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讲座自1998年开始在各种场合演讲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不同于“经济增长”的概念,它比“增长”广泛得多。到目前为止,关于“发展”还未有完全一致的意义,但如下定义较权威:发展——在生活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数不上升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增大的条件下,一国实际人均收入的长期增加过程。一般地,还有人将“发展”理解为除人均收入增长外,教育发展、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应包括在内,但这些因素一般都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故上述定义较本质地刻画了“发展”的实质。注:上述定义中特别强调了分配的平等问题,故若社会在增长过程中出现了较严重的两极分化,则其发展的程度要大打折扣。2.什么是“可持续”这一问题是极难解决的,目前,国际上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争论主要是难以在“可持续”定义上达成一致意见。不同学科(经济学、生态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环境学……),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学派都对“可持续”给予不同的定义。下面给出几种较主流的定义:(1)生态学定义2可持续——维护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可持续利用。生态支持系统——农业系统,森林和海岸,淡水系统,它们的存在支持着生命的存在与发展。(2)环境学定义定义——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应局限在环境可自净的范围以内,要求人口和经济增长应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3)主流经济学定义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目前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学派。到目前为止,主流经济学中在可持续发展发表意见最多的是MIT的诺贝尔奖得主Solow。主流经济学强调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三者间的可替代性,认为某些生态要素的破坏(如物种灭绝)并不一定会对人类未来生活产生损害,因为其它生态要素和资本,人力资本可以替代它们的功能。设mK、nK、hK分别是人造资本(机器、设备)、自然资本(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知识、技术)。总资本hnmKKKK定义:可持续0K即K不下降当nK下降时,若mK、hK上升,则可能有K上升,故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时,若mK、hK对其加以补偿,则仍然有可持续。(4)非主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定义伦敦环境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学者认为: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通常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如海中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泥巴,若小鱼和虾虾被人类活动灭绝了,则大鱼也会饿死。又如森林中生态系统中是互补的,若树木被砍光了,则森林中的动物也会死去,还会出现水土流失。因此,他们认为:nK不能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否3则生态系统不能恢复,故定义:0KKKKKnnn是某一最小(5)热力学学派定义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位著名学者Daly。他认为:由于地球系统的有限性(资源有限),故它能容纳的人类活动规模是有限的。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物质和能量的完全循环利用是不可能的,故人类活动总是使有限能量不断耗散。为了在有限的地球上使人类尽可能存在较长的时间,人类应使能量耗散速度极小化,这就要求将人类活动规模控制在极小范围内,具体就是——人口和经济的零增长,称为稳态经济(Steady-Stateeconomy)。该学派排除“数量型”发展,强调在零增长中进行“质”的发展。(6)社会学定义社会学家更广泛地关注文化、制度、传统技能的可持续性。如Barbier定义为:维持理想的社会价值、传统、制度、文化或其它社会要素的能力。Brown认为:社会可持续是社会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及政府(法律)等的正常运行与存在。Tisdell认为社会可持续是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可持续,而Norgaard又增加了文化可持续、包括价值观念与信仰系统的可持续。(7)伦理学定义伦理学家认为地球是属于人类不同代人的,因此我们当代人应将地球完好无损地交给后代,后代又完好无损地交给后代的后代……等等。当代人(任何一代人)都无权破坏地球。可持续意味着不能损害环境。(8)WCED(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定义鉴于定义众多,有必要统一,WCED于1987年在著名的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给出了目前最为权威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为满足当前需要的发展以不损害未来各代满足他们自己需的能力为前提。该委员会指出“不损害未来各代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等价于维持生4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适当水平。WCED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满足社会在就业、食品、能源、水资源及卫生方面的基本需要,将人口控制在可持续水平上,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在决策中将环境与经济学相结合。重构国际经济关系。3.评论尽管目前还没有科学上完全一致可接受的可持续发展定义,而WCED定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上的定义而非科学定义,但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同时又成为诊断国家健康运行的标准。学者们一致认为这一概念存在深刻的哲学背景、社会背景乃至心理背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泛爱的责任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去创造和谐的世界。人与自然的互为协调、协同进化、人与人的和衷共济、平等发展、利己利他的平衡,当代后代的协调,自助互助的公信、自律互律的制约……凡此等等,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框架、还原了中华先贤的理想范式。从乌托邦式的人类终极目标、复归到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现实,使人类对前途的暗淡心理为之一扫,一种积极的“谨慎乐观”的理念逐渐廓清,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并经过长期痛苦的反省,形成了世界上不同社会、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群体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共识。二、可持续发展规范产生的历史背景工业化以来,人类物质文化进步的同时使环境遇到巨大的破坏。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温室玻璃让90%的阳光(短波辐射)通过,但却吸收90%波5长在2000nm以上的长波辐射,从而提高温室温度。