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教育课题实验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垫江县五龙桥小学“学生好习惯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习惯,就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觉地、经常地、反复地去做了。”好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行为。好习惯教育就是培养少年儿童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人生中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多一个好习惯,就一多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的本体价值: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中提升生命质量,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好习惯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基础教育阶段是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这是学生德育教育最有力的抓手,也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应当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施教时期,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通过好习惯教育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发展的潜力。三、此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这里的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好习惯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关于培养好习惯的理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它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四、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和拟创新点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追求内涵发展,创建自己的教育特色和办学品牌。不少学校虽然注重特色教育,但所实施的特色教育只能福及部分学生。而我们更提倡和追求创建一种让全体学生终身受益的特色教育。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递进式的全方位的好习惯教育,就使学校德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和长效性,达到真正为全体学生终身着想的终极目的。实施“好习惯”教育的推进思路可概括为“一种理念”、“两块平台”、“三大习惯”、“四全育人”、“五个为主”。一种理念:即让每一个学生具有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两块平台:即课堂教学改革平台和素质训练发展平台相辅相成;三大习惯:即强调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习惯;四全育人:是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五个为主:即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办学的指导思想可为:实施好习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做事和学习习惯;提出“好习惯”教育的具体目标——讲文明、会感恩,爱读书、善思考,勤实践、能创造等;并以“好习惯兴教,好习惯兴校”为学校发展战略。五、课题研究对象五龙桥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实施好习惯教育要从宏观上明确最低目标与终极目标。最低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思维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习惯是人体中的软件系统,在这个软件系统的使用下,人的许多行为与思维活动将处于一种不假思索的下意识状况,从而使大脑得以解放出来,集中到自由创造的方面上来,最终激发大脑的潜能。)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好习惯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好习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讲科学,其内容要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内容规范化方面:狠抓具体的行为规范,如《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此外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虽是针对全体公民而言,但对少年儿童也很重要。这些行为规范与守则还不是行为规范的全部内容,但对少年儿童应该养成的习惯已经具有重要性指导作用。而且这些规定都是一些最起码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有下限没有上限,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没有止境的。内容细目化方面:提出的要求要近——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小——要求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实——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总之,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内容序列化方面:必须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易到难,由低入高,按照科学的序列计划出具体的时间和内容,要做到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低年级的学生应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爱劳动习惯和爱惜物品习惯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应注意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勤俭朴素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自信的习惯、独立性与坚持性的习惯、勇敢的习惯、自制的习惯、适应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八、好习惯教育的基本方法(一)突破法。“突破口”如同针灸中的穴位,找准了它,好习惯的养成指日可待。用学生的长处作为“突破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二)榜样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择适合孩子的高度目标,是运用榜样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三)体验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不让他人代劳”是一项重要原则。(四)情绪疏导法。帮学生做好情绪疏导,使其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很有必要。(五)反复训练法。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要注意以兴趣调动训练的积极性;训练必须严而又严;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六)层次目标法。