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发展概况祝塘中学周建新春秋战国1、农业:(1)生产工具: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推广。①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使用范围扩大。春秋铁锸战国铁犁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②牛耕:春秋战国开始使用并推广。意义: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春秋牛尊(2)水利灌溉:①汲水工具:桔槔(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②水利工程:a.芍陂(淮河流域)时期:春秋。修建者:楚相孙叔敖。b.都江堰时期:战国。修建者:秦国李冰。作用: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郑国渠时期:战国。修建者:秦国郑国。作用:关中平原成为沃野。2.手工业①冶铁: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1)冶铸业:②青铜铸造:b.金银错新技术和雕铸艺术发展。a.莲鹤方壶,春秋中期珍品。(5)酿酒业:用曲酿酒。(6)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3.商业和城市(1)中原市场繁荣;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的马,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2)封建城市的兴起: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成为繁华商业中心。(2)制漆工艺:采用夹纻技术。(3)纺织业:长沙楚墓出土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细密。(4)煮盐业: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夹纻技术西汉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就是丝绸之路。西汉时,通往西域的道路都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后分为南北两道,至疏勒会合。自疏勒越葱岭,往西南先后可到达大月氏、安息、大秦,往北可达大宛、康居。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魏晋南北朝1.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经济特点:1.农业:范围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发展不平衡(特点),三吴(吴郡、吴兴、吴会)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意义: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南方经济发展:2.手工业:(1)丝织:①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2)冶铁: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3)制瓷:南方盛产青瓷,技术传到北方。(4)造纸:南方的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3.商业:荆州、扬州、益州商贸活动兴盛,建康建有四市。备注:蜀汉时临邛天然气井“深六十余丈”。南朝青瓷莲花尊②蜀汉产蜀锦,行销魏吴。隋唐1.农业(1)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圩田普遍,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2)农田灌溉和农具改进。隋朝大运河有利灌溉,唐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各地兴修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总和。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江东出现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2.手工业①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②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③铁的产地在全国有一百多处。①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②唐初仅在洪州(江西南昌)一地就造海船五百艘。(1)产地分布广泛(2)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多(3)分工细,品种多①丝织品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②陶瓷业的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③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现。秘色瓷①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②造船业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③丝织品有些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4)技艺水平高,且融入外来风格3.商业(1)发达的水陆交通①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②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2)统一的货币①隋仍铸五铢钱。②唐高祖“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3)市场较前代发达①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②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③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④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在北方称“集”)。(4)商人的发展和胡商①那时,经商的人很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海内的大商人;更多中等商人,小商小贩。②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4.城市(1)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业大都会①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②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东市、西市。③武则天时,于洛阳引漕渠开新潭,使船进入市内。“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2)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①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繁华的夜市也是当时的一个特点。②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明清(1)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2)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作用:使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3)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1.农业(1)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2)生产技术的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如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并出现了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3)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2.手工业(4)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5)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松江的棉布繁荣的表现⑴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品种达到两百余种。⑵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⑶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⑷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⑸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3.商业北京繁荣(一)北京繁荣(二)南京商业繁荣⑴前提: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和商业的繁荣。4.资本主义萌芽明朝:①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②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说明,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⑵表现:《喻世明言》故事①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如:南京出现拥有五六百台织机的丝织工场。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如:在清代,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台湾的熬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⑶地位:发展缓慢,从明中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虽有壮大,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清朝: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①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②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③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④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⑷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