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学科专业基础一、绪论(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健康的概述。2.心理健康概述。(1)心理健康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心理健康的等级。①一般常态心理者。②轻度失调心理者。③严重病态心理者。(4)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②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③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3.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1)小学生身心特点。①小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2)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①中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主要问题。①抑郁。②羞怯。③嫉妒。④逆反心理。⑤猜疑。(2)中小学生行为方面的主要问题。①说谎行为。②攻击行为。③厌学行为。④早恋问题。(3)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的主要问题。①自我控制失调。②抗挫折能力低。③麻木或冷漠。(4)中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①与同伴的关系。②自我为中心。③自我封闭。④与教师的关系。2.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1)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①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养方式。②生活环境的变迁。③学校。④外来文化及传媒。(2)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观因素。①学习缺陷和恐怖经历。②幼年时的心理剥夺。③个体心理素质。④青少年期的失调。(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1.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2)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原则。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2)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②德育渗透。③班主任工作渗透。(3)开展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1)分区观点。(2)结构观点。(3)动力观点。(4)发展观点。(5)适应观点。2.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分析。(4)移情分析。(二)行为主义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经典条件反射学说。(2)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3)社会学习理论。2.行为主义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1)松弛训练法。(2)系统脱敏法。(3)满灌疗法。(4)厌恶疗法。(5)宣泄疗法。(6)操作性条件反射技术:强化、消退和惩罚。(三)人本主义理论1.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2.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罗杰斯就治疗过程提出了12个步骤:第一,来访者主动求助;第二,治疗者说明情况;第三,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第四,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第五,促进来访者的成长;第六,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第七,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第八,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第九,疗效的产生;第十,扩大疗效;第十一,来访者全面成长;第十二,治疗结束。(四)认知心理学理论1.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观点。(1)ABC理论。(2)不合理信念的特征。艾利斯总结了通常会导致神经症状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①一个人绝对需要生活中每一位对他重要的人的喜欢与赞扬。②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至少在一个方面有才能、有成就,才有价值。③有些人是卑劣的、邪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与惩罚。④事不如意是可怕的灾难。⑤人的不愉快是外界因素造成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痛苦与困惑。⑥对可能(或不定)发生的危险与可怕的事物,应该牢牢记在心头。⑦对于困难与责任,逃避比面对要容易得多。⑧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依赖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⑨过去的经历是影响人现在行为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是永不可改变的。⑩一个人应该关心别人的困难与情绪困扰,并为此感到不安与难过。⑪每个问题都有正确而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找不到这种办法,则是莫大的不幸。2.合理情绪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1)治疗过程。①心理诊断阶段。②领悟阶段。③修通阶段。④再教育阶段。(2)治疗技术。①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②合理情绪想象技术。③认知家庭作业。(五)森田疗法1.森田的神经症理论。(1)普通神经质。(2)发作性神经症。(3)强迫观念症。2.森田疗法的治疗理论。治疗时指导要点如下:(1)对症状的说明(说明患者的症状是因疑病性基因和精神交互作用而造成的)。(2)心理构造的矫正(通过语言的指导、矫正)。(3)通过患者自身的体验去达到对症状的理解。3.森田疗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森田疗法以住院为原则,治疗全部过程共分为四期:第一期(约1周):绝对卧床期。第二期(3天~1周):轻作业期。第三期(1周~2周):重作业期。第四期(1周~2周):实际生活期。三、学习心理与心理健康(一)对学习的科学认识1.学习的含义。2.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1)学习者。(2)刺激环境。(3)反应。3.学习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学习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2)不良学习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3)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的影响。4.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1)整体与部分学习法。(2)集中与分散学习法。(3)过度学习。(4)迁移学习。(二)中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卫生问题及调适1.学习动机不当。2.注意力不集中。3.考试焦虑。4.学习障碍。5.厌学、逃学。四、中小学生人际关系与调节(一)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一般概述1.人际关系的定义。2.人际关系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同伴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2)亲子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3)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3.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基本理论。