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顺利转变经过了本学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导论》的略读,对大学生如何获得职业规划能力有了些许了解,帮助了我认识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学习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方法,树立了科学、理性的职业发展观,提高了职业素质,增强了求职就业的竞争力,为我顺利就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职业理想,走向成功做了铺垫。作为一个大学生将来面对的大多是找到一个好职业,那就需要在现阶段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从大学生到职业人是一种社会角色的重要转换。从大学生到职业人其核心是从“要”到“给”的转变,是“索取”到“贡献”的转变。学生时代因为父母的付出,可以从家里“要”到宠爱与照顾;因为老师的付出,校里“要’’到知识与技能;因为社会的付出、国家的付出,可在社会中“要”到社会的资助与培养。不需要考虑贡献,大可以尽管去“索取”。大学生在学院里,考试成绩不好不会给班级和学院造成经济损失,会有补考的机会;如果和同学不能相处融洽,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孤芳自赏;如果你不喜欢那个老师,你可以不去听他的课,可以期盼着下学期换另一个老师;如果迟到、旷课只是耽误你自的学习,与其他同学没有多大的关系。总之,校园里的大学生是“娇子”,是全社会培养的对象,享受着各种优惠的待遇。然而,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上社会成为职业人,如果工作失误,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没有挽回的机会;如果与同事关系不好,会被组织认为没有团队合作精神,将成为出局的人;如果迟到、旷工,耽误的是整个团队的业绩,你随时有被开除的可能;作为职业人,在单位里你必须成为社会、企业或老板财富的创造者。大学生要转换成职业人,必须先“给”,否则你什么也“要”不到。将“索取”的心态变成‘‘贡献”的心态,是成为职业人的关键。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对人的判断有两个要求,一个叫做潜力,看你未来成长的空间,一个叫做贡献,你的加入对这个团队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作为职业人,应考虑我能为单位带来什么?我能为企业创造什么?而不应首先去想单位、企业或老板应该给我什么样的回报?只有既能为我们的企业或老板带来实际的贡献,又能有可持续的发展,这样的员工才最受欢迎的。三、大学生与职业人的根本区别一是承担的责任不同。大学生是以学习、探索为主要任务,在校园里是不怕犯错误,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去尝试,为了学习的尝试哪怕是错了,学院是会原谅你。所以要是给大学生一个简单的角色定位,那就是你可以做错,你做错了不用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应为大学生有天然的获免权。其次,大学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有依靠,在学习方面可以依靠导师,有什么问题你都可以向他请教;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依靠父母。总之,大学生在学院里基本没有基本负担。成为一个职业人以后,应尽快地适应社会。首先必须学会服从领导和管理,迅速适应上级的管理风格;职业人如果在工作中犯了错误,是要承担成本和风险的责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实践表明,凡由大学生到职业人的社会角色转换比较快的人,则容易更早地获得单位的认可,能更快的寻找到新的起点,也就更容易享受到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喜悦。因此,大学毕业生应正确面对社会,正确处理工作与人际关系上的诸多矛盾,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二是面对的环境不同。大学生在校园里是寝室——教室——图书馆——食堂四点一线的简单而安静的生活方式,单纯而简单的校园文化气氛。但成为职业人在紧张的职场上,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快速的生活节奏,紧张的工作和加班;没有了寒暑假,自由支配的时间少;还要承受不同地域的生活环境和习惯;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开始工作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感觉工作压力显著增加,给心理造成很大的负担。三是人际关系复杂,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后必须学会的课题。初出茅庐人际交往比较单纯,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相对于学院中的同学关系要复杂得多,一时感觉不适应。事实上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和要求也不同。四是面对不同的文化环境。作为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时间可弹性安排,少许逃课没人管你,有较长的节假休息日,教学大纲提供清晰的学习任务;学术上多鼓励师生讨论甚至争论;布置作业或工作规定时间完成;公平对待学生;以知识为导向;学习的过程,以抽象性与理论性为主要原则等。但作为职业人在单位里,规定上下班时间,不能迟到早退,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很少,工作任务急又重;老板通常对讨论不感兴趣,多数老板比较独断;待职工不一定很公平;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要完成上司或老板交给一件件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任务等。总之,大学生找工作难,找到工作后做好工作不容易,工作成果能让上司老板满意更不容易。因此,大学生充分认识大学生与职业人的根本区别,重视进入职场后的角色转换。四、大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化许多毕业生走上岗位以后,产生对新环境的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心理上、生活上、工作上、人际关系上和工作技能上的不适应。任何人对环境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怎样尽快适应新环境呢?1.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院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的变化,难免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的冲突。大学生血气方刚,热情奔放,希望自己处处显色,却总是引起周围的共鸣,不受重用,甚至遭排斥,倍感失落、郁闷。这时,具备良好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从基础做起逐步争取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才是成功的开始。2.增强独立生活能力过去经济上靠父母支助,生活上有学院管理,学业上有老师指教;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一切靠自理、自立,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训练。要学会主动调节生活节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才能适应新环境。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应放下架子去和周围的同事、领导交流思想感情,热心地去和他们交朋友。不善于与人交往,难以沟通,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至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4.培养应对挫折能力受挫折者胜,逆境成才者大有人在。不要怕受挫折甚至讥笑。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画地为牢,缚住手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也许上级领导并非你所想象的那样难处,把别人的“严厉”、“难处”当成催化剂,不要偏激地当成一种刁难,或许领导和同事都默默的关注着你,期待着你的成功。受了挫折怎么办?怨天尤人没有用,自暴自弃只会雪上加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静下心来反思,我们从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使今后少走弯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改换视角,收到“触类旁通”之效,对付挫折的高招往往在你的不断应对和总结中。5.增强角色意识社会好比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位置。毕业生进入新单位后,首先应认清自己在工作环境中所承担的工作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性质、职责范围,弄清楚工作关系中上级赋予自己的职权和自己承担的义务。如果角色意识淡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该请示的膻作主张,该自己处理的事情不敢作主或推给上司、同事,势必与新环境格格不入。6.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刚步人社会的职业人,一般要经历新鲜兴奋——观察思考——协调发展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学院培养的是专门人才,而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到各学科、多领域的知识。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因此,要使自己胜任工作、适应环境,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不因工作中出现困难而止步不前。因为社会不仅看学历和文凭,更看重的是能力。总之,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优势与劣势、所适与所不适,在这样一段特殊的转换时期内保持一颗学习卜进的心,完成角色的转变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