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8月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生物医学问题,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综合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是多学科融合具有特定内涵的学科。它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融合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运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获取和产生新知识,促进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命系统各层面丰富生命科学的知识宝库,推动生命科学的研究进程,深化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创造新设备,研发新材料,提供新方法,实现提高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的伟大使命。生物医学工程促进了现代生物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与工程学科的融合,加强了分子和细胞层次的生物医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促进了生命组学和神经工程学时代的到来。各种检验、诊断、治疗、植入和康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医学的水平。生物医学工程促进了工程学科的发展。从大型医学成像设备到集成化微型系统,从人工假体到各种先进医用材料,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取得了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远程化的巨大成就。生物医学工程通过对人体复杂巨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记忆、能量转换、反馈调节与控制的研究为工程科学提供了发展范本,产生了仿生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的工程学科分支,促进了这些领域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了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和工程学科(电子、机械、材料、信息、计算机科学等)各个方面,涉及面宽,基础性强,应用性广,知识更新快。多学科融合是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的特质,是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标志。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的主干知识体系和技术领域包括: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力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矫形工程、人工器官、神经工程、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医学建模和仿真、组织工程、临床工程、康复工程、医学纳米技术等。生物医学工程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其涉及的医学仪器、医学材料等是世界上发展迅速的支柱性1/14产业。高端医学仪器和先进医学材料成为国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经济建设中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需要大量专业人才。2.适用专业范围2.1专业类代码0826生物医学工程类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生物医学工程(082601)假肢矫形工程(082602T)3.培养目标3.1专业类的培养目标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较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数、理、化、生、医)和主攻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的概貌,具有分析和综合能力,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勇于质疑,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和行政管理的人才。3.2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各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自身办学定位,结合自身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在对区域和行业特点、学生未来发展以及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为原则,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准确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和学生要将培养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追求。各校应根据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定期评估,建立适时调整和修订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过程应该有生物医学工程类企业的专家参与。有条件的专2/14业要充分借鉴,吸收国际标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各校在本标准基础上,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设定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任务,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法和考核等方面制定或完善相关举措,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4.培养规格4.1学制4年,可实行3~6年弹性学制。4.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4.3参考总学时或学分140~180学分。4.4人才培养基本要求4.4.1思想政治和德育要求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执行。4.4.2专业素质要求(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3)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4)具有分析和提出方案、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的专业设计和工程实验能力;3/14(5)勇于质疑,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基本创新方法,了解创业基本途径,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6)具有信息获取、检索和跟踪的能力;(7)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专业活动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健康、安全、伦理等制约因素;(8)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9)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10)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上述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注重和解决本专业类教学中相关学科知识融合的关键问题,形成人才培养特色。4.4.3体育要求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5.师资队伍5.1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应建立一支业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适应学科与专业长远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的生师比应低于18:1。专业专任教师不少于10人。所有专任全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术带头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50%(不含在读),35岁以下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高于90%的在编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35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18人。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每1万~1.5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备一名实验技术人员。4/145.2.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教师应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点,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效果。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掌握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关心学生成长,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课外学术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5.2.1专业背景大部分(70%)授课教师在其学习和工作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学习或具有本专业类领域工作的经历。5.2.2工程背景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师应具有工程背景经历;承担过工程性项目或具有临床工程经历的教师应占有适当比例。授课教师应具备与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承担的课程数和授课学时数限定在合理范围内。5.3教师发展制度环境建立专业教学委员会,负责专业培养计划或方案的研究制定。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制度。有教师培养,进修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新教师任课和首开课试讲制度。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担任学生导师等。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6.教学条件6.1教学设施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5/146.1.1基本办学条件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的综合类和师范类的合格标准执行。6.1.2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应满足以下要求:(1)实验室建设与规模要与本专业教学体系的需要相配套,满足教学需要。实验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资料齐全。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能够熟练管理和维护实验设备,保障实验环境。(2)应按照大类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能力扩展三个方面实验科目的要求配置相应的教学实验设备,形成一定规模的教学实验体系。(3)大类通识基础实验科目针对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不同培养方向共性实验技能的培养,应能满足本专业全部学生的实验需要。(4)专业基础实验科目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不同培养方向,建设符合不同培养方向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如医学电子学、生物材料实验室等)。在实验内容、实验设备、教师专业背景等方面具有不同培养方向的鲜明特色。实验条件应能满足不同方向的全部学生的实验需要。实验科目的教学应尽量实施小班化(如每班30人以下),小组化(每组不超过2人)。(5)专业能力扩展实验科目与学生的就业兴趣密切相关,重点培养相关的实验技能、研发能力、创新性设计及综合实验能力等,实验条件应能满足本专业全部学生兴趣化实验的需要。对于新建专业,用于添置专业实验仪器的经费,初期一次性投入一般不低于200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不低于5000元。6.1.3实践基地有满足教学需要、稳定的临床医院和企业作为临床实习和生产实习基地。与科研院所、医院、企业加强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研究和实践基地。本专业科学研究实验室应能承担学生课外研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6.2信息资源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6/146.2.1基本信息资源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培养方案、选课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设计管理等基本教学信息。6.2.2教材及参考书专业基础课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课程应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其余课程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除教材和讲义之外,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应推荐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实验课程应提供实验指导书。6.2.3图书信息资源有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和数字化资源,向学生开放,满足教学与实践需要。生均专业图书量不低于50册,每年生均专业图书进书量不少于2册。电子图书每一书号算1册,电子期刊每期算1册。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程网站,提供必要的网络教学资源。提供主要的数字化专业资源,数据库和检索这些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6.3教学经费要求教学经费有保证,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每年学校应下达一定数量的教学与专业建设经费,用于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的购置、维护与更新,以及相关的行政经费,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新建专业添置专业实验仪器经费和图书信息资源的初期投入需满足6.1.2和6.2.3的要求。专业建设的投入和运营经费不能低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合格标准。7.质量保障体系在学校相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发展跟踪机制。7.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具有专家教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或培养方案,对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7/14主要教学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过程实施督查。具有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规定;具有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的监督保障机制;具有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