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命科学学业水平考试实验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实验专题1、显微镜的操作:p11第一册:P17图1-7原则:先低倍后高倍,先粗后细,先移物后调节!操作步骤:1、对光(转动3-转换器,使得低倍镜对准透光孔;调节5-光圈和6-反光镜,使视野明亮)2、放装片使观察对象位于视野中央(原位于视野的右上,就往右上调整)3、低倍镜:先调节10-粗调节器,再调节9-细调节器4、将观察对象调整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3,调整到高倍镜5、高倍镜:调节9-细调节器放大倍数:物镜X目镜高倍镜下: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低倍镜下: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练习】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要把视野(1)变成视野(2)的操作过程,其正确顺序是()○1转动粗调节器○2转动细调节器○3调节光圈○4转动转换器○5移动装片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2、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成分的鉴定:p20物质鉴定试剂实验现象备注淀粉碘液深蓝色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葡萄糖(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砖红色沉淀果糖和麦芽糖也是还原性糖,可以发生此反应,其他不行。蛋白质双缩脲试剂(5%NaOH+1%CuSO4)浅蓝溶液变成紫色肽键(-NH-CO-)参与的反应脂肪苏丹Ⅲ染液溶液变成橙色无未知样品的成分鉴定固体材料处理方法:切碎——研磨(或粉碎)——过滤,过滤液用于检测。分别取4支试管,加2ml过滤液,参照表格所示的鉴定方法,测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与否。3、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p39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实验材料:紫色的洋葱鳞叶。试剂: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等。原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可以看做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而大分子如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因此,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就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质壁分离现象: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细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应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溶液(液泡内,如下图)浓度时,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正常细胞质壁分离明显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操作:在载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在对侧用吸水纸引流。如果质壁分离实验中使用的蔗糖浓度过高,细胞可能会失水过多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不能复原。【练习】(1)制作装片的实验材料必须用___________________,在制作过程中,材料必须要_______后才能盖上盖玻片,以免产生大量_______而影响观察效果。(2)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正确操作方法是在盖玻片的______滴加________蔗糖溶液1-2滴,在盖玻片的________用吸水纸_______,操作次数必须________。(3)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细胞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逐渐变小,_____色加深,__________与__________逐渐分开。(4)有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能够看清楚细胞,但是无法判断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你建议他应该()A调节细调节器B换高倍镜观察C使用凹面反光镜D缩小光圈(5)如果下图是a、b、c3种浓度蔗糖溶液作用下的细胞图,那么3种浓度的关系是()如果下图是一个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图,请问3种状态下细胞液浓度的关系是()A.abcB.abcC.defD.def4、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目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染色和比较观察:在装片的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在对侧用吸水纸引流。比较颤藻和水绵细胞内有无染色较深、形状固定的结构。【对水封装片进行染色,采用“引流”的方法。这是自我对照,即先观察细胞的原状,然后染色或作其他处理再观察变化】实验现象:水绵细胞内有染色较深,形状固定的结构——细胞核,而颤藻没有。结论: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有细胞核(或核膜)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练习】(1)用碘液分别将颤藻和水绵染色,经镜检,可发现只有_______细胞中有被染成深蓝色的细胞核。说明______是真核细胞。(2)颤藻细胞内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水绵细胞内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内。因为颤藻只有________一种细胞器,但是它和植物细胞一样具有_________的结构。[2005年真题]关于“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的实验,请回答:(1)用放大倍数相同的显微镜观察颤藻和水绵细胞,可发现颤藻细胞明显(大于/小于)水绵细胞。(2)该实验中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__;制成水封片后染色时必须采用法。(3)将水绵细胞染色后,镜检发现细胞内叶绿体上有呈深蓝紫色的颗粒,该颗粒物质是。(4)通过本实验的比较,可以证实:水绵细胞是______(原核/真核)细胞,理由是5、探究酶的高效性:p58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产物:氧气的量来证明酶的催化特点。试剂:新鲜猪肝匀浆(包含过氧化氢酶)、3.5%FeCl、高温处理过的猪肝匀浆、高温处理过的3.5%FeCl底物:3%H2O2溶液实验步骤:p58表4-1实验结论:1)酶的催化效率高(实验现象:试管中气泡多、点燃的线香火光明亮)2)高温处理过的酶没有催化作用或高温使酶失活(实验现象:高温处理过的猪肝匀浆不能催化H2O2分解生成氧气。)【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值等,凡是能影响蛋白质空间结构(活性)的因素。【练习】[2006年真题]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H202酶特性,各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如下表。观察各试管中气泡的相对量,并用点燃的卫生香插人试管测试,结果也汇入下表。