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媒介概论教学大纲编写人:许冬生阴卫芝单位:人文学院新闻教研室2第一章总论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及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掌握与大众传播媒介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传播媒介的发展沿革及其规律,为之后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学时分配:6课时第一节什么是媒介一、引子: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对新闻专业和传播媒介的兴趣及了解程度,介绍新闻专业的学习内容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一)交流环节:学生对新闻专业和媒介的了解程度提问:为什么选择新闻专业?你认为新闻专业要学些什么?你了解的新闻工作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媒介?你知道的媒介有哪些?(二)新闻专业的学习内容和专业前景1.新闻专业主要课程:(1)理论:新闻学理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媒介经营管理、新闻伦理等;(2)实务:采写编评,媒介技术(图像、网络、视音频),广告,经营管理等;(3)专题研讨课、案例课2.可能从事的工作(单位/岗位):(1)媒体单位:报社、电视台、出版社、通讯社、杂志社、电影制片厂、各种媒介公司(节目制作公司、音像公司、网络公司等)(2)媒体岗位:记者、编辑、管理、广告、发行等;(3)与媒体打交道:宣传机构、公关机构等;宣传、公关、新闻发言人等。(三)本课程作为专业入门和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教学目的:了解媒介概况,熟悉媒介工作,把握媒介发展的规律(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二、信息、新闻、传播(一)信息(information)1.信息的定义: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美国数学家香农)2.举例:室友说刚才有个人来找你,你需要哪些信息来判断是谁?——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美丑、穿着、口音、谈话内容……3(二)新闻(news)新闻只是信息大家族中的一小部分。决定一个信息是不是新闻,有哪些判断标准呢?1.新(new):新近发生;有新意、能受到相当数量社会成员关注。2.是经传媒递送的信息。3.新闻的定义:关于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反映世界最新变动的、受到相当数量社会成员关注的信息。(信息说)4.新闻价值、新闻判断5、新闻学:研究新闻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简要介绍主要研究内容)(三)传播(communication)1.传播: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活动。包含传者、信息、受者三要素。2.传播的目的在于“通”。怎样更好地传,怎样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是新闻学、传播学的一个研究重点,也是我们新闻专业学习的一个重点。3.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分别举例)4.传播学: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学科。(简要介绍主要研究内容)三、媒介和媒介机构(一)媒介、大众媒介、新闻媒介提问:英文media的意思?大家所了解的媒介有哪几种?怎么分类?1.媒介(media):信息传播的介质。(也叫传媒、媒体)2.大众媒介(massmedia):用以向广大受众传递各种信息的物质载体。3.大众媒介的种类: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音像出版物等。4.新闻媒介:通常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这些与新闻传播关系密切的媒介。5.广义的媒介古已有之,而大众媒介则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如今,媒介通常是大众媒介的简称或俗称。(二)媒介机构如:报社、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通讯社、电影制片厂、各种媒介公司(节目制作公司、音像公司、网络公司等)第二节媒介发展论一、媒介发展史——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及媒介的沿革提问:让学生试着排列几种媒介的产生顺序(一)原始媒介:1.标记(结绳)、2.声光(敲击响器求救报信,鼓声、号角、烽火)43.图式举例:《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的记载;埃及古墓和纪念碑上常出现狗头猴身的动物。(二)口语媒介:1.语言的出现,至今约3.5万年历史。2.意义:口头传播是人类社会形成的重要工具。举例:马拉松,《圣经》上巴比伦人造通天塔的故事。3.局限性:口头传播在时间、空间上有很大局限性。(三)书写媒介:1.文字诞生,约5000年前。2.书写材料:甲骨木石,绢帛纸张。105年前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手抄书,手抄报的出现。3.意义:突破时空限制,使信息可以流传于异时异地。4.局限性:费时费力,不适宜大量流通。(四)印刷媒介:1.图书、期刊、报纸2.1045年前后,北宋毕晟发明泥活字印刷术。1450年前后,德国古登堡发明欧式金属活字印刷术。1455年用欧式金属活字印刷术印出《圣经》。3.出版周期的缩短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民众文化水平的发展紧密联系。1609年世界最早的周报在德国诞生。1702年第一份日报在德国诞生。1833年,第一份大众化报纸《太阳报》在美国纽约成功创办,新闻传播真正进入大众传播的阶段。4.意义:信息可大规模复制,传播的时空范围进一步扩大。(五)电子媒介:1.电影、广播、电视2.1839年,法国发明银板照相法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开启电影时代。1895年,无线电通信发明1920年,世界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在美国匹兹堡开播1925年,美国完成电视画面的传送和接收实验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电视发射台3.意义:光电的速度,进一步突破时空局限,摆脱了对交通运输系统的依赖。开始出现地球村的概念。(六)新媒介:1.互联网、数字技术(MP3,RealPlayer,数字电视等)、手机等2.互联网——多媒体、大容量、跨地域、实时性、互动性3.意义:信息表现更全面准确,传播更迅捷,互动性更强。全球化。(七)媒介融合:5媒介形式的互相借鉴;传统媒介的网络化、数字化等。(八)小结:1.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带来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2.媒介的发展的整体趋势: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手段的使用越来越便捷,传播的双向性、及时性、形象性越来越强。5.各种媒介各具有其特点和优势,新的媒介并没有取代旧的媒介,而是各种媒介相互借鉴、扬长避短的共存关系。举例:广播电视在时效性、形象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报刊则在传播较有深度、较抽象的内容上更有优势,且报刊的便携性更强。二、媒介与社会发展(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对媒介发展的影响1.