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集镇三小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我校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模式。一、全员育人:“两项制度”形成德育合力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和动员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德育合力“全员育人”体现在树立“全员参与”的大德育观.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和各有关部门都具备育人意识.承担育人职责,相互配合,交叉合作,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渗透协调、完整和谐的“大德育”工作体系和格局。学院通过夯实“两项制度”.建立起全体教职工互动、全校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从而使德育领域大大拓宽,作用大大加强。“全员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制度。学校强调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是教育者.包括行政和后勤管理人员。除辅导员外,要求全体教职工至少担任一个教学行政班的兼职班主任.结合自身的岗位职责发挥育人功能。班主任要通过与学生谈话、心理辅导和参与活动.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制度。学校积极探索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和齐抓共管的德育新机制党委办公室和组织部抓好“党员先锋工程”;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教育工作:学生工作系统着力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爱校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共青团充分发挥课外活动育人的功能.培育会做人的好青年,构建奋发向上、止于至善的校园文化。二、全程育人:“三位一体”贯穿德育全过程“全程育人”应用在大学生德育方面.就是要认真研究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基本规律.精心规划学生在不同层面或不同阶段的德育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进行针对性教育,把德育的内容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大学生德育的内容首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其根本就是做好“四个坚持”,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具备完善的人格、高尚的品质、全面的素养,成为“坚持社会良心、承担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坚守做人的原则和道德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模块.实现了“全程育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学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中“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要求.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思政类课。通过积极探索新途径和新方式.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时代性.在学生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教育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成为爱岗敬业、正直善良、奉公守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创新“三讲三心”明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第一”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结合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学院提出并大力推行“三讲三心”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正面思维,树立阳光心态。“三讲”即“讲诚信,讲礼仪,讲感恩”;“三心”即“对国家、人民尽忠心。对父母、长辈尽孝心,对同学、同事尽爱心”。陶冶了道德情操,形成了良好教养。三、全方位育人:“四个平台”、“六进工程”拓展德育空间“全方位育人”强调拓展育人的多维空间.着力于大学生德育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通过有形的或者无形的多种手段把德育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1.“四个平台”构筑“大德育”立体空间环境育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平台标志化的外化形态表达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学院在校园内修筑孔子像,并将三幢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忠孝”、“仁爱”、“信义”大楼,使学生在迈入校园、走进教学大楼时就能深切感受到“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明德明志教育。校园物质文化以制度育人:学生行为规范制度平台。把大学生德育的要求细化为学生行为规范,有助于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文明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制定“学生学习生活十条戒训”,形成“文明习惯八要八不要”等.积极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育人:学生明德实践教育平台。开展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多层次的明德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坚定信念、服务群众.“国旗下的忠心”升旗仪式等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2.“六进工程”深化“大德育”实施路径为促使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转化思想.达到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责任感的目的.学院创造性地实施“六进工程”,进一步推进“大德育”模式的深化。这是拓展教育途径。研究教育方法,集教学、教育、教化、宣传、传播于一体的新型路径。“六进工程”即: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和明德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班团、进网络、进社团、进宿舍”。“前三进”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课程要求.“后三进”是贯彻“前三进”过程中的实践创新系统进教材。在指定的教材之外.根据独立学院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编写一系列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辅读本和明德教育读本。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主旋律和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教材的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生动进课堂。倡导和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取专题讨论、案例分析、问题导向、视频教学、学生演讲等多种形式,使授课寓情于理,事理交融.突出生动性,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社会现实问题扎实进头脑。开发全面的考察机制,考察学生受教育后的言辞、行为等,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思想政治课程、明德教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开展情况.入党等问题定期调研.以利于反馈教学工作的效果并提高和改进多元进网络。以“红网工程”为主题。以网站、微博、QQ群和飞信群为依托.创建网络交互平台.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多层次、平等性的交流,及时将思想道德教育信息传递给学生.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广泛开展网络舆情收集.使思想引导和维稳工作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突出多元教育的特点,以达到处处渗透的效果。深入进社团。开展集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德育社团活动.让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达到育人目的。同时.重视班团组织的教育功能.以每年一度的“班团文化节”为依托。积极创建“明德班”、“至善班”、“卓越班”,营造人人参与、班班竞争的氛围全面进宿舍。“进宿舍”的实质是让德育进入学生的生活,包括:党政政策宣传、课堂内容进宿舍、授课教师进宿舍、拓展阅读和讨论等。学校开展“走读锦城,对话校园”活动.要求思政和明德课程专职教师分别进入所有学生的宿舍,结合读书会、宿舍挂牌、课后讨论组等活动,广泛开展宿舍巡视和教育活动。近年来。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模式.学院涌现出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素质良好的典范人物独具特色的“大德育”模式不仅培养了一批道德典范.形成了热心助人、奉献爱心的光荣传统,也促成了楷模效应.使广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