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概论考古学概论所讲的内容包括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目标,考古学的学科分支,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发展的历史,考古调查、发掘、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古发掘与文化遗产保护。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一、“考古学”一词的由来二、考古学的定义(一)国外的定义1.美国学者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定义2.英国学者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的定义3.英国学者迪克逊(D.B.Dickson)的定义4.英国学者戴维•克拉克(D.Clarke,1937——1976)的定义5.英国学者皮戈特的定义6.前苏联学者A.B.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7.日本学者滨田耕作的定义(二)中国考古学家夏鼐的定义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一是人工遗存二是与人类有关的自然遗物三是采用自然科学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所得到的资料和信息四、考古学的研究目标美国学者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认为考古学研究有四个基本目标陈淳在《当代考古学》一书中介绍了国际考古学界流行的考古学三大目标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考古学担负着写续篇、修国史、建体系的重大任务第二节考古学的分支一、按时代标准划分二、按照研究的手段和特殊对象标准划分三、按地域标准划分第二章考古学学科的发展第一节欧美考古学史一、古物学二、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成熟1、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母森根据馆藏史前古物,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标志近代考古学的诞生2、法国考古学家布歇·德·彼尔特(1788——1868)在索母河河口的阿布维尔任税务官,从事业余考古调查3、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1822——1890)发掘希沙立克的特洛伊古城、迈锡尼公元前16世纪的王室竖穴墓——标志考古地层学的形成4、瑞典人古斯塔夫•奥斯卡•蒙德留斯(GustavOscarMontelius1843——1921)对考古类型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标志考古类型学的形成三、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思想遂成为时代潮流,对考古学的影响很大。该时期的考古学被称为进化论考古学四、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1892——1957)1950年出版了《欧洲文明的黎明》一书,采用考古学文化概念,结合蒙德留斯的类型学,重建欧洲的史前史。柴尔德将考古学推进到文化历史考古学阶段。五、新考古学(过程考古学processualarchaeology)1、新考古学的先驱者——美国泰勒2、斯图尔特的文化生态学3、亨普尔、奥本海姆等人的科学哲学思想4、美国路易斯·宾福德发表《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一文——标志着新考古学的产生5、1968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克拉克出版了《分析考古学》一书,1973年他又在《Antiquity》上发表了《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一文,是新考古学的代表作之一。六、后过程考古学(post-processualarchaeology)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九十年代,欧美兴起了后过程考古学,也叫解释考古学。以英国剑桥大学IanHodder为代表。后过程考古学的理论基础为新马克思主义、后实证主义、解释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注重对意识形态、思维方式、象征意义的研究第二节中国考古学简史一、金石学的传统二、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三、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第三节中国考古学理论界的一场论战一、传统考古学与新考古学的同二、传统考古学与新考古学的异三、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前瞻第三章考古调查与勘探第一节考古调查与勘探内容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动物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第二节考古调查与勘探的方法一、调查目的1.全面普查2、专题调查3、预备调查4、区域系统调查二、调查方式与手段1.地面踏查2.传统式钻探3.航空勘查4.物理勘探与化学勘探第四章考古发掘一、考古发掘工作的准备工作(一)选址(二)经过申请取得发掘的许可(三)制订计划,编制预算(四)组织工作班子,选择工作人员(五)做好后勤工作二、考古发掘的研究设计三、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一)垂直发掘(二)水平发掘四、考古发掘的对象与具体发掘方法(一)遗址的发掘(二)墓葬的发掘1、土坑竖穴墓的发掘2、砖室墓的发掘五、考古发掘的记录(一)考古文字记录(二)考古测绘记录(三)考古影像记录第五章室内整理与编写报告第一节初步整理一、清洗发掘物品二、写标签、归类三、统计与修复四、准备分工研究第二节分类一、以质料为标准进行分类二、以层位或单位挑选标本三、绘图、制卡、照相四、分期断代第三节编写发掘报告1、序论2、正文3、结论4、附录第六章考古年代的确定一、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定义二、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1、层位关系2、类型学3、更新世地质年代4、动物群5、孢粉分析三、确定绝对年代的方法(一)碳-14断代法(二)树轮年代学其它古地磁法、钾氩法、裂变径迹法、铀系法、热释光测年法、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氨基酸外消旋法、黑曜岩水合法断代等方法第七章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张光直在《泛论考古学》一文中把“资料”、“技术”、“方法”、“理论”四个概念作了辨析。