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ch09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第一节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调剂市场余缺假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即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税收+进口1.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通过减少出口、增加进口或同时采取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办法,来减少总需求,使供需平衡。2.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可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或同时采取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办法,来增加总需求,使供需平衡。A、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发展中国家有关的对外贸易理论和战略,弄清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状况。B、重点贸易条件恶化论;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及其协调C、难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战略D、教学内容二、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过出口贸易为国内已经存在的过剩的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新的市场机会,并刺激国内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进口贸易可以克服国内资源和要素“瓶颈”,为国内生产优势的发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1、剩余出路理论1950年代,缅甸明特(Myint,H.)提出剩余出路(ventforsurplus)理论,把它用作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剩余出路理论所说的剩余是指未被利用的自然资源和就业不足的劳动力。主要理由: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未被利用的资源:闲置土地和劳动力。假定一个封闭国家因市场需求有限而存在着严重资源利用不足,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如A点所示,产品组合是OM1工业品和OX1农产品。假定国际市场的贸易条件即农产品对工业制成品的相对价格为Px/Pm,即生产可能性边界切线CB的斜率(B为切点)。该国就可以把农业生产从OX1增加到OX2,增加的X1X2用于出口,换回M1M2的制成品。结果,通过贸易,该国未被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找到出路,生产增加AB农产品,消费增加AC数工业品,该国的总福利增加通过生产出口产品(农产品和初级制成品)把这些闲置的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不失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2、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对外贸易乘数作用是指一国的出口增长引起国内直接及间接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的过程。外贸乘数YMYSXYK//1K表示对外贸易乘数;△S/△Y表示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即“边际储蓄倾向”;△M/△Y表示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例,即“边际进口倾向”(1)发展中国家应扩大出口;(2)应将出口扩大所增加的收入中较多的比例用于购买本国产品。(3)出口的增加只有在国内尚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才可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4)外贸乘数发挥作用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是,世界市场进口总值的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政策含义:三、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通过国际贸易活动,一国可以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并围绕比较优势发展自己的产业,可以为新兴产业的建立提供市场条件。而且比较优势是动态演进的,以此来推动国内的产业高级化。如日本、韩国原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现在却变成资本丰富的国家,由出口农产品、劳动密集型工业消费品到出口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钢铁、电子、汽车等产品。四、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第二节对外贸易理论一、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学说。亚当·斯密: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那些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的商品,然后进行交换。(2)比较优势学说。大卫·李嘉图:贸易双方应该按照现有劳动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合作,都可从中获得利益。(3)要素禀赋论。赫克歇尔(Hechscher,E.F.)和俄林(Ohlin,O.):国际贸易的成因不是各国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而是各国要素供给的不同。各国要素资源存量不同,相对价格不同,决定了成本差异。生产和出口本国比较丰裕的资源产品,进口本国比较稀缺的资源产品。从劳动生产率方面看,除手工艺品外,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绝对优势,却拥有一些相对优势。资源禀赋包括:天赋的矿产资源;后天的人口、劳动力数量多而工资低廉;特殊地理位置,如战略要地、交通中枢等;贸易政策优惠。传统产业的重要性:可发挥劳动力数量众多、价格低廉的禀赋,在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追逐高新技术产业,势必与发达国家的出口结构趋同,形成竞争冲突,无异于以卵击石。二、贸易条件恶化论是指一国是指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之间的比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100mxnPPTnT——贸易条件xP——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mP(一)贸易条件(TermsofTrade)含义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相比相对上涨,则称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是恶化。(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论1950年由阿根廷劳尔·普雷维什(RaulPrebisch)和德国籍汉斯·辛格(HansSinger)同时提出,称普雷维什-辛格假说(Prebisch-Singerthesis)。1、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基本观点发达国家作为“中心”主要出口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作为“外围”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初级产品相对于制成品的价格长期具有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必须出口越来越多才能换回既定数量的进口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损,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益。2、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1)初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工业品低。随着收入提高,消费者对初级产品相对需求越来越少,对制产品需求会越来越大。(2)技术进步使初级产品的节约和替代成为现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初级产品的需求。