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发展的概念政治发展理论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的相关问题政治发展与大众传媒政治发展的内涵政治现代化的内涵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在政治科学当中,真正有意识地对“政治发展”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兴趣,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首先在美国形成的。正如在政治发展研究中建树颇丰的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和乔治·I·多明格斯(JorgeI.Dominguez)所说的:“政治发展的研究起源于50年代,但有意识地使这一研究概念化和系统化,只是60年代的事情。”所以,在“70年代初期,政治发展这一词汇在政治学的词汇和概念库中还是个新来者。”阿尔蒙、鲍威尔认为,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对其社会和国际环境发生的变迁所作的反应,特别是对国家建立、民族形成、参与和分配的挑战所作的反应。政治发展的三个标准是:结构分代、子系统的独立性、文化的世俗化。从内容来看,“政治发展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同时也意味着政治关系各种外延形态和表现形式的发展变化。因此,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主体、方向、方式的变革和调整,政治体系性质、基本构成和运行方式的变革,政治文化取向、观念、情感、态度、认识、思想、理论规范的变革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是全部社会政治的变革和调整。”政治现代化是一种政体向另一种政体的转移。艾森斯塔特认为,政治现代化包含四大特征:◦国家统治权力的合法性不是来自超自然的神意而是来自世俗的人民的批准,是建立在对公民承担责任的基础上的;◦不断扩散政治权力至更广泛的社会集团,最后扩及全体成年公民,将他们结合进一个意见一致的道义体系;◦地理范围逐渐扩大,尤其由于社会的中央权力的增强以及社会的法律、行政和政治机构职能的加强;◦现代社会的统治者,无论是什么性质,都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统治者,他们将自己的臣民作为制定政策的目标、收益者和授权者。威尔齐认为政治现代代过程有三个主要特征:◦国家权力集中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伴之以传统的权威来源的弱化;◦政治制度的分化与专门化;◦公众在政治中的参与扩大化,个人与作为整体的政治体系的联系加强政治现代化的内容享廷顿把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内容概括为:◦理性化的权威;◦差异性的政治结构;◦大众的参与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能实现各种广泛目标的能力。现在较为流行的理论与享廷顿的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政治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政治权威的理性化。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传统的、宗教的、或种放族的政治权威;对外坚持民族国家的主权,以抵制外国影响;对内坚持中央政府主权,以控制地方性和区域性权力;政治体系内权力的传递或变更是按照公共选择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的;实现民族国家的整合,把权力集中于公认的国家立法机构手中。◦政治功能的分化各种专门职能部门,如法律、军事、行政、科学等都与政治领域相分离;这些部门的任务应由自立的、专门化的下属机关去执行;科层组织变得更精密、复杂、有纪律性;形成完善的输入、综合、决策、输出和反馈机制,能及时以制度化的方式反映社会和提供社会管理;职权的分配越来越以个人成就为标准,而不是先赋标准。◦政治参与的扩大人民政治参与意识提高;社会自由(言论、出版、结社等)的扩大;参与组织(尤其是政党)的成熟;民主选举政治领导人;民众的决策参与以及对政府行动的制约思考:◦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有什么关联性?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有学者认为,政治现代化进程就是政治发展进程。政治发展就是“由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化”,也就是一个抛弃专制制度、建立一种新的民主政治秩序的过程。沙尔玛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政治现代化与民主化的程序相联系,现代政治必然是民主政治,它包括大众的政治化。而发展所涉及的是权威变更为有效,从而使他们能创造出更多的政治和经济产品,以满足政治化的大从不断增长的需求。成功的政治现代化过程同时也就意味着政治发展,但在许多情况下,二者并不一致。政治意识的增长可以启动政治现代化,会扩大政治参与并使人民的期望成倍增加,这就要求有有效的、有能力的政治权威。而发展则存在于要求和支持间的良好平衡之中,这就要求有能创造新政策和吸纳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的政治制度。政治现代化涉及到政治系统的形式和结构,以及它的主要取向,即政治文化。发展涉及的是工作状态问题,衡量标准是一个政治系统通过有效的理性决策和决策为其人民带来的福利。现代化给政治系统增加越来越多的压力和紧张,而政治发展则在于成功地处理这些压力和紧张。现代化涉及是是政治中的“谁”和“怎样”的问题,发展所涉及是则是政治中“什么”的问题。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拉美的政治发展理论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多元论源于现代化理论。政治现代过程是同建立一个民主化的民族国家的过程相联系的。现代社会里不能只由一个集团握有权力。一个人能否进入领导者集团,主要取决于其业绩,而不是其家庭或阶级出身。多元化民主是其核心所在。◦结构论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阶级关系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形成。在资本主义扩张情况下,国家等级上的政治发展有可能有许多形式,这取决于相互冲突的社会阶级间的结构关系如何起作用。◦政治社会化理论人们的政治态度、信仰和社会政治体制、政治取向取决于他们学习经验的不同与差异。在稳定的政治制度中,自然的社会化过程处于支配地位;当社会处于不稳定和变革时期,指导的社会化被推到了前方,革命团体试图把群众重新社会化。◦政治现实主义理论对道德发展和人类未来行为持悲观主义态度.国际事务的实质是冲突,无政府状态是这里的规则、秩序,正义和道德只是例外。社会现实的实质是集团,政治生活的基础是达伦多夫的“冲突集团”政治生活中的权力占首要地位,是人类动机的安全因素。◦权威主义理论韦伯认为权威概念中的根本要素是合法性,政治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便是建立合理化的法理权威。合理权威以能力为基础,不合理权威以权力为基础。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重要根源在于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不牢。拉美的政治发展理论拉美是第三世界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社会政治思潮活跃、政派林立的地区。主要政治发展理论包括:◦阿亚·德拉托雷理论拉美既不能搞自由资本主义,也不能搞共产主义,而要搞民族资本主义,将来再搞社会主义。◦庇隆的“第三立场”作为哲学原则,它主张与各种对抗力量保持等距离,呈理想的协调状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学说,其主张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共产主义,而是正义主义。◦共有制社会政治上实行参与民主,经济上实行共有制经济,使国家变为政治的共有体,企业变成经济的共有体。共有制社会的核心是,建交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是“兄弟般的联合,真诚的合作,真心诚意互相同情和关怀,以寻求共同利益”◦革命民族主义主张在政治上保持多元化,尊重多种意识形态;在经济上反对自由经济理论,把企业自由同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在自由竞争和全面国有化道路间寻找第三条道路,即国营、社会和私人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体系。