资料(dataorinformaition)是指古代的遗迹、遗物,以及其中所包括的关于古代环境、古代生活的全部信息。技术(technique)就是产生新资料的手段。从地底下挖出新资料的手段是技术,从旧资料中挤出新资料的手段也是技术。方法(methodormethodology)是研究资料的手段,如何将资料加以解释,以求得文化生活本质的了解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手段,就是考古方法。理论(theory)是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性认识的总结。(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一节考古地层学或层位学一、地层学基本原理二、判断地层的方法三、各类遗物的收集要求第二节考古类型学一、考古类型学理论的探索二、考古类型学的发展三、器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四、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的步骤五、考古类型学的主要作用第三节文化因素分析一、文化因素分析法的定义二、文化因素分析法的依据三、文化因素分析法的操作方法四、文化因素分析法的作用第四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定义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三、考古学文化的细分与合并第五节聚落形态考古一、聚落形态考古二、聚落考古的研究对象(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研究(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研究三、如何解决聚落考古的共时性问题第八章人类起源研究第一节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一、夏娃理论二、多地区进化说第二节人类起源的研究情况一、人类起源研究的新进展二、我国人类进化的发展模式第九章农业起源研究第一节农业起源研究的理论一、“发现论”二、人口压力理论三、竞争宴飨理论第二节中国农业起源研究现状一、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和丝织业的起源(一)稻作农业的起源(二)丝织业的起源二、黄河流域及北方粟作农业的起源及水稻和小麦的引入(一)粟作农业的起源探索(二)黄河流域的水稻种植(三)小麦的引入第十章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探索一、文明、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诸概念的界定二、文明起源模式的研究(一)中原中心论模式即一元论模式(二)满天星斗模式即多元一统模式(三)连续性的模式第十一章文化遗产保护第一节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一、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或濒临消失的文化资源二、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性的文化资源三、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一)促进科学研究(二)促进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三)促进公民教育第二节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当前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2.盗窃、盗掘、走私文物屡禁不止3、文物市场失序,监管不力4、文物管理体制尚不规范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工作(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族、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二)加强立法工作(三)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四)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做好“五纳入”工作(六)广泛利用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提高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水平第三节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一、藏品的鉴定、定名与定级二、藏品的登记编目与建档三、藏品的移交、调拨、借用、交换四、文物库房的建设与管理五、藏品的科技保护第四节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一、保持文物原状二、落实“四有”规范1、划定保护范围2、树立保护标志和说明牌3、建立记录档案4、设立保护机构三、根据需要划出建设控制地带四、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五、在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六、尽可能原址保护,不得已而迁移保护七、保持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用途,不得转让、抵押与经营第五节大遗址保护一、什么叫大遗址?二、大遗址保护的基本方针三、遗址保护中各部门的协作(一)考古学在大遗址保护中的作用(二)科技保存、保护在大遗址保护中的作用(三)保护规划在大遗址保护中的作用(四)政府是大遗址保护的核心力量四、大遗址保护举例之一——偃师商城的发掘与保护(一)偃师商城的发掘(二)偃师商城的分期(三)偃师商城的结构(四)偃师商城发现的意义(六)偃师商城的保护五、大遗址保护举例之二——秦始皇陵的保护(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秦始皇陵(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经过(三)秦始皇陵的建筑布局(四)兵马俑坑(五)铜车马(六)秦始皇陵的保护六、大遗址保护举例之三——大明宫保护工程(一)大明宫概况(二)大明宫保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