社会需求是推动媒介发展的原动力2.社会政治结构和经济、技术水平是媒介发展的先决条件举例:早期报纸的发展;以《太阳报》为代表的大众报纸的产生。思考:目前的信息传播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未来的传播格局、传播形态将会如何?(二)媒介对社会的影响1.大众媒介的功能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娱乐大众、(推动经济、虚拟现实)2.当代社会中大众媒介的影响力3.媒介的每一次形态变化都或多或少地改变了社会文化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举例)第三节《现代媒介概论》课程简介一、课程内容安排:(一)主要内容:全面介绍各种媒介的特点、历史、现状、未来、运作实务等。(二)章节顺序及教学安排:基本顺应媒介发展沿革的历史顺序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图书第三章报纸第四章期刊第五章电影第六章广播第七章电视第八章互联网第九章新媒体二、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6三、教材与参考书目1.指定教材:《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李永健、展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备用参考书:《新闻媒介通论》,袁军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授课形式及考核方法授课形式: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调研报告、实地参观考核方法:平时成绩30%,期末闭卷考试70%复习与思考题:1、什么是信息?新闻和信息有哪些异同?2、什么是媒介?根据历史演进时序,媒介可以分为哪些类别?拓展阅读书目:1.《新闻媒介通论》,袁军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4.《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马歇尔·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5.《大众传播动力学——数字时代的媒介》,约瑟夫·R·多米尼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第二章图书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图书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了解图书出版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规律,熟悉图书出版实务,并对图书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学时分配:3课时第一节图书概述一、图书的定义1.定义:用文字、图片、声音或其他符号,按一定的主题和结构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复制以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2.通常指非定期出版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书”是在一个国家出版并使公众可以得到、不计算封面封皮页数在内、不少于49页的非定期的印刷出版物。(5~48页为小册子)。二、图书媒介的特点:1.印刷媒介的特点2.图书媒介的特点适合系统深刻地阐述一个主题内容形式多样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三、图书的分类1.阅读对象:大众图书、专业图书;2.载体:纸本书、有声图书、电子图书;3.“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四、图书的标准化标志ISBN(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国际标准书号中国标准书号五、图书的社会功能承载信息、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娱乐功能第二节图书出版简史一、外国图书出版简史(一)原始图书:1.产生于4、5千年前,刻写在泥石草木上。2.古埃及等国的莎草纸卷,中国的甲骨文、简牍、缣帛等3.内容主要是关于宗教或信仰的,有也部分涉及巫术、药、历史等。4.这一阶段的图书出版中心是古希腊、古罗马。8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公共图书馆。(二)手抄书本型书籍1.公元1世纪左右,古希腊。具有现代书外形,莎草纸双面书写并粘贴成书本型。2.公元4世纪后,羊皮纸以材料坚固、书写清楚且获得容易逐渐取代莎草纸。手抄本内容扩大。3.中世纪“黑暗时期”(三)图书出版行业兴起1.背景:(1)中国造纸术传到欧洲(2)第一批欧洲大学的成立,出版控制放松,民间出版恢复。(3)眼镜的发明2.13/14世纪。读书热潮逐渐兴起。3.巴黎、伦敦等地成为主要的出版中心,并出现真正的出版业行业组织。(四)印刷技术和图书出版业的繁荣1.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455年,德国工匠约翰·古登堡用由压榨机改造成的印刷机印出了世界第一部用金属活字印刷术印行的书籍——《圣经》。这一发明使信息的大规模复制成为可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图书出版很快成为繁荣的工业。欧式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的50年间,欧洲图书的数量由2万册增加到900万册。3.出版社的出现:作者、印刷商、出版商开始分工。第一家重要出版社是1583年成立的荷兰的埃尔塞维尔出版社(存在至今)。(五)图书出版发展的新纪元1.背景:(1)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18世纪的工业革命:铅版印刷、蒸气机的使用、机器铸字和排字、复制插图等新技术发展2.表现:图书产量显著增加,成本显著降低;产生了许多大型出版社。二、中国图书出版史(一)中国古代图书出版活动一度走在世界前列。1.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2.唐代(7世纪左右)雕版印刷术发明;3.北宋(1045左右)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4.经宋元明清,图书出版事业突飞猛进。(二)15世纪后欧洲图书出版事业飞速发展,逐渐超过中国。1.欧式活字印刷术发明(1450年);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出版自由得到保护;3.工业革命,技术不断更新。(三)鸦片战争后,出版事业出现巨大变革。1.西方先进印刷设备技术传入,洋纸取代产量低、成本高的中国土纸。92.中国第一代出版企业出现。如: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点石斋书局等。3.精装书、平装书等现代书籍形式出现,图书内容更加丰富(翻译书)。(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进步书刊大量涌现,完整的出版体系形成。1.新式教科书、进步书刊大量涌现2.出版社具备了编辑、印刷、发行机构,完整的出版体系形成。3.培养了一批出版人才。(五)新中国成立后,稳步发展。(六)文革十年“书荒”(七)1978年后的发展1978年——1985年,超常规增长阶段1985年——1995年,低迷调整阶段1995年以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三、图书媒介发展历程小结1.小众——大众2.控制——自由3.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1)技术条件(2)社会经济、文化水平(3)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解放程度第三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