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引言农村农业农民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三农”形势怎么看?文件主题怎么定?政策措施怎么出?一、一号文件提出的背景2009年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农业农村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是粮食生产明显好于年初的预期二是农民增收比预期要好三是农民工恢复就业情况比预期好四是农村民生改善情况比预期好五是农村改革情况比预期好六是农村继续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04年以来的5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增产。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6947万吨(9389亿斤),比上年增产3877万吨(775亿斤),增长9.0%。粮食单产水平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2005年中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02万吨(4840亿公斤),同比增长3.1%。从2006年国家开始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家与农民的传统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农村税费改革进入农村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同时还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新增120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7.28亿种粮农民直接受益。2006我国粮食产量为49746万吨,同比增长2.8%。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1050万吨,同比增长0.7%,2007年粮食实现连续四年增产,总产超过一万亿斤,单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改变了“两增一减”、“两增一平”的局面,实现了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90万吨,增长5.4%,连续5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2041万吨,增产305万吨;早稻3158万吨,增产6万吨;秋粮37651万吨,增产2379万吨。此前粮食生产的历史最高纪录是1998年的51200万吨。200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6年增产一是农业生产基数不断提高二是农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务农收益相对较低三是农村投入需求非常之大,但目前国家的财力偏紧四是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农业设施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粮食已经实现连续6年增产,今后10年还要增产到1000亿斤,靠什么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培育优良品种,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表明,作物新品种在全球粮食单产提高中的贡献率占25%以上,其中发达国家为40%,中国为30%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每次更换都使产量增长10%以上。我国转基因作物主要采用的一个基因来自一个名叫苏云金杆菌的细菌,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把BT中那一小段杀虫基因转到农作物中去,这样就产生了BT棉花,BT水稻,BT马铃薯。全国54%的耕地仍“靠天吃饭”,50%—60%的中小型灌区设施老化失修。农田水利设施脆弱,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南五省旱灾目前,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旱情加剧。干旱受灾人口达到5000多万人,1600万人饮水困难。旱情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已向上游市场传导。贵州:310多万人需要口粮救济根据贵州省政府通报的最新旱情,目前因干旱灾害有310多万人需要口粮救济。截至18日,贵州省有84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1728万人,有557万人、26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需要口粮救济的人口为312.9万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77亿元。重庆:农作物受害270万亩重庆市34个区县出现旱情,农作物受害270万亩,94万人和42万牲畜临时饮水困难。云南:受灾人数超700万部分地区遇百年大旱该省干旱为:秋、冬、春连旱,全省综合气象干旱重现期为80年以上一遇,其中滇中、滇东、滇西东部的大部地区为100年以上一遇。旱灾已经造成云南省30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3月,受灾人数已超越700万人。广西:桂林“秀水”被干旱摧毁殆尽广西共有77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特旱8个,重旱21个,中旱12个,轻旱36个。重旱和特旱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柳州、桂林四市。截至3月18日统计,有13个市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1126.38万亩,其中轻旱733.84万亩,重旱358.52万亩,干枯34.02万亩;水田缺水227.65万亩,旱地缺墒508.17万亩。因旱导致218.12万人、111.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百色市饮水困难人数88.6万人、河池市69.76万人,需要送水才能解决生活饮水的人数为31.86万人,其中百色市18.89万人,河池市12.97万人。四川:随着旱情的加剧,四川攀西地区70万人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往日的良田在烈日的晒烤下早已“伤痕累累”,区域内溪流河沟也大多基本断流。以色列是世所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年降水约200毫米,在沙漠地区更少,仅有25到5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的3%。全国90%的土地是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南部的内盖夫(Negev)沙漠与海拔为–420米(世界最低点)的死海接壤,夏季气温更高达40摄氏度。以色列国土面积约为21000平方公里,只有沿海的狭长地带和内陆的几个谷地适合于农耕。虽然以色列濒临地中海,但其气候主要受东南部沙漠地带的影响。降雨主要在冬季,降雨量由东北往西南递降,东北部年平均降雨量为800—400毫米,西南部几乎为零。