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以降的艺术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十九世紀以降的藝術發展19世紀初浪漫主義畫風1850年代寫實主義、印象派繪畫1870年代後印象派、原始主義20世紀初立體派一次大戰後達達主義1920年代超現實主義浪漫主義代表藝術家:泰納、德拉克洛瓦、哥雅浪漫主義認為,只有透過文學藝術的直觀與想像,才能認識生命真理。重視主觀的感受、個性、原創性與熱烈的情感(印象派繼承此畫風)。浪漫主義的主張繪畫特色愛用大幅的畫面,充分表現動感與力感;也喜歡用畫面來敘述故事。不論是當代的新聞或想像的故事,畫中人物的表情和色彩的大膽渲染都是「浪漫」的方式。強調色彩、質感、光線明暗對比,及不對稱的平衡,表現出情緒的力量和個人的自由風格。(一)泰納(1775~1851)泰納生於倫敦,擅長風景畫。他讓油畫顏色像水彩畫一樣純淨、透明與絢爛,不用明暗色調,而用冷暖色的襯托,以求對比效果。喜研究光和空氣,人稱他為「用彩色的蒸汽畫出空氣風景」的畫家。所描繪的是自然壯麗的景色,落日餘暉、海上風暴等,畫面上往往有一層金黃色的迷霧。追求光與純色的特色,成為後來法國印象派畫家的先驅。泰納「暴風雨中的汽船」1842泰納「雨、蒸汽和速度」1844這是泰納晚期的作品,畫中發出耀眼的光,好像畫就是光,色採十分鮮明,給人的感受十分強烈。泰納「諾漢堡的日出」1840(二)德拉克洛瓦(1798~1863)曾到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西班牙旅行,異鄉情調刺激他,加上有點受英國畫風的影響,使他畫面用色強烈起來,作品中已有互補色並置的畫法,影響到後來的印象派畫家每一幅作品無不充滿強烈的色彩,及燃燒的熱情,高呼繪畫的自由解放,令人肅然起敬。德拉克洛瓦「自由領導人民」18301861德拉克拉瓦「獵獅」作者利用大膽的筆觸,將主角的形象模糊化。希望更藉此凸顯萬獸之王獅子面對圍捕時,表現出強而有力的掙扎,不願屈服的姿態。(三)哥雅(1764~1828)西班牙大畫家,宮廷畫師,畫了許多貴族畫像。他常把那些衣著華麗﹑珠光寶氣的人物,畫得浮華﹑膚淺而貪婪。除人像外,喜畫一些生死關頭的場面,如行刑等。由於色彩及光線的明暗效果處理得當,往往頗能扣人心弦,愈到晚年,由於目睹戰爭殘酷,變得愈加尖刻、嘲弄、冷酷、陰森,有夢魘般的恐怖。他認為在自然界裡沒有線條,只有在空間上顯出明暗、前後的色面,這種觀念影響到後來的印象派。哥雅「五月三日的馬德里」181419世紀初浪漫主義畫風1850年代寫實主義、印象派繪畫1870年代後印象派、原始主義20世紀初立體派一次大戰後達達主義1920年代超現實主義寫實主義代表畫家:杜米埃、庫爾貝主張:反對浪漫主義的色彩,以描繪社會與人生實況為主旨。非常關心貧困或受苦人民的生活。走出了浪漫主義過度個人、主觀及貴族化的籓籬,但也受到浪漫主義重視感受性的啟發,筆下充滿感情與個人生命體會。(一)杜米埃(l808~1879)杜米埃是法國畫家及生活和政治的諷刺漫畫家。繪畫大體上都是當代生活的見證,帶有諷刺的誇張作風。他同情都市的貧民,常以尖銳的筆調,諷刺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敗。並且毫無感傷地描繪當代的社會生活。水彩和黑白素描皆以栩栩如生的筆法來記錄印象,並有效地運用光和影。1862杜米埃「三等車廂」杜米埃是19th法國最著名的寫實主義畫家,他把自己的藝術生命與其時代、社會與人民緊密的結合。此圖是藉著描繪出下層人民的生活寫照,表達出他的民主思想。杜米埃「暴動」1860(二)庫爾貝(l819~1877)生於法國邊境,緊鄰瑞士的奧南。1840年來到巴黎之後,一面在羅浮宮臨畫,一面在「瑞士畫室」工作,自修畫藝。庫爾貝排除一切藝術的理想畫,也反對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文學題材及異國主題;主張唯有寫實主意才是真正的民主,宣言工農乃為藝術家最高貴的題材。庫爾貝「採石工人」1849印象派(1)名稱由來:1874年,一群法國沙龍展落選的畫家不滿官辦美展的呆板形式與標準,自行籌辦一個畫展,其中因莫內作品「日出印象」畫得有點粗率,被嘲諷為「那是印象派的畫展」而得此名。