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合肥市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为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合肥市蔬菜产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一)蔬菜生产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07年全市瓜果菜(种植)面积90万亩,总产量130万吨,产值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蔬菜业已成为继畜牧业、粮油之后,合肥农业经济第三大产业。(二)品种产品结构优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以优质高效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2007年引进新品种13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长丰草莓、长乐香葱、牌坊杭椒、大圩葡萄冬瓜、三十岗西瓜、响导萝卜、义城瓠子、聚星大葱等名特优蔬菜已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效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三)无公害生产模式全面推广,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新建设施园艺生产基地,远离工业污染源,建设了57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获得认证-2-的无公害农产品达95个,绿色食品57个,有机农产品7个。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市级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区。我市蔬菜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蔬菜基地布局不尽合理;上规模蔬菜基地不够,蔬菜生产的规模效应没有充分显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蔬菜基地的生产质量和长期发展能力不够;加工及流通业发展不充分等。二、产业前景预测(一)城市和农村消费层面。居民蔬菜消费城市大于农村、高收入家庭大于低收入家庭、经济发达地区大于欠发达地区。随着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到2012年农村蔬菜消费商品化程度由现在20%提高到50%,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公害蔬菜、净菜、菜汁饮料等潜在市场较大。目前,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率全国最高,到2012年按城市化率70%计算,城市蔬菜消费人口在1亿人以上,合肥的区位优势,决定了“东向”战略,发展蔬菜产业的潜力巨大。(二)国际市场开拓层面。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国际上食物结构中出现蔬菜比重上升的趋势。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加入WTO,为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半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出口前景广阔。(三)蔬菜产业在农产品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产品转入买方市场,粮棉消费呈逐年下降态势,肉类食-3-品消费呈现出增幅由大变小进而基本稳定的态势,而果蔬食品消费持续上升。蔬菜消费又呈现营养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均衡化的趋势。而蔬菜对气候、资源等的要求,决定了均衡供应不可能完全本地化,蔬菜在区域间品种、季节性调剂的范围大,蔬菜潜在市场相对广阔。国际上,我国蔬菜生产成本及价格将保持相当长的竞争优势,改进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储运、营销手段,提高加工品质量,市场前景可观。(四)蔬菜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作用明显。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日光温室亩纯收益约6000—8000元,大中棚2000—5000元,露地菜1000—3000元,大大高于粮油作物,蔬菜将是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主导产品。突破加工、流通,拉长产业链,蔬菜产业整体效益将进一步提高。(五)蔬菜产业发展可拉动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蔬菜生产作为第一产业,其劳动用工量和劳动强度较大。按照大田种植4亩一个劳力、棚室菜一亩一个劳力测算,目前全市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力约20万人,如蔬菜种植扩大到120万亩,棚室面积扩大到30万亩,则年需增加劳力约30万人。蔬菜加工、流通及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按目前蔬菜产量、加工品价格及出口比例推算,蔬菜加工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约可增加产值5亿元,增加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食品工业、仓储运输业、农资产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将拉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空间。-4-三、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用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生态农业观引导蔬菜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省会比较优势,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主攻质量,发展名优品牌产品,加强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发展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出口企业,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我市蔬菜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二)规划原则1、科技先导原则强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以蔬菜优良种子种苗生产推广、安全优质蔬菜生产技术规范、高效蔬菜生产和流通体系建立为重点,实现科技化、集约化、高效化。2、效益优先原则强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本增效。以特色、原产地蔬菜为主,发展优势品种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推行高效栽培模式和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增产增效,持续发展。3、经营配套原则强化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使蔬菜种苗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经营环节等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推进合肥蔬菜产业的安全、优质、高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点面结合原则-5-建设三大近城区蔬菜产业园、四大郊县瓜果菜基地、三大科技保障园以及两个加工园区和四个流通体系,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蔬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空间,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满意。