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创新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6-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市场监测及发展策略咨询报告【出版日期】2015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超链】报告摘要及目录报告目录:第1章: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概述1.1产学研合作的概念与内涵1.1.1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概念(1)关于产学研结合的定义(2)关于产学研合作的定义(3)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定义(4)产学研合作概念的延伸1.1.2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内涵1.2中国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1.2.1我国产学研结合发展历史1.2.2中国R&D经费增长情况分析1.2.3企业研发投入分析1.2.4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分析1.2.5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现状第2章:中国产学研合作的环境分析2.1产学研合作政策环境分析2.1.1产学研合作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2.1.2产学研合作地方法规条例及政策2.2获取产学研合作优惠政策路径分析2.2.1高校获取产学研合作优惠政策路径分析2.2.2企业获取产学研合作优惠政策路径分析2.2.3科研机构获取产学研合作优惠政策路径分析2.3产学研合作经济环境分析2.3.1行业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2.3.2行业相关经济环境分析2.4产学研合作其他环境分析2.4.1技术创新环境影响分析2.4.2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影响分析第3章:中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选择分析3.1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发展阶段3.1.1线性合作阶段3.1.2简单网型合作阶段3.1.3联盟合作阶段3.1.4复杂协同网络合作阶段3.1.5产学研合作的演化机理3.2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比较分析3.2.1传统模式3.2.2联合模式3.2.3产学研外部一体化模式3.2.4共建模式3.2.5教育模式3.2.6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3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3.3.1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1)合作模式选择的模型构建(2)合作模式选择模型的启示3.3.2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3.3.3产学研合作中伙伴选择分析第4章:产学研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4.1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方法4.1.1复杂协同网络下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1)模糊评价法(2)层次分析法(3)数据包络分析法4.1.2合作管理角度下的合作方绩效评价(1)合作管理角度下的合作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合作管理角度下的合作方绩效评价4.1.3相对生产有效性角度下的组织绩效评价(1)相对生产有效性角度下的企业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相对生产有效性角度下的学研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区间数据包络综合评价模型(4)相对有效性分析4.2产学研合作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分析4.2.1风险管理的内涵与方法介绍4.2.2产学研合作风险评估(1)风险定义(2)风险识别(3)风险估计(4)风险评价与决策4.2.3产学研合作风险控制(1)风险监控与预警(2)风险对策4.2.4产学研风险交流第5章: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借鉴5.1美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5.1.1宏观科技管理体系5.1.2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1)科技工业园区模式(2)企业孵化器模式(3)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5.1.3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5.1.4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启示5.2英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5.2.1宏观科技管理体系5.2.2英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1)联合教授模式(2)创业型大学模式(3)教学公司模式5.2.3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5.2.4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启示5.3德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5.3.1宏观科技管理体系5.3.2德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5.3.3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5.3.4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启示5.4法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5.4.1宏观科技管理体系5.4.2法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5.4.3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5.4.4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启示5.5意大利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5.5.1宏观科技管理体系5.5.2意大利的产学研合作模式5.5.3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5.5.4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启示5.6日本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5.6.1宏观科技管理体系5.6.2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1)共同研究中心模式(2)委托研究模式5.6.3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5.6.4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启示5.7北欧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5.7.1宏观科技管理体系5.7.2北欧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5.7.3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5.7.4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启示5.8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国际经验比较分析5.8.1国外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比较5.8.2国外产学研合作创新政策比较分析5.8.3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比较分析第6章:以高校或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6.1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6.1.1中国高校科技研发现状(1)高校科技研发人员(2)高校科技研发经费(3)发明专利6.1.2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成效(1)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产出(2)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6.1.3中国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困难和障碍(1)高校传输知识的传统模式局限(2)高校对产学研合作的需求与目标不明确(3)高校缺乏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6.2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分析6.2.1技术转让模式分析(1)技术转让模式可行性分析(2)技术转让模式实效性分析6.2.2自办产业模式分析(1)自办产业模式可行性分析(2)自办产业模式实效性分析6.2.3校企合作模式分析(1)校企合作模式可行性分析(2)校企合作模式实效性分析6.2.4大学科技园模式分析(1)大学科技园模式可行性分析(2)大学科技园模式实效性分析6.3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6.3.1斯坦福大学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1)学校科研现状(2)学校产学研合作路径(3)学校产学研合作实效性6.3.2牛津大学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6.3.3剑桥大学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6.3.4柏林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6.3.5早稻田大学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6.4国内高校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6.4.1清华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1)学校科研体系分析(2)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学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6.4.2复旦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1)学校科研体系分析(2)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学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6.4.3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1)学校科研体系分析(2)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学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6.4.4同济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1)学校科研体系分析(2)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学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6.4.5山东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1)学校科研体系分析(2)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学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6.4.6中国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1)学校科研体系分析(2)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学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6.4.7哈尔滨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1)学校科研体系分析(2)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学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6.4.8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1)学校科研体系分析(2)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学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6.4.9中山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1)学校科研体系分析(2)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学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6.4.10南京大学产学研合作分析(1)学校科研体系分析(2)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学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学校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6.5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6.5.1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特征分析6.5.2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分析(1)项目的内容和形式(2)人才培养模式(3)实训基地建设6.5.3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案例分析第7章: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7.1中国企业产学研合作可行性分析7.1.1中国企业产学研合作动因分析7.1.2企业产学研合作有利因素分析7.2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7.2.1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的原因和特点(1)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的原因(2)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的特点7.2.2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理及价值分析(1)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理(2)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的价值分析7.2.3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合作机制、体制方面(2)利益分配方面(3)资金来源方面(4)管理能力方面7.2.4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研究(1)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1)企业属性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分析2)企业发展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分析3)合作模式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分析(2)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研究1)创业期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2)成长发展期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3)成熟期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7.3企业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7.3.1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学研合作分析(1)企业科研现状(2)企业产学研合作路径(3)企业产学研合作实效性7.3.2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分析(1)企业科研现状(2)企业产学研合作路径(3)企业产学研合作实效性7.3.3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分析(1)企业科研现状(2)企业产学研合作路径(3)企业产学研合作实效性7.3.4晶牛微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分析(1)企业科研现状(2)企业产学研合作路径(3)企业产学研合作实效性7.3.5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分析(1)企业科研现状(2)企业产学研合作路径(3)企业产学研合作实效性7.3.6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分析(1)企业科研现状(2)企业产学研合作路径(3)企业产学研合作实效性第8章: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与发展分析8.1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的概念8.1.1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的概念8.1.2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的战略意义8.1.3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的构建及运行与管理机制8.2国家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8.2.1国家高新区发展概况8.2.2国家高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分析(1)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的特点(2)高新区协同创新模型的比较分析(3)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8.2.3高新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可行性分析8.3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8.3.1园区发展综述8.3.2园区科技政策分析8.3.3科研平台建设情况8.3.4科技孵化器建设情况8.3.5重点产业培育分析8.3.6科技金融服务分析8.3.7园区招商引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