(2)特色:先驅浪漫主義畫風的泰納、德拉克拉瓦作品注重光影、色彩鮮明、對比強烈、筆觸大膽捕捉世上瞬間活動的「印象」形象較模糊,給人的感受卻十分強烈(3)代表:雷諾瓦、莫內►科學進步之結果,使藝術家對於自然界之現象,有更深入及合乎科學理論之瞭解。反應在畫家對於光線及色彩之重視上。►印象派畫家在作品上表現的不是物體的本身,而是光線在物體上的變化,因而使作品呈現的僅是畫家主觀的視覺世界。►此外,印象派的畫家主張在戶外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以表現光與色,於是便不再去描繪歷史故事、宗教神話‧‧‧等具有文學性質的題材,而取材於大自然的景色或都市裡的人物、風光‧‧‧等。印象派注重光和色的描繪(一)莫內(1840~1926)‧莫內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大畫家,而印象派名稱的由來,就是從莫內的一幅油畫標題「日出—印象」中的「印象」一詞而來。‧作品中時常對同一主題反覆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寫生描繪,畫出不同的光景與氣氛,光和色的高明度及鮮明感交織成光與色彩的華麗交響詩。莫內「日出—印象」1872莫內「盧昂大教堂」1894莫內「日本橋」1899這幅畫不只表現出沒內對日本文化的愛好,也表現出高超的繪畫技巧。圖中上與下、遠和近的分別消失,所有的只是滿滿綠油油的空間,以及一座橋身彎彎的日本橋,融合成一個和諧的世界。莫內「聖拉薩車站」1877(二)雷諾瓦(1841~1919)‧雷諾瓦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雕刻家。‧莫內與雷諾瓦為好友,經常兩人出外旅遊寫生,將畫架並排架起對照同樣的風景作畫。‧雷諾瓦在人物造型上,不用很清楚的輪廓,或粗重的線條表現,而以自然寫實的筆調烘托出畫中的人、物與空間,使畫面有著似夢似幻卻又強烈感人的效果。陰影部分採用柔和的藍色調,而光亮處則帶著溫暖的粉色調。光影斑駁,透著幾許陶然的溫馨。‧雷諾瓦對繪畫的看法非常明確,曾說:「畫是用來裝飾牆壁的,因此色調應該盡量豐富多彩。對我來說,一幅畫應該顯得可愛、歡樂並且美麗。生活中醜陋的東西已經夠多了,我們不該再雪上加霜。我喜歡那種能讓我漫步其中去撫摩小貓的畫作。」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1876雷諾瓦「船上的午餐」1881雷諾瓦「彈琴的少女」1892秀拉(1859-1891)--新印象派秀拉是法國畫家,新印象畫派的創始人。於1880年曾向莫內學習繪畫技法,後將印象主義繪畫加以發展。以「點描法」作畫,整個畫面都是用極小的色點覆蓋,使之在視覺上產生驚人的色調過渡,他重理念、構圖規則,對後來的高更有很大的影響。「點描法」畫家依據當時有關光色原理的新發現,太陽光的顏色是由分光鏡所分析出的七色。新印象派的畫家就以七色作畫,將它們用點描在畫布上,發展新的用色理論和繪畫手法。他們用色彩和它的補色的不同組合,構成視覺上色彩的錯覺,形成更鮮明強烈的色感(如桃色是用白色和紅色調成的,畫家不直接在調上盤上混色而把調色的工作直接訴諸視覺)。並只以原色用點的形式有條理地點畫在畫布上,形成物件的形象(這種繪畫手法被稱為「點描法」)。秀拉「星期日午後的嘉特島」1884-1886秀拉「阿尼埃爾浴場」1883-188419世紀初浪漫主義畫風1850年代寫實主義、印象派繪畫1870年代後印象派、原始主義20世紀初立體派一次大戰後達達主義1920年代超現實主義後印象派(1870年代以後)(1)特色:將個人對外在景物的主觀感受發揮到極致(不刻意表現光線)色彩對比強烈線條扭曲,人物的形象舞動變形厭惡都市與現代文明與早期存在主義者排斥理性,回歸原始生命力的趨向呼應均長期為精神疾病或不安所苦(2)代表:梵谷、高更、塞尚後印象派藝術是法國藝術史上繼印象派之後的美術現象,存在於十九世紀80~90年代,非社團組織,也非派別,更不含有風格的意義。他們共同觀點是,反對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片面追求客觀表現及支離破碎的外光色彩,主張重新回歸作者的主觀感情,並回復到事物的「實在性」,重視形和構成形的基本元素──線條、色塊和體、面,是他們創作的共同特色。