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11.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12.吐法:亦称涌吐法。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13.温法:亦称温阳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方法。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二、简答题1、煎药加水方法1)第一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2)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3cm为准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1g药加水10ml计算出该方的需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30%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2、中草药中毒1)立即停止接触服用有毒药物2)尽快清除毒物3)解毒:催吐:口服有毒药物2-3h;洗胃;导泻中毒超过6h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5)观察病情变化,并做记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6)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7)做好一般护理3、针刺的注意事项1)孕妇腰骶部、腹部及能引起宫缩的部位不宜针刺2)对重要脏器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3)针刺眼区、颈部、小腹部以及脊椎部的腧穴时,要掌握进针角度、深度、幅度和留针时间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穴一针,防止交叉感染4、针刺意外的原因,护理和预防措施1)晕针2)滞针三、填空题或选择题1.伊尹创造汤药,标志着方剂的诞生2.《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4.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猪胆汁灌肠法5.三国时期华佗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麻醉剂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模仿“虎、鹿、熊、猿、鸟”创造了“五禽戏”用于养生保健6.葛洪《肘后备急方》7.《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8.巢元方《诸病源候论》9.唐孙思邈《千金方》首创葱管导尿术10.唐王焘《外台秘要》11.李杲《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12.朱丹溪《格致余论|》创立了滋阴学说13.齐德之《外科精义》首创护理专论14.忽思慧《饮膳正要》营养学专书15.李时珍《本草纲目》16.钱襄中医护理专著《侍疾要语》17.叶天士《温热论》“齿若光燥如石者,胃热盛也”18.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施护19.中医护理的原则:扶正祛邪、护病求本、急则护标、缓则护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预防保健20.扶正法用于单纯正虚而无外邪者;祛邪法用于单纯又邪而正虚不足者;先扶正后祛邪法用于正虚而邪不甚者;先祛邪后扶正法用于邪盛而正虚不甚者;扶正祛邪并举用于正虚邪实21.三因制宜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22.患者喜动多属阳证,喜静多属阴证;患者卧时蜷缩成团,面常向里,精神萎靡者多属阴证、虚证,卧时仰面伸足,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属热证;患者卧时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喜热者,多属寒证;患者坐而俯首,气短懒食,则属肺气虚或肾不纳气证23.舌色鲜红,属邪热甚或阴虚火旺;舌尖红属心肺热盛;舌尖红属肝胆热盛;舌色绛而润的为热入心包24.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躁动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沉静,属虚证、寒证;初起声音突然嘶哑,是感受风寒外邪,肺气不宣所致,属实证;就病逝引则多为精气内伤,肺燥津枯所致25.咳嗽声重浊,鼻塞流涕是外感风寒;咳声不扬,痰稠色黄,咽干红痛是外感风热;干咳无痰,咳声无力是肺燥伤阴或虚劳证;咳嗽顿作、呛吐,多见小儿百日咳26.闻呃逆声高有力,暴发顿作,多是肝胃气火上逆,属实热之症;若闻呃逆低怯无力,断续不接,多属胃气虚弱且胃气不和;久病、重病阶段出现呃逆现象,属胃气将败之恶候27.四时气候护理的基本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8.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诚挚体贴、一视同仁、因人施护29.饮食调护的基本要求:饮食宜有节、饮食宜随和、饮食宜卫生、饮食宜清淡、合理烹饪、三因制宜、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加强食后护理30.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和陶瓷罐为佳忌用铁、铜、锡、铝等容器31.一般用井水、自来水、蒸馏水或纯净水另外煎药须用凉水或凉开水,忌用开水煎药32.煎药火候“先武后文”为原则33.先煎(海蛤壳、牡蛎、珍珠母、水牛角、龟板、鳖甲、穿山甲、鹿角、生石膏、寒水石、磁石、代赭石、附子、乌头、半夏、商陆、灶心土、糯稻根)后下(薄荷、藿香、砂仁、豆蔻、沉香)包煎(旋覆花、滑石、车前子、青黛、赤石脂)另炖(人参、西洋参、鹿茸、犀角)烊化(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磨汁(犀角、羚羊角)冲服(三七、琥珀、犀角、珍珠、羚羊角)泡服(番泻叶、胖大海、菊花)34.中药用药“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35.补益阳气类方药宜清晨或上午服用;发汗透表要宜于午前服用;催吐药宜于清晨服用;行气利湿药宜于清晨服用;滋养阴血药宜于夜间服用;安神药宜于夜卧时服用;泻下药宜于午后或暮夜服用36.饭前服药:补益药、制酸药及部分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饭后服药:消导药、抗风湿药睡前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定时服:平喘药、截疟药、主治月经不调的药物温服:多数采用温服热服: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剂凉服: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剂37.熏洗时药液温度为50-70,浸浸泡时温度是38-43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