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新教育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创新教育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区教育局、督学责任区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团结协作和努力拼搏下,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质量为中心”的办学思想,秉承“诚·爱”教育理念,努力将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主要途径。我校是百年老校,是创新教育的前沿阵地,乘新课改这股强劲东风,努力提升学校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内涵特色,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现对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的思路与措施情况汇报如下:一、把学科建设摆到学校的重要地位。(一)我们坚持:文化立校、科技立校、创新立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学科建设。一是提炼团队精神,凝聚教师心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团队建设,制定出台了年级组考核方案,各学科级部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课堂教学分实施整体评价,组织了“诚·爱”班主任论坛,以此凝聚教师的心气,提升团队的战斗力,促进创新教育教研氛围的行成。二是建立共同的发展目标,激发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心。制定了新一轮学校四年年发展规划,形成了以德立校、师资强校、科研亮校、特色名校、质量兴校的可持续型发展思路。建立了共同的发展目标,激发教师了发展的愿望、责任和信心,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学校的创新教育建设。三是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去年暑假,学校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投资近四十万元对两座教学楼进行了内部修缮,并进行了文化版面的更新,逐步实施了楼内隐性课程建设,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技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活动室的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活动室的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网络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已装备一新。同时投入资金建设了录播教室和创客教室一体的一室多用功能室(天气回暖后就动工),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基于做到创新教育“环境化”。(二)成立领导小组,精心部署创新教育工作。早在前期的工作中,学校就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的创新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的需要。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把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此后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成立三马路小学创新教育领导小组。校长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学校工作为创新教育工作开绿灯。(三)打造科学型教师队伍一流的学校既要有一流的设施,还要有一流的教师。“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勤于动手”的榜样。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学习与科技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经验,努力转变观念,不断钻研科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技育人本领,激发服务学生热情,热爱科技教育,争当科技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2.专家引路,培养骨干。学校积极与区内外教育专家取得联系,经常向他们请教或邀请他们来校作学术报告,来校把脉会诊,指导培养教师开展科技活动,同时组织有关教师参加科技类进修和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形成了一批科技教育骨干,有了这样一批科技教育的领头雁,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创新教育工作。3.科研导航,开发科技资源。为了丰富科技内涵,整体推进学校创新教育工作,学校大兴教学改革之风,倡导以研兴校,以研促教,教科室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科技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根据科技思想,围绕科技目标,研究本岗位、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分析开发科技资源,找准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科技方案,并加强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所有学科的渗透,目前,一大批教师在科技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成长,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科技型的教师队伍。2016年我校申报了2项区级创新课题,其中张世珍老师的课题被推荐为市级创新小课题。二、加大教学研究力度,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日常开展各类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充分利用好每周的“集中教研”时间,开展讲课、评课活动。课堂研讨活动的扎实开展,带动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师对于创新教育的驾驭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微课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充分利用微课的便利和其短小等特点,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比如微课与科学、微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等等,我校先后有宋亚萍老师、李洁老师的科学微课获得区级奖励,史文萍老师制作的微课获得国家级奖励,李晓明、李洁老师制作的微课在潍坊市微课大赛中获奖,同时史老师的教学法《综合实践活动的微课教学开发及实践研究》被推荐到市里备案。三、因地制宜,以生为本,让课程迸发生命的活力。一是提高国家、地方课程实施质量,落实基础育人目标。构建起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的富有实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模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中的科学、品社、综合实践、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进行整合,整合以后以主题的形式落实,以学生的探究、体验为主,注重课程管理、能力培养、小组合作、安全教育等方面,我们不做的简简单单的课程叠加,也不做拼盘式的课程,而是基于这些学科的课程目标,在充分解读目标的前提下先进行目标的统整,既保证课程实施的丰富多彩,又保证课程目标的充分落实。