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主要参考书目:《儿童发展》(第五版)(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主译,朱永新审校,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成人发展与老年化》(第五版)(美)K·S·夏埃,·S·L威里斯著,乐国安,韩威等译,乐国安审校,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发展心理学知识概述概述部分主要内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简史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心理发展的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并总结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又称动物心理学)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5)心理发展进程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发展心理学简史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思想基础(1)了解儿童(2)尊重儿童(3)强调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二)儿童心理学诞生的研究基础(1)福禄贝尔的“恩物”(2)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发展心理学简史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٠Preyer)发表著作《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标志: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常见的研究方式: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相关研究与因果研究个案研究与组群研究血缘关系研究与跨文化研究横断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式定义:在短的相同时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横断研究的优缺点比较优点可同时研究大样本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研究资料降低工作成本,可节省时间和人力缺点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间的因果关系可能存在组间差异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定义:较长的时间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埋单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纵向研究的优缺点比较优点可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期便于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样本容易流失可能出现新变量容易出现重复效应成本高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交叉设计通常做法:(1)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断研究;(2)按一定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遗传与环境决定论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遗传与环境决定论单因素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说单因素论论点遗传决定论(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2)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显现过程(3)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与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环境决定论(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2)片面强调和机械看待环境与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单因素论代表人物及名言遗传决定论(1)英国的高尔顿人的能力得自遗传(2)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3)詹森人的智商80%来自遗传环境决定论美国的华生给我12个健全的形体良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的抚养他们的环境,我从这些婴儿中随机抽取任何一个,保证能把他训练在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倾向、能力、禀性如何以及他们的祖先属于什么民族二因素论论点及其代表人物论点(1)主张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2)将二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3)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程度代表人物(1)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的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2)美国的吴伟士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相乘而不是相加相互作用论论点及代表人物论点(1)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2)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人阶段理论(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3、皮亚杰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说5、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1)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2)适应的本质是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3)心理起源于动作(4)心理发展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1)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2)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反应的组织方式是不同的(3)与认知结构相关的四个概念:图式-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同化-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图式中顺应-主体按照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平衡-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的平衡皮亚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四大因素:成熟-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平衡-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认知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的观点及划分(一)心理发展阶段说观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2、每个阶段具有典型的特征3、每个阶段发展顺序是固定的(二)心理发展的四阶段的划分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6、7岁)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四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0-2岁)(1)获得经验方式: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2)主要途径: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3)获得客体永久性(9-12月)(4)思维水平:感知动作思维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四阶段2、前运算阶段典型特征(2-6、7岁)(1)能够运用语言和符号表示他们的经历,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2)思维水平:表象思维(3)具体表现:泛灵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自我中心-别人与自己都一样思维不可逆-知道AB,不知道BA未掌握守恒:事物的形态改变,则认为事物的本质也改变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四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典型特征(6、7岁-11、12岁)(1)获得守恒概念(2)思维具有可逆性(3)借助具体事物可进行逻辑运算(4)思维水平:具体逻辑思维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四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典型特征(11、12岁-14-15岁)(1)可进行形式逻辑运算(2)可运用演绎、推理等逻辑运算解决抽象问题(3)思维水平:抽象逻辑思维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研究道德认知的研究对象: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研究方法:对偶故事研究初试:4-12岁研究结果:皮亚杰的道德认知三阶段说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没有判断能力,直接授受行为结果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道德实在论(1)依据他人的价值标准(2)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不考虑行为者的行为动机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后)道德相对论,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1、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要点(1)承认性本能、生物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2)人的变态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3)人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4)社会环境决定任何阶段的心理危机能否得以解决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划分依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划分成八阶段发展阶段发展任务人格品质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青少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角色混乱诚实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成年后期50岁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贤明心理社会危机艾里克森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艾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特点(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2)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3)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1)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研究领域,探索认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2)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3)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三元交互决定论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2、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心理机能分成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的生物成熟所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具有间接性,间接反映的中介结构即为工具工具有物质生产工具和精神生产工具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儿童心理机能发展的原因:(1)社会文化历史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2)运用符号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3)心理机能的改变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儿童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转化的4个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主动性和有意性(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即概括性、间接性的高级意识系统(3)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儿童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缩减,其心理发展水平越高(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教育教学是“人为的发展”(3)学习的最佳期限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即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论要点(1)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2)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其发展顺序研究方法:以用“海因兹偷药”等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依据:根据被试回答问题时的推理,将人的道德判断发展过程分成3种水平6个阶段道德发展3种水平与6个阶段发展水平发展定向阶段发展特点前习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