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广义发展心理学:考察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类心理。比较(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狭义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科学发展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研究方法——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纵向研究(追踪研究):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主要理论派别:1、成熟势力说:格塞尔发展是遗传因素的主要产物;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展质量较高与较低有序交替;在儿童的身体类型和个性之间有明显相关2、行为主义观:华生、斯金纳、班杜拉3、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4、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5、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不可逆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发展的关键期毕生发展观:代表——巴尔斯特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液态智力---作为基本信息加工的智力晶态智力---作为文化知识的智力3、个体的发展是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皮层抑制机能发展的前提是大脑神经纤维髓鞘化(6岁)2岁以后脑细胞停止增殖,但继续发育,6、7岁达成年人的90%,以后增长缓慢,到20岁左右停止增长。2.大脑皮层抑制机能发展的前提之一是神经纤维髓鞘化。到(B)岁末,儿童基本完成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髓鞘化。A4B6C8D10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先天问题唐氏综合症、对同卵双生与异卵双生或普通兄弟姐妹的比较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后天问题胚胎环境—母亲的年龄、服药、情绪早期经验—生活环境认知发展婴儿的感知觉发展指标:1、偏好方法:范茨---度量注视行为,表现知觉偏好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婴儿有知觉辨别能力,有知觉偏好,有再认记忆能力沃克和吉布森曾“视觉悬崖”实验——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把一块结实的可以经得住婴儿重量的玻璃板架在A、B两张桌子之间,在桌子上和地板上都铺有黑白相间格子图案的纸张。然后,把一个婴儿放在A桌上面,让婴儿的母亲在B桌的后面招呼婴儿,婴儿发现后很自然的向母亲爬去。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到了物体深度:6个月大的婴儿:几乎所有的婴儿(占参加实验婴儿的92%)在爬到下面没有桌子的玻璃板上时,即使他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都因为害怕而不敢向前,同时大声哭闹,十分惊恐,爬过去,证尽管婴儿毫无危险。这似乎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但这种深度知觉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在出生后几个月里学来的,目前还没有定论皮亚杰理论的基本假设(一)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在主动性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中;原因是智力结构本身只有活动的性质;儿童智力发展具有内在主动性——好奇心,(二)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其智力结构的改进智力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点(三)儿童智力发展的建构性特点(四)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图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形式运算图式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第一个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框架个体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只限于感知运动②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性的特点.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缺乏抽象性.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能够提出和检验假没,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几个发展心理学理论的经典实验:观点采择: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包括考虑别人的态度、觉察别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等。点红实验:---研究婴儿自我意识产生主试在婴儿(9-24个月)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在他们的鼻子上涂一个红点,然后观察他们照镜子时的反应。结果发现,直到15个月大的婴儿才开始能够擦去自己鼻子上的红点。标志儿童客体我的产生---儿童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面部特征,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哪些不是自己的。三山实验:向儿童呈现由不同形状构成的三座山的三维模型。然后问儿童,另一个坐在桌子周围其他位置上的人看到的模型是什么。幼儿(6岁之前)会说,其他人将和她们看到一样的山。他们显然没有认识到,对于处于不同位置的人而言所看到的情境将是不同的。证实了前运算儿童的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守恒实验(皮亚杰)----阐明了具体运算思维的三个特征:可逆性、去中心化、从知觉判断转向逻辑判断。前运算儿童经常说较高的瓶子里的水比较多,而具体运算儿童能认识到液体的数量没有变化,尽管知觉外表发生了变化。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心理理论—个体对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从发展的角度探究儿童如何获得心理理论,是当前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错误信念任务被视为是否具有心理的表征理论的某种“石蕊检验”。---始于韦默和伯纳的实验,旨在探究儿童能否不受自己关于某一客体位置的错误信念的影响,而能正确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让被试观察用玩偶演示的故事:男孩Maxi将巧克力放在厨房的一个碗柜(位置A),然后离开;他不在时,母亲把巧克力转移到另一个碗柜(位置B)。Maxi因不在现场,因此不知道巧克力已经移位。要求被试判断Maxi回厨房拿巧克力时,将在何处寻找。结果发现,在诸如此类的任务中,3岁儿童在进行错误信念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甚至可能无法利用最显然的外表线索。相反,5岁时儿童克服了实验任务中几乎所有的困难,她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提的问题,能够追随故事线索,并且不会由于存在其他显得十分突出的因素而被问题所迷惑。