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第三册简答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册简答题《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作者。巴尔蒙特,俄国诗人,评论家,翻译家。他一生执著于太阳的崇拜,自称为“太阳的歌手”,被当时诗歌界誉为“太阳诗人”。以太阳为题材的作品成为他创作的高峰。巴尔蒙特作为俄国象征派领袖人物之一,追求音乐性强、辞藻优美、意境深远的诗风,以鲜明的形象性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得到世人的赞誉,获得了“诗歌之王”的桂冠。代表作:《在北方的天空下》《在无穷之中》《静》等。2.文中多次出现“太阳”一词,该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太阳”不仅仅代表自然界中的一个星体,更是象征着一个崭新的富有生机的世界,象征着希望、光明、温暖、爱等一切崇高美好的东西,是生命不息的追求,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3.诗中反复咏叹“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有什么作用?这是复沓手法的运用,这种手法使得作品的主题不断提升,情绪不断高扬,突出主题。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何精巧独到之处?全诗运用排比复沓手法使作品主题不断提升,情绪不断高扬,从而突出主题。句式形式上长短相间,错落有致,音律跌宕,极富跳跃性。5.概括全诗主旨全诗通过对太阳的执着向往,张扬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表达对希望、光明、爱等生命中一切崇高美好的东西的追求。《寻梦者》1.这首诗以寻梦为线索,展示了一个寻梦的过程。简要概括其抒情脉络。这首诗具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抒情气势。诗的开头与结尾,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感情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诗歌在这种做梦----寻梦----再次入梦的情思中开启情绪律动的闸门,并在寻贝、养贝的漫漫岁月里,在跋山涉海的艰难求索中使情绪的旋律不断激荡升华。2.诗人在寻梦过程中四个九年,有什么用意?四个“九年”,突出寻贝、养贝(寻梦)的漫长历程。诗中写到“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暗指梦的生成的不经意性和不可预知性。“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诗句中“放”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放”写出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圆梦)的珍惜和快乐、幸福、无比激动的心情。23.找出诗中与梦有关的意象,并体会其内在含义和作用。娇艳的花象征着梦的美好绚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充满对梦的向往。青色的大海象征着梦的澄澈高远,暗示金色的贝不能轻而易举获得,为下文作铺垫。金色的贝象征着梦的珍贵难得,突出梦的静美与绚丽。桃色的珠象征着梦的美好诱人,突出了梦的静美与绚丽。冰山、瀚海象征着寻贝的艰难;海水、天水象征着养贝的艰难。4.请归纳分析各诗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并体会作用。这首诗每节三行,在每小节的三行中,前两行采用叠句的形式唱出,先起后承,并用重复递进的内在情绪及韵律的渲染和强化,第三句则做一升华,形成了全诗中每节“气势—蓄势—升华”的诗格形式,具有一种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美感,富于音乐美。5.概括全诗主旨全诗以“寻梦”为线索,展示寻梦的过程,揭示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成功事业的获取,都必须付出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金黄的稻束》1、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金黄的稻束是收获的象征,是金秋的田野里表现出的成熟的美丽。由此向前延伸,诗人又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是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2.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作“母亲”或是“雕像”,而是据此展开联想和沉思。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金黄的稻束”、“静默”的“雕像”、母亲的疲倦、母亲无言的坚忍和美丽,都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无尽的沉思。诗的最后一句“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顺理成章,“抽象的思”和“感性的诗”完美地合为一体。3.有人说这首诗的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请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塑起这座田野的雕像的。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调。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6.为什么说“站在那儿”的“稻束”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站在那儿的稻束是静穆的,但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它属于一个带有玄想性质的“瞬间”,这种“瞬间”却构成了自足的诗的永恒,启3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7.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最后几句,着实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度,把历史比做一条长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更进一步提升对母亲的赞美。“不过”“而”的语气表明:稻束(母亲)的精神超越了历史,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永恒的思想结晶。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而具有了更深刻广泛的哲思。7.