(1)国外有关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理论。(2)国内有关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理论。(二)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1.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生人际关系。3.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同伙关系发展的特点。(2)小学生亲子关系发展的特点。(3)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4.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同伙关系发展的特点。(2)中学生亲子关系发展的特点。(3)中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三)中小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及人际关系的调节1.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1)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2)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2.同伴交往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调节技能。3.亲子交往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调节技能。4.师生交往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调节技能。五、青春期与性心理健康(一)青春期概述1.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2.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3.青春期是一个性成熟时期。(二)青春期性心理1.青春期性心理概念。2.青春期性心理发展阶段。(1)疏远期。(2)接近期。(3)依恋期。3.青春期性心理特征。(1)性心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2)性心理的强烈性和文饰性。(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4)性心理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性心理健康标准。(三)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1.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性教育的全面性。(2)性教育的指导性。(3)性教育的情感性。2.青春期常见的性心理问题。(1)自慰。(2)早恋。(3)遗精。(4)性幻想。3.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技巧。(1)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早比晚好。(2)不同年龄阶段性健康教育内容不同。(3)性健康教育授课策略。六、中小学生的情绪与教育辅导(一)情绪概述1.情绪的概念。(1)生理唤醒。(2)主观体验。(3)外部行为。2.情绪与身心健康。(1)正常情绪的鉴别。(2)不良情绪的危害。3.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①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②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③情感更加富有稳定性。(2)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①情绪活动具有外露性。②情绪体验具有迅速性。③情绪活动具有两极性。(3)高中生情绪发展特点。①情绪表现具有内隐文饰性。②情绪反映具有两极波动性。③情绪体验具有延续性、丰富性和特异性。(二)中小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成因1.自卑。(1)自卑的表现。①自我评价过低。②某一方面的自卑情绪扩散到其他方面。③有意识地掩饰“缺点”。(2)产生自卑的原因。2.焦虑。(1)焦虑的表现。(2)产生焦虑的原因。①因生活不适应而充满焦虑。②因为学习不适应而产生焦虑。③考试焦虑。3.抑郁。(1)抑郁的表现。①心境不良、情绪消沉或焦虑、烦躁、坐立不安。②思考能力下降。③机体的变化。(2)产生抑郁的原因。4.情绪与情商。(三)中小学生情绪辅导的内容1.情绪认知教育。(1)情绪认知。(2)情绪认知与表达辅导举例。2.情绪调节的教育。(1)情绪调节的策略。①合理发泄情绪。痛哭;倾诉;运动;大喊。②转移注意力。③主动控制情绪。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身心放松法;心理换位;学会升华。(2)情绪控制辅导举例。3.积极情绪的培养。(1)中小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方式。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②组织学生参加多种有益身心的班级、团队活动。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校教育的气氛。(2)良好情绪教育举例。4.对情绪适应不良学生的个别辅导。七、人格与心理健康(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性。(1)整体性。(2)稳定性。(3)复杂性。(4)独特性。3.人格成因。(1)生物遗传因素。(2)家庭环境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②早期童年经验。(3)学校教育因素。①教师因素。②同伴因素。③班集体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5)大众传媒因素。(6)自然物理因素。(7)自我调控因素。(二)人格差异1.气质差异。(1)什么是气质。(2)气质的类型。(3)气质差异与学校教育。2.性格差异。(1)什么是性格。(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3)性格的结构和类型。(4)内向与外向。①对刺激的不同偏好。②学习方式的差异。③学科与职业兴趣的差异。(三)健康人格与塑造1.什么是健康人格。2.健康人格塑造的四部曲。(1)认识自我。①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我。②从别人的态度与反应中认识自我。③通过自我反省认识自我。④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认识自我。(2)悦纳自我。①客观分析自己的不足。生理原因;成人的消极性评价;生活经历;错误归因。②正视不足,悦纳自我。(3)探索自我。①困惑的自我。②价值观选择。(4)创造自我。①建立获取成功的信念。②拥有适当的抱负水平。③不断变革自我的期望。八、生活与心理健康(一)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1.网络的作用。(1)互联网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作用。(2)互联网对青少年发展的消极作用。2.网络成瘾。(1)网络成瘾的内涵。(2)网络成瘾的诊断。(3)网络成瘾的分类。(4)网络成瘾的成因。3.网络成瘾的干预。(1)理智对待网络的作用。(2)开展网德教育,以“知”防“瘾”。(3)利用法律手段规范网络空间管理。(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5)药物治疗。(二)休闲、消费与心理健康1.休闲与心理健康。(1)休闲辅导的内涵。(2)休闲辅导的功能。(3)休闲辅导的基本特点。(4)休闲辅导的实施。2.消费与心理健康。(1)消费辅导的内涵。(2)消费辅导的内容。(3)消费辅导的实施。(三)手机成瘾1.手机成瘾的内涵。2.手机成瘾的表现及危害。(1)手机成瘾的表现。(2)手机成瘾的危害。3.手机成瘾的成因。(1)客观因素。(2)主观因素。4.手机成瘾的干预。(1)社会要高度关注,加强管理。(2)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3)家长要多方关心与帮助子女,与其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4)学生自身的努力。(5)学校应组织多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适合当前学生心理的校园活动。(四)生涯规划1.生涯规划概述。(1)生涯规划的内涵。(2)生涯规划的理论。(3)中学生生涯规划。2.生涯规划的意义。3.生涯规划的必要性。(1)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2)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可行性。4.生涯规划的基本假设。(1)生涯规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