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应用与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互联网+”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应用与思考摘要:随着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构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普惠金融体系总体架构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物理网点不足的缺陷。本文在供求理论的分析框架下,以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考察了汉中市农户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情况,回答解决了如何将新兴的互?网信息技术与农村金融相结合。关键词:“互联网+”;普惠金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8(2)-0081-05一、引言自2004年开始,我国连续出台了十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系列包括普惠金融理念在内的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为主体,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融合的金融体系。国务院于2015年7月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普惠金融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同年年底,中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次年2月《2015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绿皮书)确定发展普惠金融“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总体思路,强调了全面实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主体通过互联网、数据等技术普及农村金融服务,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拓展普惠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强调社会各阶层群众都可以平等地获得金融服务,减少金融排斥,体现社会公平。互联网金融具有覆盖范围广、便捷高效、交易成本低等特点,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普惠金融并且构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普惠金融体系总体架构,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物理网点不足的缺陷,扩大了客户服务半径,降低了金融服务价格,创新了金融服务方式,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二、国内外实践经验(一)国外实践经验国外最新研究实践是基于数字化农业价值链金融来缓解农户以及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数字农业价值链金融利用先进的数字工具将价值链融资的覆盖面和产品多样性扩大到偏远地区的小型农户(小农),使得这些地理位置偏远、没有信用记录和传统抵押品的农户能够更多地接触到新金融产品和服务。1.数字支付数字支付有效地降低了现金交易所涉及的成本和风险,提升了支付效率,同时还可以产生用于评估信用风险的现金流量数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金融服务机构越来越依赖于数字化工具进行交易。例如,肯尼亚的非盈利性基金会OneAcreFund通过数字化信贷工具M-Pesa来进行贷款收回,工作人员将以往赴农村偏远地区收回贷款的时间用来教育和帮助农户进行数字工具的使用,节约了成本。而乌干达UNCDF基金的“贫穷流动资金计划”与当地一家咖啡经营商KyagalaniCoffeeLimited(KCL)合作,为超过10000名咖啡种植户提供移动支付服务。2.数字信贷根据Rural&AgriculturalFinanceLearningLab(2016)的研究显示,客户在数字化平台上注册和申请是目前最常见的信用数字化信贷形式。肯尼亚MFIMusoni的信贷员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拍摄客户的数码照片和身份证件,随后将其与其他应用程序信息一起上传到总部,这个过程降低了金融机构做信贷决策的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了Musoni在短时间内发放更多贷款的能力。农户通过数字化信贷平台可以在不用访问任何物理网点的情况下更快捷地获得发放的贷款。3.数字交易数字交易平台通过连接农户与农业企业,使得农户可以直接面对更广泛的购买企业,建立了价值链中的价格透明性,压缩了中间商的利润空间。针对农产品交易特性,可以提供数字发票贴现和数字仓库收据,数字发票贴现通常含有交易中农产品基本信息、价格、买卖家以及农户供应商等,架起了农户和金融服务商之间的信息桥梁,提高了对农户的交易支付时效。数字仓库收据可以帮助农户使用其储存的农产品价值做为抵押品从金融服务商获得融资,满足紧急流动性需求。(二)国内实践经验1.基于电商平台的综合金融服务商此种模式主要依托电商平台获取数据和客户,金融服务与电商业务相配套。如2014年阿里巴巴提出了“千县万村”计划,即未来5年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通过农村淘宝合伙人模式、菜鸟网络并借助于阿里巴巴电商平台解决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问题,在此基础上金融协同跟进,蚂蚁小贷满足农户贷款需求,蚂蚁金服的支付宝满足农户支付需求,余额宝满足农户理财需求。2.农业产业链金融此种模式主要依托产业链信息化获取数据和客户,如大北农提出了“智慧大北农”布局,其将云端管理服务、农业电商的交易平台和金融服务农业产业链集合在一起,猪管网、猪病通、进销财提供云端养殖管理服务,智农商城、行情宝提供农业农资、产品交易等服务,农信网为客户提供资信评估、小贷、支付结算和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通过云端管理和农资电商掌握的生产、交易等信息,为农户分类提供贷款,而贷款形成的债权可以在第三方P2P平台销售。3.第三方P2P网络贷款平台此种模式主要依托线下信贷员,建立客户的信用数据库,如宜信。2009年,宜信推出第一个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公益性P2P业务宜农贷。2010年,宜信正式在农村铺设线下服务网点,成立农商贷,通过培养线下信贷员,进而开发客户,根据客户申请进行入户调查,对农户进行全面审核,给予授信。2012年,宜信推出融资租赁,通过“农租宝”和“农分期”与农机经销商合作为农户农机提供租用和分期偿还的金融服务。2015年,宜信提出“谷雨战略”,核心是建立“一云一网”:5年内打造并开发农村金融云平台,同时建立1000个基层金融服务网点,提供信贷服务、农村支付及保险等金融服务。三、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以汉中市为例汉中市辖10县1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201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56.49亿元,增速达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4.07亿元,增长7.5%。