概括本诗的主旨全诗围绕“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展开,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和母性的歌颂。《采石工》1.阅读课文,分析采石工的形象?采石工是一个与寂寞苦斗,与困难苦斗,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劳动群体形象。诗歌描写了采石工的劳动环境,那是“矿脉的断裂处”裸出的“一层层岩石”,是“山连山的沉默”,是“坚硬的”岩石,宏阔、艰险、恶劣和寂寞的环境,反衬出采石工坚韧而伟大的形象。诗歌描写了采石工的场面,“搓了搓手掌”他们便“弯下腰来”。一“搓”一“弯”,用形象化的动作,绘出采石工不畏艰难的画面。用震响的“锤声”“一寸一寸”推进的凿子,形象地写出采石工的艰难,刻画出采石工的坚韧和顽强。2.如何理解诗句“当他们再一次弯下腰来/我想起了/那些拔地而起的纪念碑”中的“纪念碑”?句中的“纪念碑”具有双重含义。表层含义指采石工开采的石头成了纪念碑。深层含义是象征意义,指采石工那坚韧不拔、与困难苦斗的形象和精神犹如耸立在群山之上的一座纪念碑。3.体会一“弯”一“起”动作的意义?一“弯”一“起”,两个相反的动作,对比强烈,造意奇特,“弯”是“起”之因,“起”是“弯”之果,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劳动群体精神和生命价值的崇敬和赞美。5.试概括全文的主旨?这首诗通过采石工劳动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描写,赞扬了采石工与寂寞、困难苦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硬汉精神,充满了对这一劳动群体的崇敬与赞美,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蕴含着诗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1.说说“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全不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句中“高深的理想”的含义。尊重人权,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反封建意义,既得西方先进文化“自由平等博爱”之精髓,又体现中国儒家仁者爱人的“恕”的精神。42.阅读课文最后的一段,说说作者写这一段的原因?文章写作的重点是在于表现蔡先生性格中的宽容平和、蔼然慈祥、温柔敦厚以及磊落刚毅、言行一致、舍私忘公等品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的手法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中西方两种伟大文化,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总结全文,深化主旨。2.蔡先生“严词责人”三件小事,哪三件小事,它们在写作手法上有何不同?1.先生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2.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3.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第一件事运用纪实手法引述先生的话,而后重点描写受教育者心理活动。把蔡先生诲人以诚和光明磊落的君子风范勾勒在纸上。第二件事包含一主一副两件小事,在引述先生言词的时候,运用了白描的文学手法,语言俭省,表现了先生公正待人的高尚品格。第三件事写的现场感很强,作者话多,先生言少,言简意赅,效果良好。4.蔡先生为什么拒绝辞退思想激进的陈独秀、胡适二人,这件事表现了蔡先生怎样的精神?蔡元培拒绝辞退陈独秀和胡适,是为了坚持他所倡导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先进办学理想。这件事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坚持实践先进办学理念,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的大无畏性格5.概括课文的主旨。本文通过叙述了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澄清世间对蔡先生接物“滥”的误解,表现蔡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的文化,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小树林中的泉水》1.作者将俄国字比作“宝石”的具体含义。因为宝石的光泽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而许多俄国字、词的本身也会给人如此的感受,用作者的话说“好像表现着夜间远方雷电缓慢的闪光”。这个比喻说明了只有对俄罗斯语言无限热爱的人,对它了解到入骨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美。2.本文后半部分“我”与守林人在交谈中主要讨论了什么?它与前半部分有什么内部联系?把后半部分“我”与守林人主要讨论了俄罗斯语汇中有“亲戚”关系的一些词,文章前半部分是议论,后半部分是叙述但它们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前面是作者对祖国语言艺术的认识,后面“我”与守林人的交谈恰恰是佐证了自己的观点,说明了不只是自己对充满诗意的俄国文字有深切的感知,就连普通人也有直观的美的感受。《五月的鲜花》1.《五月鲜花》是一首抗日救忘名曲,为什么这首歌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这首歌是对一个人音乐的启蒙,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个人灵魂的觉醒。一首在战争中诞生的歌曲,却在和平时期演唱,它平静、纯净、低回、感伤而又激昂的曲调和优美的、不屈的、无限缅怀的歌曲,深深打动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让这个少年从此懂得了什么是音乐,也懂得了什么是人生。52.本文作者为什么花如此多笔墨来写班主任李老师?这是因为李老师不仅是作者音乐的启蒙者,而且是人生的启蒙者。他练双杠,说英雄,他在黑板上用不好看的字体抄写了《五月的鲜花》,“扯疼”了一个少年的灵魂。他把新鲜的高雅的、有活力的事物带给了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空间里的少年,让他看到了另外世界。他以突然地方式给自己的生命划上的句号,他妻子的殉情,都让人震惊不已,以至于仰望。李老师的人生,就是音乐的人生,李老师指引的人生,也是通过音乐感悟的人生,人与音乐是合为一体的。3.作者如何为此文作结?有何妙处?文章的结尾又重回《五月的鲜花》,又是一次“偶然”,让作者“看”到了这首歌,作者强调是“站着把它看完”,“没有落泪”,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肃穆的、庄严的、圣洁的情感,也再一次点题。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