请根据实验分析:试管内容物实验结果气泡火焰1号5mL3%H202溶液+0.5mL蒸馏水——2号5mL3%H202溶液+0.5mL新鲜猪肝匀浆++++++3号5mL3%H202溶液+0.5mL3.5%FeCl3+—4号5mL3%H202溶液+0.5mL高温处理的猪肝匀浆——5号5mL3%H202溶液+0.5mL3.5%高温处理的FeCl3—6号5mL3%H202溶液+0.5mL稀释唾液——(1)能催化H202分解的物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比较_______号与______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3)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具有_________性。(4)比较2号与6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具有_________性。(5)气泡的相对量和火焰的相对亮度是用以检测H202分解产物________的多少。5号试管中气泡产生的情况是_______(用“+”或“—”表示)6、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66【色素的提取】实验材料:新鲜的绿色叶片(叶绿体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提取原理: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本实验用的是无水乙醇)操作步骤:称取绿叶——分次加入无水乙醇,研磨(加石英砂或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加碳酸钙——保护叶绿体色素不被破坏)——过滤[滤液包含了溶于无水乙醇的叶绿体色素]【色素的分离】分离原理: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分离方法:纸层析法实验注意点:1)画的滤液线要细而直;2)加层析液时,不能沾到试管壁上(试管垂直,长滴管不碰试管壁伸到底部);3)滤液线不能没入层析液。否则,看不到分离明显的色素带。实验结果:滤纸上从上到下(扩散速度由快到慢):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练习】1)、该实验中将叶绿体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是。2)、在提取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时,研磨叶片过程中加少许CaCO3的作用是--()A.使研磨进行得更充分B.防止叶绿体破坏C.防止叶绿体中的色素被破坏D.使叶绿素更容易溶解在丙酮中3)、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要加入无水酒精,其原因是------------------------()A.让色素溶解B.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便于将叶片研磨成匀浆D.促使叶绿体中色素分离4)、实验中分离出的色素,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C.胡萝卜素和叶黄素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5)、在实验中,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及其主要吸收的光是--------------()A.叶绿素a,蓝紫光B.叶绿素a,红光和蓝紫光C.叶绿素b,蓝紫光D.叶绿素b,红光和蓝紫光6)、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划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已重复几次划线)插入层析液,几分钟后取出观察,发现在滤纸条上无色素分带现象,而其他用同一滤液作实验的同学的滤纸条上却色素分带明显。其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7、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78酵母菌是兼气性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分别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例题】下图为酵母细胞呼吸实验装置示意图,甲、乙两试管中装有等量5%葡萄糖液和酵母干粉,置于35-38℃下水浴。A、B、C、D四只试管中加有等量的BTB溶液。甲试管中还稍加石蜡油,乙试管插有通气玻璃管。请据图回答:(1)甲试管中酵母的呼吸方式是,乙试管中酵母的呼吸方式是。(2)已知BTB溶液遇二氧化碳会由蓝色变为黄绿色。则一段时间后,B、C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会变为色和色。(3)实验时,将甲、乙两试管置于同一水浴环境的目的是。8、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p9实验材料:牛蛙试剂:0.65%生理盐水(洗伤口用)、0.5%HCL溶液(刺激物)、蒸馏水(洗去盐酸,排除干扰,为下步操作做准备)实验步骤:准备工作:去脑(只保留脊髓作为神经中枢)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维持细胞渗透压,避免细胞失活)1)右脚趾(皮肤感受器),蒸馏水——无反应,没有刺激2)右脚趾,0.5%HCl溶液(刺激)——右脚发生曲腿反射(右脚收缩)3)腹部皮肤,沾有0.5%HCl溶液的小纸片——出现搔扒反射4)环割右脚趾皮肤(破坏了感受器),0.5%HCl溶液——右脚没有反应;(反射弧不完整)5)左脚趾,0.5%HCl溶液——左脚发生曲腿反射(目的:左脚的反射弧完整)破坏脊髓(神经中枢被破坏),左脚趾,0.5%HCl溶液——左脚无反应(反射弧不完整)6)重复3),没有发生搔扒反射(神经中枢被破坏,反射弧不完整)曲腿反射的反射弧:(脚趾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或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搔扒反射的反射弧:(腹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或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9、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p76实验材料:吊兰(洋葱鳞茎)的根尖试剂:20%盐酸(解离液),染液(醋酸洋红货0.2%龙胆紫)、卡诺固定液、75%乙醇、清水实验步骤:取材——固定——解离(使根尖分生组织易于分散)——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的影响)——染色(染的物质是染色体)——压片(使细胞分散成薄层、单层)——镜检(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然后换高倍镜)注意点:1)染色前,切取根尖白色部分2~3mm,为了方便染色,可以用镊子轻压;染色1~2min2)压片,用拇指垂直下压,不可以研转!3)镜检,找染色深的区域,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最好辨识其形态和数目;4)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因为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最长,约95%!10、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p15实验材料:果蝇(三龄幼虫)试剂:0.75%生理盐水(昆虫的生理盐水浓度)、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1mol/LHCl溶液、0.4%生理盐水、清水观察对象:果蝇唾液腺细胞的巨大染色体,唾液腺细胞的DNA经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这些染色体比一般染色体大得多,因此称为巨大染色体。观察目的:理解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巨大染色体上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横纹,这些横纹数目和位置是相对恒定的,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提供了便于观察的指标。)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