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鲁庙里的怪酒壶孔子带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回答:“是君王放在座右作铭志用的酒壶。“”啊,我知道它的用了!“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快取清水来,灌进这口酒壶里。“弟子舀来一大瓢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看着。只见水注入不多时,壶身开始倾斜了;接着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却又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灌,水刚满到壶口,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一齐抬头看着孔子。孔子拍手叹道:“对啊,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事物啊!“子路问:”老师,请问这个酒壶虚则顷,中则正,满则覆,其中可有道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世上没有哪件事可以以唯一不变的方式发展下去,就像往酒壶装水,超过一定数量便会带来负效应。经济发展亦然,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转变其发展方式,才能以更高的效率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研究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式。新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概念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是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常以GDP、GNP或GNI(国名总收入)来表示。经济发展:指不发达地区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变革的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关系: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然都追求个人所得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但经济增长关心的重点是物质方面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而经济发展不仅关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更关心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价值判断、意识形态的变革。经济发展着眼长期而不是短期。概念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要素变化包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其实,凡是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均可以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也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实现这一理念,需要进一步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尽快建立起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匹配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其中特别要处理好干部定量考核与发展导向之间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较,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至少要做好四方面的转变:一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物质指标,转向注重考核以人为本指标;二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数量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指标;三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发展速度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指标;四是从过去侧重于考核近期利益指标,转向注重考核可持续发展指标。不妨做两个极端的归类:→资本劳动密集型;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投资驱动型的;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的。(方式组合)传统的、旧的增长(发展)方式现代的、新的增长(发展)方式→技术密集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内需驱动型的;消费驱动型的;内涵集约型的。(方式组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的核心是落实在经济发展的“质”上。它蕴涵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含有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过程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不仅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变化,更强调经济运行的质量提升和社会的和谐,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是建成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体系。——所谓环境友好型,不仅包涵自然环境,更应该包涵社会环境。只有支撑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保障,经济才能健康发展。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全球市场疲软。所以,只有发展社会环境友好型经济,才能避免全世界的由经济发展问题所引发的一切灾难。案例:山西省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山西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以采掘业和上游原材料生产为主,产品加工附加值相对比较低,加工链条比较短,中间产品比例高,最终消费品比例低,挤占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资源部门的扩张,吸纳了大量的初级劳动力,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具有排挤作用。另外,资源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也排挤了制造业。同时,资源型产业与加工制造业相比,不管是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还是人力资本的投资报酬率,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了资源丰裕地区缺乏人力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山西省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大省,在占全国1/60的土地上,生产了全国1/4的煤炭、2/5的焦炭、1/17的火电,供应着28个(区、市)4000多家企业的用煤,在全国能源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山西的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山西的产业结构来看,山西经济结构是以高度依赖煤资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特征,全省2/3的县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现在山西产业结构中的潜在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并日渐突出,表现为结构档次低、效益不高、转换功能不强、适应市场能力弱、受控度高、出入市场的主动性差等。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结构向重工业经济结构演变,结构性问题一直比较突出,经济增长靠资源型经济维持,处于高成本、低收益以及高速度、低效益的经济发展状态,严重延缓了山西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过程,直接影响了山西的经济发展。山西因过度依赖煤、焦、铁等重化工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山西成为全国2009年唯一的经济负增长省份。这迫使山西必须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行转型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政府对于国内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性,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满足不了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山西省不但节约能源、资源,更需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源型地区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无论从全局发展看,还是从局部发展看,无论从经济发展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看,都非常重要和紧迫。因此,我们认为摆脱资源依赖区域经济发展面临境,必须突破比较优势陷阱,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经济发展动力,建立复合动力系统,通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最优配置,实现动力系统整体效能的最大化,从而产生对山西经济发展的持久推动和稳定经济的作用。针对复合动力系统的建立,需要从竞争战略与创新的高度进行合理定位:以区域经济的全局作为出发点,从竞争战略的角度建立以创新作为驱动的动力系统,最终形成区域参与经济竞争的长期竞优势,这将是资源型地区在转型发展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的关键。资源型地区发展动力转型的突破点在于变比较优势战略为持续竞争优势战略,以区域创新作为驱动,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见图1)。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主要任务,以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为主攻方向,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优化技术创新环境,着力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由资源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转变,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山西省转型追求的发展目标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可持续发展,包括知识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和政府创新四个可持续发展子系统,要确保各子系统协调运作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知识和技术是山西成功转型的关键。重视教育、重视知识、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是转型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吸引优秀人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文化创新不仅要保护文物古迹和发展文化产业,更重要的是转变因循守旧、封闭保守的陈旧观念,倡导敢于创新的精神风尚,营造乐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形成勇于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山西转型发展的引擎。“十二五”期间,应致力于发掘三晋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跟踪现代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互动,提升文化产业层次,建设大型文化产业基地,培育文化旅游品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强省,力争将山西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培育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应摒弃传统的重技术轻制度的倾向,注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改进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财税体制,更多地关注生态保护,提倡依靠科技进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政府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十二五”期间,应以政府信息网上发布规范化和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与服务意识为重点,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高效的体制环境。结合贵州实情谈谈本组观点与山西相似,贵州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高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低”问题比较突出,按2005年价格计算,我省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为3.25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同期全国2.03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为2461千瓦时/万元,高于同期全国1102.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5.38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同期全国2.79吨标准煤/万元,各项能耗指标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方针,科学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式。而真正要将这一理念有效地贯彻和实施,就对各级政府和企业家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观念的转变,要求企业在发展经济时,不仅重“量”而且重“质”不仅高产出,更要节约资源;不仅实践现代化,更要环境绿色化;不仅发展自身企业,更要兼顾社会。其次,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尽快建立起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匹配的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其中特别是要处理好领导干部的定量考核与发展导向之间的关系。至少要完成四个方面转变: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物质指标转向注重考核人本指标;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数量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指标,从过去侧重于考核经济发展速度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指标;从过去侧重于考核近期利益指标转向注重考核可持续发展指标。这样我们才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落到实处。再次,我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由就工业抓工业向跳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