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浅谈中国水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水资源过度开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污染严重,缺乏保护和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退化等,本文从中国当代水资源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提出尊重客观规律,谨慎开采地下水,重视水资源保护和修复,污水和雨水资源化,提高海水淡化技术,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资源立法等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关键词:中国水资源;水资源现状;措施建议;可持续发展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水资源大会曾向世界各国多次警告,由于缺水,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肯定受到制约,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淡水需求量将增加40%,届时将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严重的缺水国家,以人均水资源为例,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已成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和集中,局部地区高强度需水与水资源天然分布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加剧,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极端与突发事件频繁等各种突出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俨然成为当今中间乃至世界的重要课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系统工程。它需要在水资源开发、保护、管理、应用等方面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才能奏效,任何偏颇或缺失都可能事倍功半。面对这一实际,笔者在前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切入,提出一些对于基础现状解决的见解和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1我国水资源现状1.1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发展对水需求急剧增加20世纪80年代中国水需求总量为4400亿m3,20世纪90年代为5500亿m3,2000年增至6000亿m3,2010年需求总量近7000亿m3。预计2030年将增至8200亿m3。目前,中国人口已达13亿,今后,中国人口仍将继续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高峰。2050年,中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将从20世纪80年代的2700m3减至1700m3中国有近2/3的城市将出现供水不足,年缺水约60亿m3。浅谈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1.2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在年内分配上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出现。降水的年际变化随季风出现的次数、季风的强弱及其夹带的水汽量在各年有所不同。年际间的降水量变化大,导致年径流量变化大,而且时常出现连续几年多水段和连续几年的少水段。我国地域覆盖宽广,降雨时空分布存在严重差异,再加上水资源严重短缺。因此,水资源时空分布明显不均。同时,中国又是人口大国,各地人口分布不等,因此造成人均淡水资源、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单位面积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也造成了地区分布上的极大差异。这就构成了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和特点。目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己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长江流域每年新增人为水土流失面积1200km2、新增土壤侵蚀1.5亿t。自1954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天然水面减少了12000km2。这从另一个方面,又影响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问题。1.3极端灾害频繁1949—1991年的43年中,全国每年平均受灾面积780万km2,成灾面积431万km2。1998年,长江、嫩江及松花江爆发百年不遇的洪水,连续70天超警戒水位,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元。干旱缺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约2300亿元。近年,由水资源缺乏而引起的旱灾在一些地区,如松辽平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年减产粮食200~300万t。目前,全国有6000万人口严重缺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范围扩大,程度加剧。近期的如今年的百湖之城武汉大水灾,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等等。1.4水资源污染严重根据测试,我国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以2003年为例,辽河、海河、淮河、巢湖、太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长高。淮河流域几乎一半的支流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辽河、海河生态用水严重短缺,其中位于内蒙古区的西辽河已经连续多年断流。巢湖、太湖、滇池等水质已经处于劣五类,总磷、总氮等有机物污染严重。1.5水生态系统退化受经济社会用水快速增长和土地开发利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减少,水生物种减少和生境退化等问题突出。淡水生态系统功能整体呈现“局部改善,整体退化”的态势,北方地区地下水普遍严重超采,全国年均超采200多亿m3,现已形成160多个地下水超采区,超采区面积达19万km2,引发了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2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浅谈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2.1水资源过度开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调查资料显示,多年来,中国地下水平均超采量约74亿m3,超采区面积已达18.2万km2,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已占到42.6%。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地面沉降、塌陷、海水入侵等严重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恶化,影响了水资源质量。2.2水资源缺乏高效利用工业生产用水效率低,导致成本偏高,产值效益不佳,尽管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城市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超过90%,但全国大多数城市工业用水仍然浪费严重,平均重复利用率只有30%~40%。从客观因素方面分析,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用水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温室效应逐步出现,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又导致了降水量的减少。从人为因素分析,由于中国水资源利用率偏低、污染严重、管理不善等,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效能。2.3节水治污不到位一方面,全民节水意识有待增强;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采取一些有力、有效的节水措施。在治污方面,地表水中五类水的比例越来越大。