因此,约60%的地区农业生产终年需要人工灌溉,即使在东北部降雨量相对高的地区,4—10月间夏季作物也需要人工灌溉。1948年以来,耕地面积大约增加了1.6倍;灌溉面积从3万公顷扩大到1995年的19.9万公顷,增加了5.6倍。农业产量几乎每十年翻一番。每个农业从业人员从50年代初期平均养活17人到现在养活90多人。农业不但满足了国内95%左右的需要,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并向世界上60多个国家输出农用物资设备和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建立在沙漠上的发达国家。2001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9300美元。以色列的经济结构也具有发达国家典型的特点:农业在以色列GDP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50年代的60%下降到目前的1.8%;1996年农业从业人员5.1万人,仅占就业总人数的2.6%。经验一、循环利用污水资源。以色列是世界上循环水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处理后的污水利用率已达70%,居世界首位,其中1/3用于灌溉,约占总灌溉水量1/5。应用的面积从1970年代的1620公顷扩大到90年代中期的36840公顷,现在,以色列每年大约有3.2亿立方米的废水经过处理以后用于农业生产,分布在城镇周围的果园主要用污水灌溉。二、利用微咸水。以色列南部沙漠的微咸水被用来农田灌溉,生产的西红柿和其他蔬菜、水果的品质,甚至优于淡水灌溉生产的产品。以色列南部沙漠生产的标有用微咸水灌溉的水果和蔬菜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较高,销路很好。以色列利用淡化咸水进行灌溉的面积达到45000公顷,面积大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三、采用滴灌和微灌技术。以色列很早就采用了压力喷灌技术;60年代后期,以色列又开发了滴灌技术。滴灌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有许多好处,如可用于长距离和坡地灌溉;肥料可以与水一起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从而节约了水和肥料;由于水和肥料集中在植物的根系部分,减少了杂草的生长;滴头直接将水输送到根系附近的土壤中,水的蒸发极微,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滴灌避免了水与叶子的直接接触,可以用微咸水灌溉而不灼伤叶子;在用微咸水灌溉盐碱地时,可以冲走根部的盐分,避免根部盐分的积聚。研究表明,地表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5%,喷灌为75%,而滴灌可高达95%。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以色列喷微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100%,喷微灌中滴灌比例已达70%。最近几年还推出了低耗水滴灌技术、脉冲式微灌技术、地下滴灌技术等。四、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由于淡水资源十分珍贵,以色列因地制宜地在各地修建各类集水设施,尽一切可能收集雨水、地面径流和局部淡水,供直接利用或注入当地水库或地下含水层。从北部戈兰高地到南部内盖夫沙漠,全国分布着百万个地方集水设施,每年收集约1~2亿立方米水。启示一、环境是可以改变的。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以色列是十分恶劣的,但是以色列人用几十年时间,在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片绿洲,不能不令世人叹服。沙漠里的大棚温室、遍布大地滴灌系统、浩大的国家输水工程等等,无不诠释着一个真理,即一切人类文明成果都是人们辛勤努力和智慧的结晶。二、农业发展必须有科技的支撑。发达的科研、推广和服务是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源动力。国家建立了一套由政府部门(农业部等)的科研机构与社区(基布兹、莫沙夫)相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每个科研机构都非常专业化,定期将研究的成果推广用于农业生产,使这些科研成果很快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色列的农业科研人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他们是科技推广者和技术承包的实践者,与农户签订有服务合同,从而使农民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三、高素质的农民是决定性的因素。以色列国民受教育程度之高是世界闻名的。在建国之初,农民受教育甚至高于全国人民的平均水平。现在,农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大量的高素质移民为以色列更增加了新的血液。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是掌握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可靠保障。农民有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这就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腾飞的基本保障。此外,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一体化组织也是以色列农业成功的重要经验。二、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一个要求一个基本思路五项内容十个亮点新世纪连续出台7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主题,共同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掀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篇章,迎来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春天。2004-2009一号文件--2009年《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明确了旨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一系列措施.--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出财政支农投入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确定“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基本策略,要求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在牧区开展取消牧业税试点;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要求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一个要求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

1 / 9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