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标准化与军民融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军用标准化的发展与军民融合摘要:一直以来,军品研制相对于民品研发和生产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因为其通常具有专用型强、规模经济显著、成本弱增长等特点,军工品的标准与民用品的标准有着巨大的差别。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更是不断推进,对军用标准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一个军民融合,统一的框架下设计科学合理的军用标准化制度,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在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面的杠杆、调节和导向作用,促进军民融合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字:军用标准化军用标准化发展军民融合十八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明确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军用标准的体系建设,本文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军用标准化发展进行回顾,结合军民融合的大背景环境,根据当下的国际国内形势,探讨军民融合背景下未来军用标准化的发展。一、军用标准化的概念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类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共同遵守的规则以获得最佳秩序,这种规则被称为标准。军用标准化就是制订、修订、发布和实施军用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它是在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和军事技术装备(包括武器装备、后勤技术装备及军队医疗卫生装备等)等的发展中,对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制订、修订、发布和实施统一的标准。是建立在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和军事技术装备长远发展开辟道路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军用标准是一种法规性文件,是为了满足军事要求而制订的技术标准。它是从事国防科研、试验、生产和使用、维修活动的共同技术依据。通常按其适用范围分为国家军用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3类。军用标准化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基本任务是:科学地发展军品的品种和规格;提高军品的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扩大同类产品的使用范围;建立军用标准体系;为军事技术装备的研制、试验、生产、使用及维修等技术活动提供一整套技术先进、构成合理的军用标准,并组织贯彻执行。通过军用标准的制订、修订与贯彻执行,确保军品的质量、生产的稳定性和再现性,缩短研制和生产周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武器装备的通用互换程度,增强部队战斗力,促使国防科技、国防工业进步,加速军事技术装备的发展。二、古代的军用标准化虽说军用标准化是现代提出的概念,然而,军用标准化的产生与发展却是源远流长。在最初的冷兵器时代就有了相应的一些表现,只是没有提升到相应的理论高度,流于人们的约定俗成而已。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对战车的品种、等级、结构、零部件、尺寸和材料等就有统一的技术规定,轮、辐均可以互换通用。这时的标准化只能算是标准,是为了提高战斗力,提升战场上武器装备的通用性而所提出的一种强制性要求。秦代,秦始皇在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驰道、统一货币的同时,对剑、矛、箭、钺、戈等兵器,根据各自的用途及各个部位性能的要求,从外形的设计、原材料的配方、加工制作到装配,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当时的兵器制作标准。这个时期,我们中国再次实现了大一统,但由于之前的诸侯国不同的标准要求,国内的管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全国上下实行统一一致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而随之在军队方面和军用武器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标准设立,形成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体系。这一阶段的标准化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军与民的应用差别不是很大,军民标准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通用性,军用标准化处于萌芽状态,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只能说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军用标准化是在民用标准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战斗力而形成的一种技术标准。三、近现代的军用标准化上世纪7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多次提出加强标准化研究,应对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建立统一的军用标准化管理体制,军队标准化建设进入快车道。特别是装备建设实施全系统、全寿命集中统一管理以来,装备技术产品标准化和装备管理标准化日趋完善,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作战性能跃上新高。然而,由于装备体制和供应保障配套等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致使现有武器装备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装备建设、装备保障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这里有现有标准建设分散、未成体系的原因,也有标准范围较窄、种类不全的原因,更有标准刚性不强、更新不快、执行不到位等原因。“木受绳则直”。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两成两力”建设,尤其需要以标准化建设作为突破口。我军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标准化建设做基础,就谈不上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发展,谈不上装备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标准化建设作为理论、法规、制度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科学管装和依法治装的根本依据,也是彻底解决制约装备保障建设发展深层次矛盾和瓶颈问题的基本遵循,更是确保装备核心保障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把标准化作为解决“统”、“分”矛盾的有效手段,使各类要素和内容指标统一规范起来,形成以衔接、协调、优化为核心的标准体系,是确保“统”之有据、“统”得更加顺畅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合”之有度、“合”得更加紧密的重要基础。这一阶段,军用与民用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性,由于其主要用途不同,技术标准要求的不一致,军用标准化与民用标准发生了明显的分歧。军用标准化以提升军队战斗力、保障力为主要目标,一切围绕战斗力展开,其背后是整个国家在推动,标准要求非常高。民用标准只是为了制定行业标准,使厂家的产品具有一致性。此时,军用标准化与民用标准化有着明显和巨大的差别。四、军民融合背景下军用标准化2015年3月,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作出如此明确的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强军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军民相互靠拢,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逐渐融合是一个大趋势。新时期下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也要求军民一体化,单纯的军用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高需求、高强度。军用的标准向民用标准倾斜,民用标准向军用标准靠拢显得尤为重要了。军民融合发展就是要“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打破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壁垒,标准化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协调手段。通过建立统一协调的军民通用技术标准体系,实施规范化管理,促进军民标准通用和技术有效融合,使军地保障力量和资源之间复杂的技术与管理关系得到衔接和协调,才能使“军民一体化”方针得到落实。是未来军用标准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军用标准化适应时代需求的改革。军民融合背景下,军用标准将和民用标准融合,形成军民通用的技术标准,军用标准化也将形成一种适合民用的、便于统一的一种新的标准化,更加符合国家和实际的需求。2016年10月11日,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动员部署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项目论证指南》,对《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建设方案》和《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项目论证指南》作了说明,对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各项建设任务进行了部署,明确了要求。工程建设围绕当前标准化军民融合建设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民标采用、军标转化、整合修订、通标制定、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等6大方面41个建设项目。会议对工程任务分工、进度和项目组织方式等作了详细部署,指明了军用标准化的发展未来,也说明了军用标准化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大发展规划。五、总结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战争样式和战争环境、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强国梦、强军梦的指引下,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军用标准化将在军民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军中有民,民中有军;平时是民,战时是军”的一个全民皆军的新的全方位的新的标准化体系,军用标准化将和民用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融为一体。参考文献[1]平阳,军民融合视角下军用标准化改革与国防工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31卷,第5期,107-112。[2]陈晓和,军用标准化改革与军民融合发展[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第31卷,51-53。[3]孔宪伦,《军用标准化》[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年。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