梵谷他把印象派的筆觸改變成像緞帶一般滑潤的渦狀畫,他以激動的顏色和筆法表現出他內在的苦悶和激情。曾在友人處看到日本浮世繪,對他作畫所用的筆觸和用色影響很大。曾和高更同居過,因意見不合而分開,他則因忍受不了孤獨而精神病爆發,最後舉槍自殺而死。窮苦潦倒一生,死後才成名。代表作《吃馬鈴薯的人》、《自畫像》、《夜間咖啡屋》、《麥田與柏樹》、《星夜》。(一)梵谷(1853~1890)梵谷「吃馬鈴薯的人」1885梵谷「向日葵」1888梵谷「割耳後的自畫像」1889梵谷後期作品中所展現的心靈世界,十分狂亂迷惑,自陷自溺,憂鬱痛苦。梵谷極端不穩定和焦躁的情緒,畫中粗獷狂放的濃重筆觸,不安定而騷動的天空、色彩濃烈如赤火般的柏樹等,在在顯出梵谷有別於傳統穩定的繪畫表現,也由於他畫面中赤裸情緒的表現,對於20th的繪畫影響甚深。梵谷「星夜」1889梵谷「星夜」1889梵谷「麥田群鴨」1890高更,曾跑過船,當過股票經紀人,後來醉心於繪畫創作,甚至拋妻離子跑到大溪地去捕捉原始的美感。在大溪地發展了他獨特的風格:含有濃厚的象徵性(用感情的形式表現思想),例如作品:《我們來自何方?我們是什麼?我們走向何方?》。追求藝術表現的原始性,例如:《兩個大溪地婦女》、《白日夢》。追求色彩的平塗法,以取得綜合的效果,例如:《做完禮拜後的幻景》。(二)高更(1848~1903)高更「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是什麼?」1897這幅畫繪製期間,高更曾因女兒之死導致的絕望自殺過,結果獲救。高更將其困頓與疑問,透過這幅畫想尋到解答。其解答幾乎可以說是西方似的遁世主義。畫中高更要表白:「人只有棄絕文明,回返原始,才有救贖的希望。高更「海濱兩女人─大溪地的女人」18911897高更「白日夢」畫中描繪南太平洋大溪地不受現代文明污染的自然生活。高更「戴芒果花的大溪地年輕姑娘」1899原始主義從後印象派時代就開始從大洋洲、非洲藝術汲取靈感表現未受現代文明污染的生命原動力塞尚,主張繪畫擺脫文學性和情節性,充分發揮繪畫語言的表現力,推動了歐洲純繪畫觀念的流行和形式主義繪畫的發展。他要求強烈地感受對象,反對冷漠地對待自然,強調主觀感受的重要性,還堅持發揮思維的作用,把客觀物象條理化、秩序化和抽象化。他提出要用圓柱體、球體和錐體來處理形象,以表達一種超越自然的理想概念。在畫面處理上,塞尚追求平面感,用色彩表現空間。代表作《蘋果和柳橙》、《浴者》、《聖維多利亞山》。(三)塞尚(1839~1906)1885-1887塞尚「聖維克多山」圖中可發現同一方面的筆觸畫成的山脈,以及以不同色彩層次交叉點綴出的原野,呈現出塞尚筆下的自然美景是如此的壯麗,如此的清新塞尚「靜物」1895◎補充:十九世紀繪畫發展的省思1.可看到理性與感性的交織文明進步與自然粗野的互動2.受東方的影響中國儒家的現世主義,道家的崇尚自然,以及日本的哲理與繪畫。3.掙脫都市與文明如高更遠走大溪地,以當地純情的少女、豔麗的花木,對照西方禮教的虛偽19世紀初浪漫主義畫風1850年代寫實主義、印象派繪畫1870年代後印象派、原始主義20世紀初立體派一次大戰後達達主義1920年代超現實主義ㄧ、立體派時間:20世紀初代表人物:畢卡索、勃拉克特色:將一切事物分解成幾何形體,大膽將世界分割重組打破了傳統重視透視等技法以模仿自然的畫風畢卡索(1881-1973)畢卡索由於受到非洲雕刻和塞尚作品的影響,主張破壞自然原本的物形,而用線條結合成部份的畫面,然後再依自己的個性發展,進而夠成立體形狀。打破傳統單一視點的透視法則,嘗試同時呈現多個視點結合而成的畫面,認為如此更能接近事物的本來面貌。立體主義後來更進一步發展出一種獨特的技法,即「拼貼」藝術。畢卡索「亞維農姑娘」1907畢卡索「亞維農姑娘」1907‧由這幅畫可看出兩種觀念的融合,一為從非洲民族面具上領悟出,如何運用線條、色塊等,來組成一張臉或一個形體。第二個觀念則來自後期印象派的塞尚,他曾說:「自然不只是表面,而是有它的深度。自然的一切,皆可由圓形、圓錐形、圓筒形表現出來。」‧此話經畢卡索的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