工业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对短波辐射无影响,但却大量吸收长波辐射,类似温度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使人类面临灾难。如一些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市也会淹没,由于全球经济在沿海城市中的比值较大,故对经济的破坏大,另外导致气候混乱,自然灾害增加。2.臭氧层耗损电冰箱、冰柜等制冷装置的工作体、泡沫发生剂、溶剂、雾喷剂及消防灭火剂中的人工合成氟氯烃可上升到平流层,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不断分解出促进臭氧分解的催化剂——氯原子,一个氯原子可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从而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将使人类失去臭氧保护层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得皮肤癌,农作物也会减产。3.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物种灭绝地球上现有800万—3000万种生物,其中为科学家定名的仅占1/3至1/2。大约有2/3的物种在热带及亚热带。热带雨林约有1/2的全球物种,目前,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而开发热带雨林导致生物品种日益减少,每天消失一种物种(一说每天消失40个物种)。若如此发展下去,25年后地球上将消失1/4以上的物种。有鉴于此,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重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因为历史上有先例,环境灾难导致一个社会灭绝,如古代的苏美尔文明(两河流域),地中海的是腓尼基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等都是因环境灾难导致其出现战争且最后的消失的。人们也许还知道南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吧!它上面耸立着许多被认为是外星人杰作的石像。已经弄清,复活节岛上的社会就是因过渡开发资源而消失的。于是,学者们担心人类未来也会因环境灾难而出现文明消失,开始提出各种新的发展观。6从60年代开始,博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福雷斯特提出“动态平衡经济”,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戈得斯密发表《生存的蓝图》,舒马赫提出“小型化经济”,Daly提出“稳态经济论”,塞尼卡和陶希格提出“补偿论”,戴维斯提出“环境奢侈论”、其它还有“国家调节论”、“社会改造论”和“新发展哲学”等,形成了早期的各种环境哲学和环境经济流派。它们的主要宗旨是力图改变以往人类视经济增长为好事的片面看法,试图建立人类长期发展,兼顾各代人利益的新发展观。但这些流派中存在各种极端主张:如《增长的极限》认为人类应停止经济增长,否则世界将出现灾难,但乐观者却持相反观点,如《没有极限的增长》、《资源丰富的地球》、《今后二百年》等认为:地球上有足够的资源供经济发展所需,只有增长能够提供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经费。到了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正确的发展模式不是某一极端选择,而是使经济增长与自然取得和谐一致。在8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一些国家就开始使用“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词句。如“勃兰特报告”及经合发展组织的一些出版物就较早地使用过这一词汇。但其含义均不同于我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谈及连续若干年的发展而使用的“持续发展(Sustaineddevelopment)这一概念(目前国内仍有许多人混淆这两种概念)!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又称布伦特兰委员会)经过三年努力,发表了第一个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系统的阐述。该报告一经出版,立即在世界各国引发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热潮。1992年在巴西里约召开了联合国环发大会,178个国家派出了高级政府代表团参加。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高度凝聚了当代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结晶。之后,美国于1993年成立了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PCSD),我国于1992年9月批准了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了我国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目前将“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定为21世纪的二大7战略,近年来,开罗会议、巴黎会议又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问题。需要指出,我国也属严重环境污染的国家之列,资源耗竭也十分严重,如全国430个“建制市”中,缺水城市有185个,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全国严重退化的草地面积达6700万公顷。另外,大气污染、耕地减少、三废排放、森林锐减都相当严重。1990年冬天,兰州市曾因大气污染使兰州在美国的间谍卫星上突然消失了,中央情报局开始还以为是我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城市伪装”试验呢!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目前最权威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伦敦学派提出的“存量不变”理论,即可持续发展要求自然资本存量(资源、环境功能)保持不变(不减少)。1.伦敦学派理论伦敦学派:由伦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的学者(经济学家)构成,主要成员有:Pearce,Barbier,Markandya,Turner,Klassen,Opschoor,其中Pearce,Turner,Barbier是三大领头人。传统经济学认为,并非自然资本存量愈大愈好,他们定义一个“最优存量”如下:C=发展的价值B=总价值KNK*NKE8B曲线指自然资本给人类带来的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如资源使用、环境纳污)和审美价值。C曲线是因不能开发损耗自然资本而使经济发展受损而失去的福利,称为发展的价值。因此,C是保持自然资本存量代价(成本)。根据成本效益比较,*NK是净价值最大(净效益)的存量,大于或小于*NK的存量都不好,故*NK是最优存量。因此,若当前存量*NEKK,则减少自然资本存量是好的,故可以破坏环境。伦敦学派反驳传统经济学这一主张。他们指出,根据心理学最近的研究,人们对已有的失去的估价大于未得到的东西的估价,故B曲线在EK处折断。故必有*NEKK,故保存现有存量是最优的。2.最小安全标准(SMS)由Ciriacg——Wantrup(1952),Bishop(1978)提出的SMS最近仍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占据重要位置,其中心思想是:除非保护自然资本不受损害的成本大得令人不可接受,就应避免对不可逆KNK*NKE=9自然资本的损害。例如,有一块土地,它有两种潜在用途,即开发(D)和保存(P)。若D发生,则保留P的效益PB就永远失去。保留的效益PB是未知的,下面用Y(Yes)刻画存在保留效益,N(No)记不存在保留效益,假定开发D的效益DB已知。下面是博弈矩阵。YN最大损失DBPOBPPBD-BPBD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