智力发展理论结构层次论:弗农多重智力论:加德纳智力的三元论:斯腾伯格智力发展小因素特殊因素大因素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加德纳多重智力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认识自己的智力认识自然的智力智力的三元论元成分(核心)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适应选择塑造成分亚理论(内在成分)经验亚理论(与经验的关系)情境亚理论(外部作用)1、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2、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斯腾伯格的智力的三元论: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职业成就取决于是否拥有某些与工作本身有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很少被人提到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则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智力的PASS模型----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纳格利尔里、柯尔比Plan--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ProcessingModel):“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的三级认知功能系统中所包含的四种认知过程的缩写。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是功能平行的两个认知过程。它们构成一个系统。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三个功能系统是分层级的。注意系统是基础,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为最高层次。三个系统的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能活动的运行。戴斯认为有效的加工是按照特定任务的需求通过整合知识与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过程来完成的。智力的发展:1、一般趋势:一般是先快后慢,到了一定年龄则停止增长,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下降2、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3、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智力测验:1、比奈---西蒙量表(第一个量表)2、斯坦福---比奈量表:比率智商:IQ=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离差智商: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其与传统的比率智商基本一致,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15。具体公式为:IQ=100+15Z=100+15(X-M)/S3、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儿童情绪的功能:1、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2、和认知过程相互影响3、引发、保持或减弱其他行为或心理过程早期情绪的发展1、最初的情绪表现:爱、怒、怕2、情绪的社会参照性:在不确定情境下,儿童从自己母亲(或其他熟悉者)那里搜寻情绪信息3、怯生:婴儿对陌生的成人感到害怕----脸部特征才是重要的原因。情绪发展儿童期的情绪发展:1、一般特点:内容不断丰富、深刻性不断增加、更有稳定性2、害怕:儿童从2到5岁,从具体刺激(噪声、陌生物体或人、痛、坠落)的害怕→有潜在危险情境(过马路、落水、火或对想象中的生物、黑暗、动物、嘲笑、有伤害性的威胁)的害怕。这种能力随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儿童渐渐可以预见潜在的害怕。3、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对刺激源的社会认知,以及对自己和他人情绪反应的理解或推测能力有关。年幼儿童难以准确理解他人的悲痛,不幸,以致不能恰当地调解自己对这些情境的情绪反应,如他们在看到他人承受消极情绪时,自己却体验到了积极的情绪。情绪发展的学习理论华生(美行为心理学家)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儿童学习的直接结果。大多数情绪都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产生的。情绪发展的认知理论情绪是认知的产物。精神分析理论自我是在母子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受母子交往水平的影响。超我是在自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感在自我和超我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记忆和言语的获得都以感情为主要基础。强调儿童早期的感情发展,特别是母婴关系的重要性。人类学理论强调情绪信号的显示和接受。学习和生物成熟对情绪发展有重要意义,情绪交往存在着发展的敏感期(有些情绪反应在某一时期可以学得较快、较好)。个性发展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有关理论----同一性渐成说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儿童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今后各阶段人格发展的基础。这一阶段矛盾的积极解决,会形成的品质——希望。2、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1~3岁)基本任务是发展自主性。这一阶段矛盾的积极解决,即自主性超过羞怯和疑虑,会形成品质——意志品质。3、主动性对内疚感(4~6岁)主要任务是发展主动性。这一阶段矛盾的积极解决,即主动超越内疚,会形成品质——目的的品质。游戏在这一阶段中对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克服内疚感有重要意义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生物学因素先天气质、体貌与体格、成熟速率:早熟的男孩显得更加独立、自信,具有身体上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权威,有不少还是运动健将。晚成熟的女孩适应较好,具有身体上的吸引力,社会性较强,多是学校中的“领袖”人物。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家庭系统、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家庭结构同伴影响:婴儿期、学前期、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期自我发展:自我概念、自尊(学习自尊、社会自尊、身体自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道德发展个体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发展。皮亚杰习性阶段(情绪的满足处于优势)服从成人要求阶段根据平等精神相互适应阶段理解行为的基本动机阶段建立规则、原理、理想体系的阶段社会道德发展个体道德发展---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表现出年龄阶段性。1、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3、海因兹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5、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兹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如下表所示):海因兹的故事道德推理的特点不该偷的理由该偷的理由前习俗水平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受到惩罚他事先请求过,又不是偷大东西,他不会受重罚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如果妻子一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