(3)发达国家的要素收入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工业化国家由于工会和垄断势力的存在,工资和利润不断上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工资被压到很低水平;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是竞争性市场,农业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生产率的提高只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下跌。(4)单一经济结构缺乏供给弹性。3、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意义普雷维什-辛格假说是对正统的贸易学说的彻底否定,否定自由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的结论。反对自由贸易,主张贸易保护。为发展中国家走进口替代的工业化道路,为实行贸易保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根据。战后50至60年代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国家普遍采行内向型发展战略,在理论上受普雷维什等人的观点的影响是很大的。4、实证研究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长期呈下降趋势。从1900年到1991年,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虽然短期有波动,但长期是下降的,尤其是1970年以后下降得更为猛烈。这意味着普雷维什-辛格假说得到了验证。年份出口价格指数Px进口价格指数Pm价格贸易条件指数197874.166.2112197985.883.010319801001001001981103.1103.599.6198296.991.1106198386.477.1103198488.378.7112198582.274.0111198671.773.598198776.172.7105198883.291.791198989.2108.282199090.393.5971978-1990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动(以1980年为基期)三、幼稚工业保护论汉密尔顿(Hamilton,A.)和李斯特(List,F.)认为,一国应选择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和发展前途的幼稚工业,给予适当、但必须是暂时的进口限额或关税保护,逐步提高竞争力。保护期内,幼稚工业的生产成本高,一旦成长起来,逐步降低成本,消费者就会价格下降中得到好处,最终取消保护,实现国际公平竞争。保护幼稚工业的政策选择:幼稚工业必须具有发展潜力,将来有望赶超发达国家。保护必须是临时的,逐步减少。开始以高关税为主,过渡到直接补贴为主便于逐步降低、或随时取消保护。小国要考虑国内市场和规模问题,可立足于出口。四、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特征发展中国家出口额占国际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低;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及粗加工产品,进口制成品、奢侈品;高度依赖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份额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的比重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有两种形式:(一)内向型1、初级内向:指经济上完全自给,基本上以农为主,不与外国进行贸易。2、次级内向:即进口替代。指采取保护措施,发展国内的制造业,以国内生产的制造品替代进口的制造品。(二)外向型1、初级外向:指开始进行贸易,鼓励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2、次级外向:即出口替代。指采取鼓励办法,发展国内制造品生产,积极出口制造品。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一)进口替代战略。ImportSubstitution发展本国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制成品的进口,带动本国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的战略。两个阶段:拉美国家率先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到20世纪60年代,进口替代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战略。1、初级进口替代:发展一般的最终消费品工业,以替代这些消费品的进口。2、高级进口替代:发展替代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生产的工业。如机器制造、机床设备、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等。二、进口替代战略(二)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目标1、削减进口,减轻对外国的经济依附;2、节省外汇,平衡国际收支;3、发展本国的幼稚工业,实现工业化;4、发展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改善贸易条件;5、实行保护措施,扶持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6、增加工业部门劳动就业,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等。(三)进口替代的政策工具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对进口替代工业加以扶持:1、实行关税保护。2、实行进口限额。3、外汇管制,高估本币汇率。4、对进口替代工业给予资本、劳动力、技术、价格、收益等方面的国内优惠措施。(四)进口替代战略的成效与缺陷1、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成效(1)促进了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促进了工业化水平的提高。(3)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主性2、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缺陷进口替代是有很高副作用,如果推行过了头,或者对它的成本估计不足,就会使这一阶段性战略变成了永久性战略,使经济发展受到阻碍。1950、60年代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并没有使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反而导致被保护工业资源配置不当,效率低下,外汇短缺,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严重等一系列经济问题。二、出口替代战略(ExportSubstitution)(一)出口替代:以制成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进而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实现的工业化。1、两个阶段:日本最早采用这一战略,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也先后采用这一战略,后来拉美也纷纷转向出口替代战略。(1)初级出口替代:以非耐用消费品出口为主。如食品、服装、玩具工业等。(2)高级出口替代:以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为主。如机床、电子仪器、汽车、机器设备、高技术产品等。2、两种类型:(1)出口鼓励与国内生产并举型(2)单纯出口扩大型(二)出口替代的政策措施1、取消不利于出口的措施:(1)降低中间产品与原材料进口关税,取消进口数量限制。(2)降低最终产品关税,取消最终产品数量限制,使企业家和资源合理流向出口部门。(3)降低高估了的汇率,让汇率反映外汇的市场实际供求。2、采取有利于出口的措施:(1)出口退税(2)自由贸易区(3)出口补贴(三)出口替代战略的成效与缺陷1、成效出口促进战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成功。几乎所有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与它们采行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有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贸易带动起来的。(1)促进了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较快增长。(2)进一步改变了经济结构。(3)出口量迅速增长,出口结构改善。2、出口替代战略的缺陷(1)产品出口易受到国际市场的限制。(2)增强了经济发展的依赖性: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3)保护措施易造成低效率和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四)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的协调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一个国家在对某些行业实行出口促进政策的同时可以对另一些行业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也可以对某些行业先实行进口替代政策而后实行出口促进政策。在实行出口促进战略的同时,进口替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