细化工、新材料、医药、汽车、电子为主的产业带。京津冀经济圈:充分利用京津冀各地区的比较优势,立足北京,有效借助津、冀的优势资源,扩展发展空间,加快京津冀经济圈的兴起,形成京津冀整体区域经济格局。(二)产业布局电子信息产业:依托高校,在中关村建立研发中心;重点依托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高端产品、移动通信产品、集成电路、计算机与元器件产品。汽车产业:以东部发展带为主的汽车生产基地格局正在形成。装备制造业:昌平科技园重点发展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行业;顺义开发区重点发展数控机床;通州光机电产业基地发展机电产业配套产品、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亦庄开发区重点发展微型机电产品为主的制造和加工;丰台科技园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产品。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为重点。都市产业:产业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留在城区;中间——生产环节分布在远郊。石化产业:以燕房地区为主体,推进北京石油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大兴安定新型精细化工工业园发展精细化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