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度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度思考【摘要】中国加入WTO后,中美两国贸易量增长显著,但近来两国贸易摩擦不断,而且愈演愈烈。贸易的不平衡、纺织品的保护、对华多起反倾销、对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履行的批评、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构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本文根据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美贸易摩擦,指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就中国而言,解决中美双边贸易摩擦应采取继续深化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遵守和利用WTO规则,在充分了解美国政治、经济运作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的诸如自动出口限制,对外直接投资等对策。一、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伴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加深,接踵而来的是令人困扰的贸易摩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两国的贸易摩擦却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随着两国经贸交往规模的迅速扩大,美国逐渐成为与中国发生经贸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以下罗列了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反映出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2012年10月——美国太阳能公司Solyndra向中国最大的三家光伏制造企业尚德、英利和天合提起“反垄断”诉讼。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终裁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发布调查报告,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两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进入美国系统设备领域。2012年9月——奥巴马签署了22年来第一个禁止外国投资的总统命令,否决三一重工的关联公司在美国的风电投资。2011年12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2009年9月——美国本土铜管生产商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美国商务部进口管理局(“DOC”)递交了对来自中国的紫铜管发起反倾销调查的申诉书,并于当日获得ITC立案。2009年9月——三家造纸公司和美国联合钢铁工人工会(UnitedSteelworkers)对中国和印尼提起了反倾销案。中国和印尼被认为占了2009年上半年美国铜版纸市场的近30%,较2008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倍2009年9月——美国钢管企业代表律师罗杰-夏格林(RogerSchagrin)表示,美国钢铁公司正在寻求诉请对中国进口钢管征收60%或更多的反倾销关税以及15%到30%的反补贴关税。2009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11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第1年至第3年额外征收的关税分别为55%、45%、35%。2009年8月——美国于2007年4月把中国出版物市场准入问题诉诸世贸组织,声称中国对于出版物、电影、音像制品进口和分销的有关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世贸组织相关专家组于2009年8月12日公布的裁决报告支持了美方的大部分诉求。2009年6月——中国要求WTO审查美国禁止中国禽肉进口的问题,7月1日,商务部宣布停止从美国进口肉鸡。2009年6月——美国、欧盟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向中国提出磋商要求,指责中国针对一系列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包括关税、配额等扭曲了国际贸易、提高了国际售价,令欧美下游产业蒙受损。2009年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从中国进口的低成本轮带征收最高55%的惩罚性关税。2008年——美国对中国产玩具质量问题发难,中国为此取消了数百家企业的出口资格。2008年——欧盟与美国针对中国征收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和限制外国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提出抗议。2006-2007年——中美欧纺织品争议,最终,中国对每年对欧美出口的纺织品的增长速度进行了自行限制。2004年——美国向WTO申诉,认为中国对进口半导体产品征收了歧视性关税。2003年——美国商务部受理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等组织要求对中国针织布、内衣、袍服实施保障措施的诉讼案。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引用201条款对进口各国(包括中国)钢材加征8%-30%的关税。2002年——美国政府向WTO提起申诉,指控中国在半导体生产方面实行不合理的税收政策使美国半导体出口商“处于非公平竞争的地位”。这是中国自01年加入WTO后,首次遭到美国申诉。从事件中可以发现,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产品设置了各种形式的进入壁垒。2006年以前美国对华贸易救济的主要手段是传统的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但这种政策在2006年底发生了重大调整,美国开始对中国的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二、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中美之间实现自由贸易困难重重,双方认识角度及所持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导致了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当贸易国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时,便会出现矛盾,这是中美之间贸易障碍的根源。(一)贸易摩擦的美国视角1.中国实行新重商主义政策1。中国长期实行的鼓励出口(对出口商品进行补贴),限制进口的政策,导致了中国对美国贸易的长期不平衡。具体地说,美国认为中国通过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出口。1新重商主义政策:由麦金农、克鲁格曼等人总结美国70年代以来的外贸保护主义政策发展而来,因其所描述的政策很象15世纪的重商主义而得名。新重商主义认为,贸易顺差和投资、消费等一样也会产生乘数效应。因此,政府为了实现内部利益极大,刻意制造顺差。2.美国未获得对等的国民待遇。按照中国加入WTO协议的规定,银行、保险、电信等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不够,使美国的公司没有获得对等的国民待遇。3.美持续对华贸易逆差。美国认为长期的贸易逆差是导致国内高失业率的原因,因此采用各种手段对中国施压。事实上,导致逆差的原因一是由于对人民币汇率的低估。二是由于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却限制对中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美国可以从对中贸易中满足其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中国则不能通过对美贸易得到其对技术资本密集性产品的需求,从而使贸易产生不平衡,进而引发贸易纠纷。