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缘起、国际比较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框架建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缘起、国际比较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框架建立研究课题批准号:DGB010605课题级别: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科分类:教育发展战略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1月课题负责人:王民北京师范大学主要成员:蔚东英、钱丽霞、史根东、杜广慈、王丽、亨瑞、李滢、杨德军、王巧玲、陈红、霍志玲、袁晶、丁志军、仁青措、李红秀、胡静、刘蕴丽2研究总报告1研究目的及意义1987年4月,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布伦特兰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之后马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1987年8月,在前苏联莫斯科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国际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议”中,首次提到了在可持续发展中环境教育及其培训的重要性。1991年,WCS发表了《关心地球——迈向可持续生活的战略》,重点强调了教育在实现可持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环境教育应该能够使公民了解、认识并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WCS率先指出环境教育应重新定向,迈向“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因此,它要求重新界定环境教育的含义,充分考虑造成当前环境问题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原因,并正式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核心目标:“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都应该过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个人、社区、国家、以及整个世界,要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求人们在态度和行为方式作出巨大的改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21世纪议程——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进一步肯定了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目标和方向——构建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了实现环境与发展双重目标,教育的内容应该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它不断融合了许多新的内容,把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平、社会公正、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等各种重要的概念结合起来。综合这些思想,由此而形成了一种全面的、跨学科的、综合的学科教育,即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自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些国家积极地开展可持续3发展教育的研究工作。如美国1994年10月召开了“支持环境教育合作者国家讨论会”,与会人员达成了一致而又迫切的看法:扩展教育概念使之涵盖可持续发展问题,并联合商界、政府、教育界、非政府组织共商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出的挑战。大会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议程》。本项目在认真研究国际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体系和结构,使之成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当前中国的迫切性和实践意义。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要区别于单纯的环境教育、人口教育,而且还要体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性问题,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在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还要将研究成果进一步落实,真正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研究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可持续发展教育源于可持续发展运动,所以在讨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再次认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处在形成过程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改变,众说纷纭,存在着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的阐述。虽然各种说法不一,但国际上也有社会普遍公认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声明指出:“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而且决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环境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国际均等,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计划的轻重缓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4家的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保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再有,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人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以上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它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在发展指标上,不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经济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自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到不断地深化和拓展,人们试图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挖掘和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同时,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把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都考虑进来,力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全面的含义。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由人口、环境、经济、社会四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不仅如此,虽然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全球性的行动和战略,但其实施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文化、政治、自然条件等的不同,它们各自对可持续发展的看法和做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岩佐茂,1999)。发达国家主张保全地球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可持续发展首要的是要发展,以消灭饥饿和贫穷,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发达国家强调在优先考虑环境保护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环境、经济的协调方式;而发展中国家以发展为主,并与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远大,任务艰巨。首先要改变人们的认识,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教育便成为关键。“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是至关重要的”。《21世纪议程》指出:“目前对人类活动和环境内5在联系的意识仍然相当缺乏,提议开展一个全球教育活动,以加强环境无害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动”、“从小学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的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人类价值观的变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公众是否认识、是否愿意参与并积极参与,成为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公众的参与,可持续发展只能作为纸面上的东西存在,难以成为社会现实。而公众的观念和是否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育密切相关,是宣传教育的结果。可以说,宣传、教育和培训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人类不断地从认识到参与的发展历程中的中介环节。我国一些学者将可持续发展中教育的指标具体化为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三类。压力指标主要表现为就学人口比例、小学入学率、中学入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状态指标主要表现为适龄儿童的人学率、男女入学比例差异;响应指标主要表现为用于教育的开支占GDP的比例(张坤民,1997年)。就此来看,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也是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所认同的。近年来,“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多次成为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中的几个主要论题之一。国际社会一致认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柱,是支持其他领域,例如科学、技术、立法和生产领域取得进步的关键。《21世纪议程》这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件,有两个词语出现的次数最多,一是可持续性,二是教育。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可以培养人民评估和处理他们所关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善待环境的道德观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公众有效参与的技术与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关心地球:可持续生活的一个策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提出了可持续社会的9条基本原则,其中有两条原则与教育密切相关:改进生活质量;转变个人态度和行为方式。作者认为,要提高生活质量,优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要使个人接受能够认识到自身潜能的教育,掌握能够贡献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在本世纪末,世界各国至少要达到这样的目标:①为所有儿童普遍提供初等学校教育;②确保中等学校的人学率达到6较高水平;③降低成人文盲比例。同时,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检视他们的价值并改变他们的行为,使得个人的价值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相容。因此,必须要借助于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来传播有关信息,使得可持续社会所需要的政策和行为得到理解和阐释。总的说来,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产生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具体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它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手段。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些文件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全球共识。从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全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得以共识和普遍认同,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的重要性被一再肯定,于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EFS)成为必然趋势。环境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中,开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之指导下重新定向,由此开始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时代”。1996年3月,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向克林顿总统递交了《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一种新的繁荣、机会和健康环境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确保所有的美国人平等地享有使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了解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概念的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确保可持续的意识、知识和了解成为国家和国际意识形态的主流,让国内主要的机构参与促进可持续舆论建设的对话,培养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以及参与个人工作和集体事务的技能、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美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非常注重人的参与,“不仅是孩子,而是所有的公民”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而且还强调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参与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事业之中。在向总统递交报告的基础上,美国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六个核心主题:终身学习、跨学科教学、系统思维、合作、多元文化、赋予权利。早在1993年,英国学者TimothyO’Kiordar就给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了阐7述,即“在全人类中建立一种意识,一种全球关系的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JohnHuck则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有效地参与当地、国家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人们更为平等的、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使人们认识到地球上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活动与决策在现在和将来对资源,对当地社区及全球,以及整个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1998年2月到8月间,英国连续六次开展了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论坛。1998年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讨论会——1998年年度报告》(EducationDevelopmentEducationPanel)给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定义是:“关于为维持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后代人的生活质量的必须的学习;是关于是个人、社区、团体、商业、和政府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