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现场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安全生产概述1处理事故的指导性原则2应急预案3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4一、安全生产概述2002年11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第一”是指一切生产建设活动要优先考虑人的生命和健康免受危害和威胁,安全生产是一切生产企业和经济部门的头等大事。“预防为主”主要体现为“安全意识在先;安全投入在先;安全责任在先;建章立制在先;隐患预防在先;监督执法在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五要素”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安全法制: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安全科技:即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的战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安全投入:即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安全管理的目的提高灾害防治的科学水平,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灾害,避免各种损失,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作用,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安全管理的基本手段法律手段:利用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管理。行政手段:各级政府依法对安全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技术手段:制定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实施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经济手段:发展安全产业,实行安全奖惩,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费用。二、处理事故的指导性原则各种事故发生时,都必须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一切措施都必须有利于灾区人员的撤出。同时,根据事故性质、发生地点、发生原因和波及范围,确立防治事故的行为准则和处理行动纲领,制定防止事故蔓延扩大的措施。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规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成功与否,指挥者的分析、判断与决策起着关键性作用。事故的突发性往往给指挥者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引起指挥者不能冷静、沉着、全面地考虑问题,造成决策失误。特别是事故发生后急于救人抢险,不管客观条件允许与否,作出一些脱离实际的错误决策,造成伤亡事故扩大。如1985年,四川某矿上山掘进中因岩溶裂隙透水7名工人被困,值班领导立即动员64名职工下井掏扒堵塞物。救灾中堵层突然崩溃,造成泥沙、矸石连同积水突然冲出,致使在下部车场的64名抢险人员当场死亡61人,重伤2人,轻伤1人。三、应急预案《预案》是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所制订的应急处理和抢救处理方案,是应对事故的综合性文件。在全面分析危险源和生产各环节事故隐患与治理的基础上。根据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依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有关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编制《预案》。《预案》一般分为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专项《预案》往往可为综合《预案》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单独编制。综合《预案》编制综合《预案》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1.总则简述《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适用范围、应急工作原则等。2.危险性分析主要包括概况、危险源与风险分析、重大事故隐患与治理情况等。尤其是企业安全基本条件,应详细介绍。3.组织机构与职责主要包括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机构与职责等。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根据事故类型、性质和应急工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成员、工作任务及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过程中的职责。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可以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4.预防与预警主要包括危险源监控(如危险源临测临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预警行动(如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信息报告与处置(如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5.应急响应主要包括响应分级、响应程序等。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6.信息发布明确事故信息发布部门和发布原则。当事故应急处理结束后,进入调查处理和结案处理程序,并按规定程序及时准确上报和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7.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8.保障措施主要包括通讯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准备保障、经费保障和其他保障等。各种保障措施是事故抢险救灾的必备物质基础和应急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预案》应明确保障的内容、数量、使用范围、责任人及管理与监督方法等。9.培训与演练为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与水平,应制订培训计划,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应急演练。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工作,组织职工进行学习。10.奖惩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条件等。事故预防与预警在事故预防与事故处理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因此,事故预防与预警是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关口和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企业应根据生产技术与管理条件,熟悉和掌握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管理角度研究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事故,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达到防止和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事故预警是指根据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做出相应判断响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预警行动的过程。四、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所谓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害时,在灾区或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救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所谓互救,就是在有效自救的前提下救护他人的方法。