四、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围绕合肥市农业今后的调整方向和发展定位,立足于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呼应滨湖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突出蔬菜产业的生态化、市场化、产业化和高效益。按照“服务城市、致富农民,加快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和“百亩起步、千亩连片、万亩发展”要求,在近城区重点发展集研发、展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提升蔬菜园艺业档次;在郊县重点推进设施栽培,扩大种植规模。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加强与六安、巢湖等周边市县合作,共建具有地方资源特色的露地蔬菜基地。努力做到基地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科技化、品种特色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过程产业化、合作紧密化,具有合肥特色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总体目标:到2012年,全市商品蔬菜生产面积达120万亩,蔬菜总产量260万吨。蔬菜产品实现无公害标准化,近城区一线集科研、展示、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蔬菜园艺产业,二线郊县反季节设施栽培、万亩连片露地蔬菜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三线与六安、巢湖等周边地区合作建设的供肥蔬菜基地的蔬菜等园艺产业“三线”大规模空间布局基本形成。-6-五、区域布局蔬菜基地空间布局要有前瞻性,要结合城市发展用地的需求方向,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1、近城区。重点在大圩、三十岗、南岗等地,建设具有保障供应,满足市民农业认知、观光休闲、农事参与、寓教于乐的现代蔬菜产业园区。形成瓜果菜、食用菌产业的科学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的核心功能区域。2、郊县。是我市现代农业的主推区域,蔬菜产品的主产区域,新品种、新技术的主要推广区域,重点建设万亩连片的露地菜生产基地和大规模反季节设施栽培基地。3、六安巢湖等周边地区。加强与六安、巢湖等周边地区合作,建设专供合肥市场的蔬菜基地,是我市蔬菜基地建设的重要补充。发挥合肥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重点合作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蔬菜产品,满足合肥市民的日益多样化、高品质化的“菜篮子”产品需求。六、主要任务1、规模蔬菜提高效益。蔬菜生产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规模化,按照亩均净效益2000元以上标准,迅速扩大高效蔬菜的种植规模,至2012年末建成120个基本达到高效农业要求的规模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2、加快发展旅游农业。启动田园风光旅游,让蔬菜产业成为合肥旅游市场的新亮点,挖掘蔬菜园艺的观赏、体验、教育和-7-采摘、餐饮价值,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力争每年新增3个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蔬菜园区(基地)。3、品牌蔬菜提档升级。争创省级市级名牌。每个区县集中力量打造1至2个品牌蔬菜,力争到2012年末全市拥有市级名牌20个,省级名牌5-10个。4、设施蔬菜快速发展。2008-2012年期间重点扶持设施蔬菜的发展,每年规划新建1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到2012年末全市高标准设施蔬菜面积达5万亩,使常年性蔬菜中设施面积占30%。每年新增20万平方米食用菌,至2012年目食用菌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建成肥东县、长丰县100万平方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蔬菜安全保障有力。强化监测、监管力度,全面建成合肥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监控信息系统,完善蔬菜质量抽检制度,确保合肥蔬菜质量安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七、建设重点(一)三大蔬菜园区建设1、大圩蔬菜产业园区。建设3.2万亩高标准瓜果菜基地。其中:大圩核心园区建设2.2万亩。分别是建设6000亩设施化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早春、秋延和越冬反季节优质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满足元旦、春节前后市场需求。建设6000亩无公害“伏缺”叶菜、1000亩冬瓜,3000亩浅水莲藕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伏缺”淡季无公害蔬菜,满足高温期间,合肥市叶类-8-菜需求。发展“两乌一菜”4000亩,雪菜2000亩,供应冬春合肥市场。辐射带动包河区骆岗、义城、义兴建设“伏缺”渡淡小白菜、苋菜、空心菜、瓠瓜基地4000亩。烟墩乡建设高效设施蔬菜基地3000亩,特色青花菜基地3000亩。成为合肥城市南部近郊旱涝保收,供应保障基地。2、三十岗蔬菜产业园区。到2012年新(扩)建设1.1万亩高标准菜地。分别是建设3000亩设施化生产基地、建设3000亩“伏缺”叶菜、2000亩丝瓜生产基地,发展“两乌一蔓”5000亩。3、南岗蔬菜产业园区。建设高标准日本大葱生产基地2000亩、以色列西红柿生产基地2000亩。围绕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高档次设施栽培500亩、新品种示范展示园区800亩。(二)四大瓜果菜(食用菌)基地建设1、三河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到2012年建设3.6万亩高标准菜地。其中:三河镇核心园区建设1.2万亩。建设5000亩设施化生产基地;建设5000亩“伏缺”叶菜、2000亩瓠瓜,主要生产“伏缺”淡季无公害蔬菜。发展“两乌一菜”5000亩,供应冬春合肥市场。成为合肥城市西南部近郊旱涝保收,供应保障基地。辐射带动上派及其周边建设9000亩设施化生产基地,260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2、肥东反季节蔬菜基地。以肥东县牌坊乡、石塘镇、撮镇、八斗镇、响导乡、元疃镇等地为中心,到2012年新建(扩建)-9-反季节商品蔬菜基地5万亩,其中:食用菌生产400万袋。主要生产反季节辣椒、茄子、瓠子、番茄、黄瓜、早甜瓜、早藕、高档礼品西瓜、食用菌等优质高效设施园艺产品。3、下塘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到2012年建设2.15万亩高标准菜地,其中:下塘核心园区建设1.6万亩。分别是建设3000亩设施化生产基地、建设6000亩“伏缺”叶菜、2000亩丝瓜生产基地,发展“两乌一蔓”5000亩,食用菌生产500万平方米。辐射带动长丰双墩、三十头建设“伏缺”渡淡小白菜、空心菜、木耳菜、苋菜、丝瓜基地3500亩。双墩建设高效设施蔬菜基地2000亩。成为合肥城市东北部近郊旱涝保收供应保障基地。4、长丰反季节蔬菜产业基地。以长丰县水湖、左店、双墩镇为中心建设反季节商品蔬菜瓜类基地8万亩,主要生产反季节草莓、莴苣、辣椒、茄子、瓠子、番茄、黄瓜、早甜瓜、高档礼品西瓜、食用菌。(三)三大科技保障园建设1、新品种选育和筛选园。建立以丰乐种业、江淮园艺研究所为核心的蔬菜瓜果类新品种选育和繁殖基地建设,分别建设2000亩和50亩新品种选育研究基地,每年选育蔬菜瓜果类新品种5-10个,推广蔬菜瓜果类新品种5-10个。2、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及培训园。在蔬菜主产园区核心区,分别建立占地50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园,每年示范4—5个新品种,研究3-5项年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种植模式,展示园联系-10-50-100户种植大户,并负责将展示成功新品种和高效益生产技术推广到生产园区及大户。每年定期开展专业大户培训、技术骨干培训,不定期开展中小学农业认知,质量安全,高科技农业展示培训。3、种苗工厂化生产园。在蔬菜主产园区核心区,分别建设占地50亩种苗工厂化生产园。建设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及辅助设施。主要功能:蔬菜良种供应、种苗生产。特色新品蔬菜栽培示范,国内外蔬菜科技引进、消化、吸收。信息和技术产品服务。到2012年项目优良蔬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