◦托里霍斯的“中间立场”力求寻找一条中间道路,即非传统的资本主义道路,又非共产主义道路。权威政治与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国家干预与政治激进主义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一、权威政治与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晚清中央集权、北洋军阀政权、南京国民党政权◦国家权威的弱化与缺失,中央政府无力有效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集中有限的社会资源去专注投入早期现代化运作之中,延缓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1978-1985年,奠定基础期1986-1989年,宣传热点期1989-1991年,历史转折期1992年以来,隐性发展期◦政治体制改革模式咨询型法治政体说:强调法治化的优先性合作主义国家模式说:强调权威主义国家和功能性社团间的合作协商民主的国家制度建设说:强调国家能力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增量民主说:强调公民社会和国家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民主的法治型体制说:强调实行党内民主以解决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问题◦思考:◦是先发展政治还是先发展经济?二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冲突说政治民主、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等在发展过程中不但不兼容,反而有明显的矛盾冲突。•不稳定不成熟的民主政体常造成政府运作功能上的错位而影响经济增长;•民主政体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有效地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政策;•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环境要求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具备集中的决策能力和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实施“赶超”战略,否则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可能取胜兼容说政治民主与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等目标间,是互相兼容并且可以互相促进的。•政治民主能够保证广大民众的参与,而广泛的参与和政治自由的结合,能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也能推动经济的不断增长。怀疑说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直接的因果连带关系,两者间既不总处于冲突状态,也不总处于协调状态。思考:◦大众传媒在政治活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大众传媒很早就发挥着自身的政治功能。19世纪初,到美国考察的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就看到了报纸的力量。他指出:“在美国,报刊分别来说几乎都没有什么权威;然而,定期报刊的权力仅次于人民。”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随着网络的问世而受得更加引人注目。网络自问世之日起,就显示出它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权力,无论它掌握在谁手中、以什么方式发挥作用,它都成为政治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网络以其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民意表达的自由性,网络言语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成为普遍公民参与政治的技术基础。葛兰西的“霸权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论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葛兰西的“霸权论”分析了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体制和政治变革的重要性,因此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就必须颠覆它的“文化霸权”,即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而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成为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工具和场所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思想论述了大众媒介作为意识形态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否定性、悲观性,他们在面对庞大的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媒介时,深知个人的渺小和媒介的无奈,只能怀抱着一种“文化赎救”理想,苦苦探寻“赎救”的可能途径,发出“没有希望”的诅咒式呼救。大众传媒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论述中,就是国家用来维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甚至它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直接履行着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职能,维护着国家统治的合法性。除此之外,一些非制度化,非常规性的政治活动也可能对媒介产生重大影响。如官员个人与媒介的交往,如历届美国政府对媒介的不同影响。总之,政治活动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界(主要是政府部门)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发布活动,使自己成为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政府将媒介作为向公众传达自身观念和主张的工具,政府通过操纵媒介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大众传播对社会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①维护政治权利的合法性。②参与政治决策。两种方式:沟通信息和影响舆论。③进行舆论监督。对权利的监督包括:权利的产生过程、运行状况和权利运用的结果。其次,权利执掌者是中心环节,大众媒介在实施舆论监督时扮演中介的角色,同时媒介有相当大的能动性①在传递政治信息中起着中枢作用②为公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渠道③有力地推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①传递政治信息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的润滑剂。传递政治信息的实质是“国家意志”“民间意志”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国家政策通过大众传媒得到及时而准确的解释,公众的愿望也通过大众传媒得以及时而全面的反映,上下相通,思维一致,才能形成凝聚力,政治决策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公众的支持。大众传媒能够向政治系统输送强大的社会动力。②传递政治信息可以为政治决策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当前,诸如失业、环境、教育和医疗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而政策往往难以兼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所得与付出之间的平衡,这需要群众对政策有一个理解和承受的过程。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