地方财政收入45.19亿元,增长11.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e为25595元、8855元,增长8.3%、8.5%。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52.53亿元,较年初增加160.61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省1.33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0.21亿元,较年初增加49.67亿元,同比增长7.88%。从人均银行卡结算账户、银行卡持有量、网上支付和信贷增量等指标来看,普惠金融总体稳中有增。2016年,汉中市个人银行卡结算账户人均拥有量较2014年上涨66.17%,人均银行卡持有量同期上升62.39个百分点。同年,汉中市个人网上支付开通户数为0.5户,较2014年提高0.17户,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同期新增19.05%,达到4623.77元。另外,2014至2016年,汉中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基本持平,保险密度同期增长52.02%(见表1)。普惠金融的获得性指标还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汉中市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为2.11个,较2014年增加0.07个,每万人拥有的ATM机具数3.73台,较2014年增加1.97台,每万人拥有的POS机42.79台,每万人拥有助农取款点15.65个,取款笔数0.34笔,每万人拥有的借记卡1.35张,仍处于较低水平(见表2)。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还有待优化。目前,全市仅两户企业通过区域股权交易中心融资6000万元,1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定向增发融资2197万元,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度较低,通过银行信贷获得率较全省持平,抵(质)押贷款比率下降,企业信用建档率偏低,显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改善状况不明显(见表3)。农户贷款增长较快。2016年农户贷款余额174.81亿元,同比增长15%,比去年同期增加3.3个百分点,农户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较2014年提升1.16个百分点,农户贷款申贷获得率接近97.2%,农户信用贷款比例进一步提升,信用档案建档率96.73%,较全省高出15个百分点(见表4)。四、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汉中市问卷调查(一)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选取了汉中市西乡、南郑、城固、勉县、洋县、宁强、略阳共7个调查样本县,参与问卷调查的样本主要涉及三类: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其中,参与问卷调查的县城居民140户,农村居民140户;县城企业140个,农村企业140个;县城金融机构网点70个,农村金融机构网点70个。(二)问卷分析1.基本情况被调查的280户居民中,从年龄上看,16-20岁占4%,21-30岁占33%,31-41岁占23%,41-50岁占24%,51-60岁占12%,60岁以上占3%。从文化层次来看,县城居民以高中和大专学历为主,分别占26%和55%,农村居民以初中和高中学历为主,分别占36%和29%。有手机的居民占99%、家里能上网的占77%,一般用手机上网的占61%、用家里电脑上网的占30%。有银行卡的占97%、有信用卡的占64%。被调查的140户企业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占11%,10-50万元占38%,50-100万元的占17%,100-300万元的占7.9%,300-500万元的占11%,500-1000万元的占5.7%,1000万元以上的占9.3%。被调查的140家金融机构中,有54.3%是农村信用社,有15.7%是邮储银行,另外的30%是国有商业银行。被调查机构个人客户数量在1万人以上的占49.3%,企业客户数量在100家以下的占76%。存款规模在5001万-1亿元的占19%,1-5亿元的机构占52%;贷款规模在3001-5000万元的占17.1%,在5001万-1亿元的占16.4%,在1-5亿元以上的占22.9%。2.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征(1)居民和企业办理银行业务最主要的方式是到银行柜台和使用自助取款机办理。选择去银行现场办理业务的居民占61%,选择自助取款机办理占33%,选择手机、互联网、电话办理业务的仅占1%。(2)居民和企业对新型支付方式和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接受度较低。当被问到“如果您去市镇买比较贵的商品,您一般怎么付款”,选择带现金的居民占65%,选择刷卡的占22%。当被问到“贵公司采购商品时,一般怎样付款”时,选择通过银行网点转账汇款的企业占35%、选择网上银行转账的占30%、选择带现金去的占17%。当被问到“贵公司销售商品时,一般怎样收款”时,选择收现金的占60%、通过银行转账收款的占31%。居民理财方式主要是存定期和购买理财产品,选择存活期的占24%,存定期的占66%,购买银行理财的占28%,买股票的占7%,买保险的占9%,购买诸如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占10%。(3)大多数居民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宣传知道可以使用电子银行办理银行业务。当被问到是否知道可以使用互联网、手机和电话银行办理银行业务,77%的居民选择知道。通过金融机构宣传知道可以使用互联网、手机和电话银行办理业务的居民占59%,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占13%,通过看电视了解的占10%,通过网上信息了解的占7%。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尝试使用互联网、手机和电话银行时,有81%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尝试使用。(4)使用过互联网、手机或电话银行的居民和企业占比较低,使用用途主要是办理转账汇款、查询账户、还款业务。使用过的居民占13%、企业占19%,从没用过的居民占61%、企业占74%,偶尔用的居民占26%、企业占8%。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或电话银行办理转账汇款业务的居民占56%,办理查询账户业务的居民占37%,办理还款业务的居民占19%。3.金融服务问题成因(1)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是居民和企业办理银行业务首选机构,但是金融产品单一。当被问到“您一般在哪个银行办理业务”时,选择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的居民高达89%,企业高达92%;被问到您选择该机构的原因时,选择办理业务方便的居民是91%,企业是93%。居民和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基本集中在“存、贷、汇”业务,金融机构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2)多数消费者认为使用互联网、手机、电话银行不安全,风险规避程度较高。当被问到“如果您未使用过网上银行、手机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