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较高,而工业企业污染源排放标准较低,两者存在明显矛盾;二是需加大治污力度,由于城市规模逐步扩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市民生活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造成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短缺,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必须加大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力度,以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2.4水利设施存在威胁第一,现有水利基础设施逐步萎缩衰老,配套的工程保安、维修、更新和功能完善任务艰巨,由于诸多历史原因造成的许多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差、尾工大、设备老化失修、管理水平低、运行状态不良,至今仍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的现象日益显露。第二,设施科技含量低和管理基础差,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任务艰巨,在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现象。3水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3.1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国治水策略重大调整的核心和关键。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系统完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防洪工作要坚持引洪与用洪并举的思路,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治理水土流失要积极发浅谈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治理活动要为大自然自我修复创造条件,巩固和增强其自我修复能力,坚决杜绝人为干预自然生态。3.2谨慎开采地下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践告诉我们,继续采用粗放型的水资源利用方式,重视开发、轻视节约,结果必然是调水越多,浪费越大,污染越重,增加开采地下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目前水资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要抓紧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推进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节约型、高效性转变。3.3重视水资源保护和修复在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工作中,重视生态环境用水,比如,通过对黄河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实现了黄河连续10年不断流,有效保证了河流生态功能的发挥;在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中,加强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和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保护生态的作用。总之,从源头上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合理开采,同时,对目前已经受到破坏和污染的水资源,进行一系列修复措施,增大水资源的可使用量。3.4污水和雨水资源化大多数城市,主要以江河湖泊等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外调水(如南水北调)作为主要水源,对雨水和污水的开发利用不够重视。雨水是继中水海水之后的人类第三水源。中国平均年降雨总量为6.2×104亿t,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之外,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04亿t,是一个具开发价值的水资源。污水和雨水都是潜在的水资源,目前大量的污水处理不当进行排放,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还造成了浪费,如果把污水进行利用,不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还可以缓解水资源不足的压力。而目前按照我国的科技能力和技术创新,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只是在处理设施上,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而雨水方面,目前大多数雨水我国都是直接排放掉,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全国广大地区积极推广应用雨水资源化技术,无论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角度,还是从技术设施和运营成本看,雨水收集和利用作为一种非传统水源,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3.5提高海水淡化技术,升级海水淡化设备全球设有海水淡化厂1万多家,近1/40地区的世界人口靠淡化海水作为饮用水,目前已形成以多级闪蒸、低温多效和反渗透为代表的三大海水淡化主流技术。中国海水淡化技术已进入加速发展期,主要采用低温多效和反渗透技术淡化海水。2010年日产淡水60万t,成本相对较高,淡化海水价格从6元/t到10元/t不等,影响了其推广和应用,沿海居民用作饮用水的仅占海水淡化工程供水总量的13.6%,从区域分布看,在建和待建的多个海水淡化项目,大部分集中在浙江、浅谈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山东、辽宁、大连、天津等地,到2020年,海水淡化量将实现250万~300万t/d的目标。海水资源非常丰富,海水淡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技术和设备问题,笔者认为,国家和政府可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提高海水淡化技术,这具有良好的前景。3.6加速建设海绵城市前文已经提到,目前极端天气频繁,一方面是城市内涝严重,雨洪管理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安全隐患,比如今年的百湖之城武汉就遭受了严重的灾害;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城市缺水严重,水资源供应严重不足,随之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在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净化的“海绵城市”。无疑,“海绵城市”建设是修复城市水生态的一条路径,能够解决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面临的水资源日益加重的生态危机。建设海绵城市也是解决水资源永续利用、寻找雨水出路的必由之路,其前景和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3.7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资源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水资源危机己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水资源危机日益严峻情况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资源立法并加大节水执法力度,运用法制手段严格规范、约束和治理用水行为,引导正确的用水理念,将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必要途径和有效突破。因此,必须调整水资源立法思路,改进立法机制,逐步健全完善水资源法律体系,以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和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认真研究并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真正解决水资源配置问题,解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4结语当代中国水资源日益短缺,,水环境持续恶化,已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可以再生,却不能增生;水可用于洁净,但不能自洁。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用生态破坏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