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的中国表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的中国表达作者:展明锋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19年第04期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命运共同体”入选。“共同体”指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命运共同体”简而言之就是命运相关的集体,近年来在实际使用中多见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愈发彰显其世界意义。流行语记录着世界的变化,描述着时代的变迁。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流行语现象,应深入探究词语背后隐含的文化意蕴和折射的理念价值,厘清其发展脉络与实践状况,明晰其问题指向与现实需求,挖掘其文化渊源与文化根基。一、发展脉络与实践状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传承千年的中国智慧,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已引起各国高度关注和认同,正逐渐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国际共识。2007年9月7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凸显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采用“大家庭”观念》的评论,当时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正式会议将在澳大利亚召开。2011年9月发布的《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濟、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之后不断地深入阐述这一主张。2015年9月,他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讲话时,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他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两场演讲,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发了全世界的持续关注。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载入联合国决议,彰显了其对破解全球治理难题的时代贡献。2018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以“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为年会主题,是对这一思想的延续和拓展,也再次证明了该理念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前瞻性。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准确把握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走向,深刻反映了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二、问题指向与现实需求龙源期刊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一理念超越了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性的方案。中国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主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需要学会如何引导世界看待中国、理解中国,需要学会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而语言是打开一国之门的钥匙,是拉近人们心灵的纽带,恰当的语言和合适的话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我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更加主动地承担大国责任,获得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增进了同世界的沟通,提高了国际话语权。这一理念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着力构建全面系统的话语体系,着力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种种歪曲和误读,为突破西方话语霸权提供了增信释疑的话语支撑。话语体系不仅仅是概念、词语的表述,而且体现和引导着一定的价值追求、制度安排和行为模式。我们需要以外国读者容易接受的说理方式,以小见大,以软性故事反映重大主题,讲述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要用国外受众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解释中国道路,用说服力强的事实和道理主动发声、深度解读,有效影响国际舆论,扩大正面声音,减少疑虑和误解,不断增强中国理念、中国道路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知与认同。三、文化渊源与文化根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阐释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基于对国际大势、世界问题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深厚历史根基,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资利用的丰厚文化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念”等思想相契合。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把“天下大同”作为毕生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弘扬了“天人合一”“天下为公”“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世界大同”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了古今中外优秀思想文化,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体现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语言表达对人们认识世界、描述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有很大帮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现实国情,被赋予了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中国语言宝库贡献了新的词语,也提升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境界。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在许多重要场合引经据典,生动鲜活地向外国政要和民众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诗句,以东方“茶”文化的创意元素,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传统理念,来形象表达中国同世界各国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和博大胸怀,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共鸣。龙源期刊网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外化形式,语言表达是思想观念和思维能力的直接体现。如果说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力量,修辞就是语言的外在表现,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艺术。一方面,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语言表达来源于思维,语言的深层内核是思维;另一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又以语言为载体,人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也将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解答世界问题形成了中国表述、中国修辞。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时,他引用“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的中国古语,来表达中国与世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这样的比喻和修辞简洁明了,选择国际通用的语言,运用国际社会容易接受的方式,基于世界各国人民易于理解的经验和感受,容易引发大家的共鸣,从而不断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最大限度地消除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种种误读。总之,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和表达价值的工具。“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流行语,既是语言问题,但又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其本质上反映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是我们看待、观察国内国际社会的一面镜子。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