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遵循“报、灭、护、撤、躲”的原则,积极参加救灾与自救。首先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灾害程度与范围,迅速向当班领导和调度(值班)室报告。同时应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将事故消灭掉或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在控制无效或危及生命安全时,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沿着避灾路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当撤退路线(安全通道)被堵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所(避难场地),或其他安全地点妥善避灾,等待救援。大量事实证明,在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事故发生前自救的准备工作每一个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与防护的思想。熟知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灾害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熟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避灾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救灾及自救设备。企业职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掌握救护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技术。爆炸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爆炸时产生巨大的声响、高温、高温火焰冲击波和有毒气体,在瞬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破坏。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应立即背向声响和气浪传来的方向,面部朝下卧倒,头部要尽量低,双手置于身体下,双目紧闭,用衣服尽量将身体的裸露部分盖严。条件许可时,可躲在坚固的障碍物后面。在爆炸或气浪传来的瞬间,要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人有毒的高温气体和灼伤气管、内脏。以最快的速度进人新鲜风流区,并按照安全通道尽快逃离灾区。若无法逃离灾区时,应躲避在安全地点等待救援,等待救援时要注意稳定情绪。火灾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无论任何人发现烟气或明火等火情时,尽一切可能直接灭火,同时拨打火警电话,尽可能说明事故性质、地点及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若现场人员无力救灾,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或是火灾发生在其他地区,接到撤退命令时,要立即安全撤退,撤退时不可惊慌失措,盲目行动。在高温浓烟的区域中撤退时,还应注意利用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或是利用随身衣物遮挡头部,以减缓高温火烟的刺激与伤害。无论在多么危险紧急的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要狂奔乱跑。否则容易疲劳,降低抵抗能力、分析能力、行动能力。同时,过度的紧张和恐惧还会造成精神及行动的失常。垮塌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当垮塌压住人时,不可惊慌失措,先由外向里打通安全退路,防止继续垮塌伤人,再组织人力迅速抢救被埋的遇险者。抢救时要仔细分析遇险者的位置和被压情况,尽量不要破坏垮塌物的堆积状态,小心谨慎地把遇险者身上的垮塌物搬开,救出伤员。若垮塌物太大,应多人用撬杠、千斤顶等工具从四周将垮塌物抬起来,用物体撑牢,再将伤员救出。救出的伤员要立即进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救护措施,发生休克时要及时予以抢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急救。被困人员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要根据现场情况自救。若无法自救时,要找安全地点静坐,保持体力,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目的,是尽可能减轻伤员的痛苦,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挽救濒临死亡人员的生命。在工作场所发生伤害事故后,若能采取应急救护措施,可大大降低死亡的可能性及其后遗症。据统计,人员受伤后,2min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70%,4~5min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43%,15min后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则较低。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搞好现场急救工作,直接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危和健康的恢复。现场急救原则灾害事故创伤急救处置过程中,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救护原则。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并根据伤情,按危重伤员、重伤员、轻伤员的抢救顺序,分类实施救护工作。现场急救步骤先检查呼吸、心跳和瞳孔是否已经放大及对光的反应,若呼吸、心跳已停止,但瞳孔没有放大,则处于假死状态,应立即进行人工复苏术;若瞳孔已经放大,一般已经死亡。止血。治疗休克。对骨折进行包扎。包扎伤口。搬运伤员,送医院救治。现场急救技术与方法现场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创伤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人工呼吸:当呼吸停止、心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供给人体组织所需氧气的方法,称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等引起呼吸停止出现假死的伤员。人工呼吸常用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口对鼻人工呼吸法、仰卧举臂压胸人工呼吸法和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首先将伤员平放仰卧,解开腰带、领扣和衣服,并注意保温;垫高肩部,头部尽量后仰;撬开口并清除口中污物,舌外拉;然后一手掐住伤员鼻子,紧贴伤员的嘴大口吹气,频率每分钟14~16次为宜,持续时间以伤员恢复自主性呼吸或真正死亡为止。当伤员紧咬牙齿,无法撬开时,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仰卧举臂压胸人工呼吸法,适用于非NO2、SO2等破坏肺组织的有害气体中毒。对于溺水伤员,由于在人工呼吸的同时需要控水,可采用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方法有心脏按摩和心前区叩击法。心脏骤停时,依靠外力挤压心脏,暂时维持血液循环功能的方法,称心脏按摩,又叫胸外心脏按压术。让伤员仰卧,头低于心脏,按压者跪在旁侧,两手重叠,掌根置于伤员胸骨中下l/3处,两肘伸直,借助自身重量急促向下压胸骨,使其下陷3~4cm,然后松开。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60~80次,持续时问以摸到脉搏,瞳孔缩小,面有红润,即可停止。若伤员心脏与呼吸均已停止,在胸外心脏按摩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若两人操作时,应注意配合;若只有一人操作时,一般每吹气一次,挤压胸骨3~4次。由于心脏在停搏半分钟之内应激性强,可采用心前区叩击术,即将拳头举至距胸壁一尺高左右,连续叩击3~5次。若恢复心跳则表示复苏成功,否则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机械性外伤止血一个人的血量一般有4500mL左右,若失血超过1000mL,就有生命危险。因此,止血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尤其足动脉出血最危险。作业现场由于条件有限,常用止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