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初唐诗歌第一章初唐诗歌初唐诗歌发展概况“初唐四杰”——唐诗的“始音”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初唐诗歌发展概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过渡: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创作宫廷化、贵族化,多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诗作格律工整,词藻华丽,风格绮错婉媚,因其位显,时人多仿效,世称上官体。“上官体”一、初唐诗歌发展概况创新:“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沈宋”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转变了唐代诗风。张若虚、刘希夷在唐诗意境创造上的探索二、“初唐四杰”——唐诗的“始音”二、“初唐四杰”——唐诗的“始音”“四杰”是高宗、武后年间的一个创作群体,一个有影响的革新诗派。时称“王杨卢骆”。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四杰”以一种自觉的意识改革文风,反对纤巧绮靡的宫廷诗风,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旧唐书·文苑·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以为然”“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成就。题材与主题的拓展气势与风格的改变表现形式的创新和完善在诗歌内容方面,“初唐四杰”突破了宫廷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诸如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情,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主题与题材的拓展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诗王勃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描写帝王公侯、将相以及豪门子弟、任侠少年、倡家乐伎等各类人物的生活,展现了长安繁华兴盛的社会风貌,描写并批判了豪贵们的骄奢淫逸。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不平。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杨炯《王勃集序》:“(勃)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竟为雕刻。糅之以金玉龙风,乱之以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初唐四杰”具有变更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并且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他们的诗歌具有一种慷慨激越的情感、刚健壮大的气势,洗涤了宫廷诗歌的贫弱浮华。气势与风格的改变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在诗歌形式上,“初唐四杰”为唐诗的体裁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探索和实验着新的语言节奏和章法形式,以表现新的精神气象。五言律诗在他们的探索中趋向于成熟,并初步定型;他们的七言歌行立意创新,使篇幅增大,以扩展诗歌的艺术容量;在章法、句法乃至用韵上力求变化,以活跃的节奏表现激荡充沛的情感。七言歌行获得改善与发展。表现形式的创新和完善“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初唐四杰”初唐四杰的诗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六朝诗风的影响,但他们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初步的革新,改变了唐诗的面貌。推动了诗歌的健康发展,在唐代诗歌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开启了盛唐之音。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陈子昂是初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继“四杰”之后,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革新。著名的《修竹篇序》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三、陈子昂与唐诗风骨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陈子昂《修竹篇序》三、陈子昂与唐诗风骨陈子昂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的优良传统,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社会政治倾向。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革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对扭转有唐一代诗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诗歌主张的具体实践。“感遇者,感于所遇也。”(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感遇诗》非一时一地所作,随遇兴感,陆续写成。《感遇诗》三十八首全是五言古诗体,内容可分三类:1、借古讽今,继承左思的《咏史》。2、感伤身世,继承阮籍的《咏怀》。3、感慨时事,继承陶渊明的《饮酒》。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其三十五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其三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诗咏兰若,前四句赞美兰草、杜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感叹其芳华之摇落。托物寓意,纯用比兴,寄慨遥深。以兰若之丽质风采喻诗人自己高洁品行与出众才华。以兰若芳华的零落喻诗人遭受压抑,年华流逝而壮志未酬的命运,从而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苦闷忧伤含蓄地表达了出来。风格清新,用词不炼饰,于平淡处见精警。写法特色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蕴深厚:交织着诗人缅怀前贤、吊古伤今的感慨,天地无穷,人生有限的浩叹,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悲哀,理想破灭、怀才不遇的苦闷。境界开阔,格调雄浑,苍凉悲壮:以无限的时间和无穷的空间为背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独激愤的诗人形象,意境沧凉浑茫。艺术表现上区别于一般的登临之作,没有藻饰和刻画,脱口而出、激情四溢。句法独特,音情顿挫采用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音节抑扬变化。《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清黄周星说:“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神。”陈子昂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彻底清除了南朝诗歌与唐初宫廷诗的弊病,为唐诗注入了生命力,完成了诗风改革的使命。后人对陈子昂评价很高。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杜甫《陈拾遗故宅》:“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黄周星《唐诗快》:胸中自有千古,眼底更无一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八:“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