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学习指导:1、掌握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特征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新体系;2、理解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要求及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手段现代化的涵义和内容;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作用;3、了解复式教学的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基本思路。一、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材编写是否妥善,直接关系到初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一)课程改革与人的素质发展1、人的素质发展是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价值选择。课程改革实际上是对人类科学知识的选择,它涉及到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什么样的课程结构是最佳的组合。选择认为是最为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满足社会发展、个人发展需要。2、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呼唤着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课程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蓝图课程定义: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应当有一套具体的实施策略。素质教育实施与否,很大程度反映在课程设置上。现行初等教育的主要弊端:一是以文化知识的灌输为核心,只重考试科目,忽视德、体、音、美等课程的教学;二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升学率的高低被误认为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三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相当突出,学生实在不堪忍受;四是很少考虑学生兴趣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弊端集中反映在课程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1、课程结构的要素不全,重知轻德,忽体美。2、以不完善的学科课程作为唯一组织形式。3、课程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二)课程改革的目标1、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与教育目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发展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具有国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实质: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初等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力图促进这一阶段学生的基本素质在其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国家所期望的水准,以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它包括四个要点其一是时限,即初等教育阶段从其起点到终点的期限以及在此期间内学生参加各类学习的时间限度。其二是学生在这一学段最终的发展状态与发展水平。其三是国家的期望。其四是学生的主动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2、构成初等教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1)体现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2)体现初等教育阶段学校性质与任务的统一。初等教育阶段的学校性质集中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即为学生成人、成才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素质是此类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初等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改革目标的设计上,应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基本出发点,应着眼于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发展。(3)体现学生原有的发展水平与其新的发展水平的统一。在确定教学难度与速度时,应依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三)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1、课程观念理性化(1)增强课程意识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规范学校教育行为的根本依据。学校要把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的落实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作出具体部署。(2)明确课程概念课程不仅是所有学科的总和,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不仅包括显性课程,还包括隐性课程,校报、墙报、雕塑、学校建筑及学风校风。(3)深化对课程功能的认识。我们的老师往往将课程功能偏狭化了,仅仅理解为知识灌输,理解为考试操练,这是不正确的。课程的功能根本在观念上将课程作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工具,作为教师设计具体教育活动的依据,作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要信息来源。2、课程结构的最优化使小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以实现社会和人的双向发展。表现:1)调整、优化学科课程。从相关学科的联系出发安排课程和课时比例;学科之间:音乐、美术与语文也要加强联系;各学科内部也要强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使教学各环节协调一致。2)强化活动课程3)开发隐性课程3、课程内容综合化、基础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是当代科学和社会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力求知识的完整,将现行的许多学科进行有机的合并。4、课程形式多样化1)各类课程组合的不同形式,分科课程与活动活动课程如何组合。2)各课程内部组合的不同形式。3)某些必修科目的层次安排。4)选修科目内容及其课时安排的多样性。5、课程建设现实化1)要处理好继承、改革和发展关系。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要根据我国教育之间的任务和长期教学实践经验,吸收和借鉴各国课程理论合理部分。2)处理好可能性和可行性的关系。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某些思想、方法在理化上是可行的、科学的,但实践中可能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要从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积极探索,严谨推进课程改革。3)要逐步提高实践的科学化水平。要在踏实细致的调查分析基础上,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力戒简单化。4)把握课程改革建设的重点。我们既要提高教育质量,又要避免负担过重,出路是调整课程结构。二、初等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一)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1、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含义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解决的是:对教师、学生、教材、物质条件,教学时间及教学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使教学的各种因素有效地得以利用,从而充分发挥教学的效能。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第一从表现于外部的特点来看,教师和学生都要服从一定的教学程序,要么集体上课要么小组或个人完成教师为他们设计、规定的任务。第二师生的活动必须服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并结成一定的搭配关系。第三教师和学生以这种程序和搭配关系共同活动,直接和间接地相互作用。第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和综合。2、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1)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改革的效率,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密度合理,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式及整个教学活动模式的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与否,对教学活动效果有直接意义。要使课堂教学密度合理,就必须合理地对各个教学环节和要素进行分配。2)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班级授课形式小组教学形式3)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积极性。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不仅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而且在空间上也能给予保证。(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几个观点:1、坚持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以新的组织形式弥补班级授课之不足。2、主张彻底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寻求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3、主张以班级为基本形成,但分班依据不应是年龄,而应是能力、兴趣、学习成绩。4、应从教师组织结构方面考虑,发掘运用师资潜力组成“优化”的教师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目标:第一,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实现以班级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以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第二,探索能最大限度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以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现代化;第三,寻求既有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扩大学生的教育影响源或信息来源及渠道,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初等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改革的要求1、改革课堂教学结构。2、加强课外活动。3、加强与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实践环节。(三)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发展趋势1、教学组织形式向改革和完善班级授课制方向发展。2、教学组织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3、教学组织形式向综合化方向发展。4、教学组织形式向个别化方向发展。5、教学组织形式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三、初等教育的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一)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教育现代化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涵义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教学目的具体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来说,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和方式。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它是一般教学方法运用过程的载体或物质承担者,是教具功能和教师作用的凝合。比如挂图、幻灯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共同任务;如何使学生认识教材,激发学生积极性;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能;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把知识转化为信念;在班级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既面向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也面向对学生无兴趣的学生。2、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指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包括启发式精神,以学论教,力求传播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力求认识和情感的和谐发展,力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重视发展早慧少年教育,重视发展个性和因材施教。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指现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如电化教学的运用。要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必须:(一)突出“启发式”。1、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即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等2、自动: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使学生养成学习的自动性。3、适度: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进度适应于学生的接受程度。斯霞教低年级《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目的是学生读后能概括大意并分段,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师:你们知道这课主要讲了什么?生: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生:先是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后来小鸭子下河去捉鱼,小公鸡也要去。小公鸡不会游泳,喊救命,小鸭子,小鸭子把它救起来。师:对!大意是这样。你们能不能说得再简单些呢?生: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小鸭子又帮助小公鸡。师:讲得好,这就概括些了,谁能说得再简单些?生: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师:好极了。是互相帮助。但是从哪里到哪里是小公鸡帮助小鸭子,从哪里到哪里是小鸭子帮助小公鸡?教学目的:理解“祖国”这一词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祖国吗?生:祖国就是南京。师:是吗?(引起学生思考)生:祖国就是国家。师:美国日本都是国家,能说它们也是我们的祖国吗?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选用和设计教学方法,正是当今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启发式的特点:一是强调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把握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二是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的统一;三是承认学生是教育的客观对象,同时承认学生也是教学的主体。(二)、突出研究学法教是为了学,科学的学法是科学的教法的基础学校教学由重教转向重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引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培养可教育性,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受到冲击,教师将不再是现成知识的灌输者,而将发挥教学指导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咨询者。(三)、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改革教学方法,无论是强调启发式,还是研究学生的学法,其根本目标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从单纯的教师的教转移到引导学生学,让学生从“学会”尽快过渡到“会学”才算达到改革教学方法的目的。(四)、促使学生知情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的动力点要放在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强调教学方法的情趣性上。学习必须同情意、情感相结合,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五)、力求实现最优化(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特征1、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充分体现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教学的对象,分析其内在的联系,从选择科学的、有效的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体现艺术性,对各种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的运用达到艺术化的程度。2、体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和制约性所有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学生、知识及知识的载体这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教学指导思想、方法、方式和组织形式等构成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3、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举例讨论“五四七教学法”的基本内容“五四七教学法”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