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推动“三农”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三农”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四化同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大报告“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主要内容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二、党对“三农”发展的形势判断三、党对“三农”发展的政策举措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一)“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根本问题,是未来实现现代化需要完全解决的最大问题(二)14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发展(三)“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四)“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针(五)“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六)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复兴,没有大多数人的积极主动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20世纪50年代之前,农民作为民主革命的主体,积极参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压迫,建立了新中国。•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正是由于广大农民的首先参,使得中国改革获得了稳定的基础和广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可以说,“三农”问题解决之日,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一)“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根本问题是未来实现现代化需要完全解决的最大问题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三农”问题始终是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出台14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发展。•20世纪80年代,从1982至1986年,是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启动阶段,中央连续下发5个一号文件,政策重点是把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在各级政府的权力逐步下放给农民,扩大农民自主权。•进入新世纪,从2004至2012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阶段,中央又连续下发9个一号文件,政策重点是逐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推进生产要素由城市向农村流动,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形成工农、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14个“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发展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2003年1月7至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三)“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四)“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针•解放以后,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只能从农业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除了征收农业税外,主要实行对农产品的统购派购,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把农业创造的价值转移到工业和城市;实行城乡隔离制度,使农民集中力量搞农业并保证城市的安定。•这种政策制度长期实行的结果,形成农业虚弱、农村衰蔽、农民贫困,出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四)“多予、少取、放活”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针•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三农”的落后状况。2002年1月6日至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新阶段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五)“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支农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提法强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科学表述强农惠农富农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高度概括“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政策体系,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城乡一体化思想逐渐受到重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工农、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的具体部署,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工农、城乡差别的信心和决心,充分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愿望。(六)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促共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六)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一、党对“三农”发展的总体要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六)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二、党对“三农”发展的形势判断(一)2011年“三农”工作成绩(二)当前“三农”发展的困难挑战二、党对“三农”发展的形势判断(一)2011年“三农”工作成绩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我国“三农”发展取得可喜成就。这是国家财政为“三农”发展保驾护航的结果。•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408.6亿元,增长21.3%。再加上地方各级财政的投入,大概有2.5万亿元以上用于“三农”。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这“四项补贴”达1406亿元。国家财政为“三农”发展保驾护航2011年是水利建设年。农田水利建设、防洪工程建设、水资源保障和城乡供水能力提高工程建设以及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总投资达到3452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114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地方水利投资达到2311亿元,也是历史最高水平。我国粮食总产量2003年为8614亿斤,2011年增长至11424亿斤,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创造了连续5年过万亿的新纪录。2011年,我市粮食生产呈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的局面,是新世纪的第八个丰收年。前不久,农业部宣布:今年全国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2622元,2011年增长至6977元,创历史新高。(比2010年的5919元,增量超过千元,同比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创本世纪新高,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8年较高增长)农民收入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15.3元,比上年增加1050.5元,增长18.9%。上海、浙江、北京、天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跨入“万元俱乐部”福建、山东、辽宁、江苏、广东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启动,民生改善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显著提高。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提速。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覆盖97%的农民;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覆盖5300多万人;新农保试点加快推进,覆盖全国60%以上的农业县(市、旗),1亿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在提高的民生工程指标中,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提高10%;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标准提高10%,由1400元/年增加到1540元/年;将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提高10%,由600元/年增加到660元/年;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小学425元、初中625元提高到525元和725元;参加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200元/人提高到240元/人;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由500元/人提高到600元/人。二、党对“三农”发展的形势判断(二)“三农”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中央要求,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二、党对“三农”发展的形势判断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农业的人均占有自然资源非常少,目前人均大概只有1.38亩的耕地(10多年前为1.5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危机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标准,每人每年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1000立方米,低于这个标准,即可能会遭受水荒。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水资源短缺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却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年缺水量400多亿立方米。中国以6%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6的人口(约9亿)受到影响。森林植被破坏水灾被毁灭的林区据估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造成大面积水灾。生物多样性锐减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1400万,但由于人类的干扰,许多生物不断减少,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灭绝的速度可能是未受人类干扰的100倍至1000倍。自然界的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被捕杀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全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