《茶的学问》、《安全伴我行》、《零食与健康》等在市里的主题课程教学成果展示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二是科学规划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挖掘校内外资源,构建多样化创新活动平台。为了让孩子有更丰富生活体验,我们充分挖掘本地的课程资源,带着孩子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开展了活动,我们建立了红色博物馆、坊茨小镇、玉泉洼、碳矿博物馆等基地,按照时间及教学需要每年四月份我们组织“探坊茨魅力,感百年文化”的坊茨小镇游、五月份“探寻煤的足迹”煤矿博物馆参观活动、六月份“走进玉泉洼”现代农业种植园等。完善学生闲暇课外教育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体验的舞台,为师生搭建展示、发展特长的平台,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播撒诚·爱的种子》获得省课程资源一等奖,《探访德日式建筑群》获得省课程资源二等奖,《探坊茨魅力感百年文化》获得区级一等奖。2.以体验教育为主线,做好节日课程。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以体验教育活动为主线,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特色校本活动,开展了体育节、母亲节、清明节、科技节、英语节、艺术节、读书节等一系列的校本节日课程,提高校园、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幸福指数,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3.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社团活动。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社团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每天下午校本活动时间全面落实校本课程的选修,打造精品社团、精品活动课程,做到有序组织、定点定人,广泛开展各类选修科目(社团活动),使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开设了各科技兴趣小组,如:环保设计社团、电脑创客社团、手工创客社团、创新实验社团、书法社团、七巧板社团等。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我校节目参加了山东教育电视台的录播演出,英语素养展示、经典诵读、艺术展演等活动均获区优秀组织奖,在全民运动会中,我校男、女队分获团体总分第四、第六名,在11月全区学生创新实验比赛中,张世珍老师辅导的我校代表队获全区第一名,并代表坊子参加了潍坊市的比赛。一年来,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我校学生在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征文、绘画、文艺演出、经典诵读、学科素养展示、实验大赛、电脑制作等各类竞赛中获省市区级奖近200人次。4.开展系列科技活动。(1)开展科技创新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学校把科技教育纳入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崇尚科学、传播文明”、“青少年健康”读书活动,力求使活动系列化,在普及读书的基础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推动科技教育活动,广大学生踊跃参加,提高了读书教育的质量,在“崇尚科学、传播文明”读书活动中,多位同学获得一等奖。(2)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节。我校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科技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每位同学提供展示个性风采的舞台,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科技节。在科技节期间,学校开展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科技手抄报、网页制作比赛、科技调查等系列活动。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同学们尽情施展科学才华,他们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把我校的科技教育推向高潮。(3)进行科学实验创新竞赛活动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在开齐上好实验课,保证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外,学校重视各学科的竞赛活动,发挥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让各类优秀学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知识的乐趣,校内赛事活动频繁,涉及面广,同时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区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同学们参与面大,获奖等级高。历年来,我校的在区创新实验大赛中名次都比较好,连续三年获得区第二名,尤其是去年11月全区学生实验创新比赛中,张世珍老师辅导的我校代表队获全区第一名,并代表坊子参加了潍坊市的比赛。5.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超学科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基于我们已有的课程整合经验,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结合每个节日所处的季节特点,分别构建了四个主题:一是春满人间正清明;二是仲夏时节话端阳;三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四是瑞雪飘飞年来到。每个传统节日都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教育价值。如果我们挖掘每个节日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资源和核心价值,构建起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的节日文化与基础性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活动的实施主要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模式,包涵探究、交流、分享、审美、创新等元素。以体验、探究教育为基本途径,融入传统文化理念,体现趣味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和艺术性,实现跨学科的整合。这次的超学科整合实验仅仅是我们实验的一个起点,后面学校的许多活动也会围绕某一个主题以整合的方式开展,以此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体验和经历。但是我们也不会盲目地进行整合,有些确实不适合整合实施地,我们仍然会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今后工作的思路:一、加强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创新教育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科技教育的实效,争取形成广泛的共识,进而形成科技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创新教育工作。二、加强对科技创新教育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普遍提高教师从事科技创新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三、加强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常规管理,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的校本开发,走出一条符合三马路小学特色的创新教育之路。2017.2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