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在要求、水平、层次上要有差异。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分层次确定目标;目标分解要具体。(七)行为契约法。行为契约主要是针对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是双方经过谈判,共同协商而形成一种对双方行为都有约束力的书面约定。要遵循彼此尊重、相互制约、要求详细的原则,最好以书面形式出现,涉及到的成员应人手一份。(八)环境改变法。环境是一种影响,不同的环境能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注意给学生带来良好的环境。(九)父母言传身教法。“父母是天然的教师”、“欲教子先正其身”。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就是对孩子进行无声的习惯培养。(十)家庭环境熏陶法。良好的家庭环境应是:有高尚的精神情趣;有浓厚的学习气氛;有团结、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有良好的家长教养态度;有严格的生活制度;有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等等。(十一)代币法。拿好行为“购买”奖励,有利于刺激的孩子保持良好行为的积极性,使良好行为的持续出现成为可能,最终导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初期可以采用一些物质奖励,越到后期,越要注重精神奖励的强化。(十二)以好代坏法。从正面避开坏习惯,由反面入手,培养一种新的好习惯,逐渐取代坏习惯。(十三)家校合作法。学校、家庭必须达成共振。最重要的是注意教育标准的统一,同时也注意教育方法的一致。(十四)家庭会议法。家庭会议不仅是实现良好沟通的重要手段,还能调动全体家庭成员的力量,使孩子的习惯培养变得更为顺利。(十五)持之以恒法。习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养成的,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作为基础。必要的、严格的、持久的训练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经之路。九、好习惯教育的基本做法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一个人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靠无数连续的行为过程、行为结果积累起来的一种文化、一种形象。因此,得有整套的做法。具体来说是明确思路、细化管理、精心设计、全面实施、层层推进、多元评价、家校合力,注重“好习惯”教育的序列化和系统化,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网络。首先,在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方面,可确定校训为: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并将之镏金镶嵌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设立“好习惯教育名言廊”,多幅名言时刻提醒与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校歌《好习惯伴我成长》,全体师生都能唱;具体到作业本、教室、走廊、黑板报都与“好习惯”教育有机联系起来;家长会、学生会、教师会都与“好习惯”教育相关,让“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8个字时时处处刺激着全体师生的神经系统。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具有自己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安排必要的课时,设置“好习惯教育课”和“好习惯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好习惯教育的总体目标,根据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开发出符合本校好习惯教育实施目标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各年段以行为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作为推进好习惯教育的一个长久有效的载体。又次,通过班集体的集中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组织开展有关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等教育活动,推出“好习惯星卡”激励制度和“新三好生”(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会是好公民、在家庭是好孩子)“三轮评价法”的特色评价体系,让学生深入理解学校的文化要求,使好习惯教育摆脱单纯的说教、枯燥的训练,使学生乐于参与。再是,突出“学会学会”这个核心习惯,切实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是智力习惯)。最后,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并开辟多种沟通机制,突出建设“小手拉大手”的工程,更新家长观念,调动家长积极性,让广大家长在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同时,也让学生将在校的良好习惯带到家庭辐射到社会。好习惯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个教育过程。我们应当用心思考、精心践行、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应当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去做那些可能短期见不到效益的事情。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始终如一、不懈追求的目标。十、课题实施步骤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三年(2011年5月——2014年4月)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制定研究方案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广泛收集资料,确立实验课题,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确立研究对象,组织课题实验队伍,完成实验方案,申请立项。(二)课题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实施实验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实施计划,认真落实实验方案中的各项措施,并重点突破.开展各种研究活动,提高研究水平。不断总结经验,作好资料积累。(三)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4月):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作好实验效果的调查总结工作,完成课题实验结题报告,整理好实验过程资料,申请结题验收。十一、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一)、课题领导小组名单:组长:胡中良(五龙桥小学校长,课题负责人)副组长:郑修成(五龙桥小学校长副校长)陈武元(五龙桥小学校长副校长)成员:唐克刚(教科处副主任,课题主研人员)王才全(教导处主任)康彩英(幼儿园园长,音乐教师)梁远兵(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课题主研人员)李自波(后勤出纳)(二)、课题指导小组名单:贺恩民(教委教研室领导,课题研究专家)杨正军(教委教研室领导,课题研究专家)高斯成(周嘉片区督学)陈德谦(永安镇教管中心主任)曾厚明(周嘉片区教研组负责人)李崛起(周嘉片区教研组教研员)胡红玲(周嘉片区教研组教研员)(三)、课题研究人员:胡中良(五龙桥小学校长,课题负责人)陈五原(五龙桥小学副校长)唐克刚(教科处副主任)梁远兵(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课题主研人员)刘云奎(中段班主任)朱春梅(中段班主任)黎先槐(中段班主任)高显元(低段班主任)李阳兵(高段班主任)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