三是中国的跨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像海尔联想这样一批优秀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了中国对外出口和投资、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二)贸易摩擦的中国视角1.中美贸易逆差是由于美国实行限制高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的结果。2.中国“被顺差”。中美贸易中,中国不存在美国指责的所谓的“倾销”、“通货紧缩输出”、“抢了美国工人的工作”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速,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的势头,吸引着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进入到中国。在华外国公司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进行生产,将产品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返销到本国或其他国家,使得中国的出口猛增。所以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并非全部或大部分产品的价值都是在中国创造的。据统计,中国出口的产品,65%是中外合资或者外国独资企业生产的,50%以上的贸易属于来料加工,或OEM2。其结果是:一方面,出口产品中的许多利润落人了外商的腰包;另一方面,在美中贸易逆差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亚洲许多国家的逆差也在扩大,中美贸易逆差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其他国家转移过来的。3.中美贸易是双赢的。中国并不追求长期的过大的贸易顺差。中国的贸易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保持进出口的基本平衡。中国认为中美贸易是互利互惠的,不仅中国受益,而且美国同样受益。4.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美国出口的下滑。美国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贸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出口贸易额的下滑,而不是进口贸易的激增。2OEM:即贴牌生产,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5.政治因素诱发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想“通过全球商业协定输出它的自由市场价值观念”,利用与中国的经贸交往来促使中国政治发生变化,这是典型的以经济手段促“和平演变”的表现。三、贸易流动合理与否的理论依据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西方传统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的运作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中美贸易也不例外。考察中美贸易流动的合理性,也自然而然地必须依据西方的经典贸易理论。本文拟就3种在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中美贸易流动的适应性和指导意义进行评述。这3种理论分别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莱蒙德·弗侬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赫克歇尔一俄林定理。(一)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遵循“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认为国家间技术水平的相对差异产生了比较成本的差异,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模式。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进口其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而美国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通过这样贸易模式,可以使中美两国都能得到大于本国各自生产两种产品所得的利益。所以,在现有的自然秉赋条件下,中美的分工格局应该是中国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纺织品,而美国则生产并出口资本与密集型产品,如大型高速计算机。而这种贸易方式也与现实状况相符,所以中美之间的贸易是合理的。(二)赫克歇尔与俄林自然要素秉赋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与俄林对国际贸易的起因提出了新的解释---自然要素秉赋理论。其核心内容为:在两国技术水平相等的前提下,产生比较成本的差异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国间的要素充裕度不同;二是商品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例如一个资本和技术相对丰富,而劳动资源稀缺的国家,在国际生产分工与国际贸易中应该出口利用其丰富资源秉赋生产的产品,即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时进口对本国而言稀缺资源生产的外国产品。举例而言,美国的资本供给与劳动供给的比例大于中国的资本供给和劳动供给的比例,因此,中国应该向美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品,如加工制成品,初级产品,因为劳动力是中国的丰富资源;相应地美国应该向中国出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因为资本与技术是美国的丰富资源。在现实的中美贸易关系中,两国的贸易方式符合该理论的观点。综上所述,不论根据以上任何一种西方传统的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来分析,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都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和彩电;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都应该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如高科技产品。只有这样,两国才能达到经济利益的最优化。四、中美贸易摩擦应对措施(一)客观面对,积极应诉,充分利用WTO规则作为WTO的成员,被其他成员国投诉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要以客观冷静的心态处之。中美贸易摩擦关键在于美国所引用的贸易规则不合理,并没有把中国按WTO成员国来对待,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此充分利用美国反补贴调查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渠道与方式,进行积极的应诉与抗辩,也可以走其司法程序进行上诉,以表明我国的原则、立场与态度。(二)识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面具,坚决抵制美方采取双重救济措施对同一出口产品的同一损害后果采取双重救济措施的做法完全违反WTO反倾销和反补贴规则,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因此,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应诉中应当运用这一规则,据理力争,拒绝同一出口产品就相同损害被双重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另一方面,有关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充分注意,并应当就有关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