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作者:徐天坤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相似文献(8条)1.学位论文侯瑞武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和对策研究——基于合肥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2010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关系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影响着我国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同时它也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合肥地处中部,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利于带动合肥地方经济,是实现“工业立市”战略的关键,同时也是合肥崛起于中部城市的必要条件。因此,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对合肥市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合肥市统计局招标课题《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开发利用》的研究。在查阅、综述国内外关于产业竞争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构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产业规模、产业经济效益、产业发展潜力三方面考查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本文以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首先运用比对法与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比较,从时间纵向上分析。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装备制造产业内各部门之间竞争力进行横向上对比分析,依据评价结果确定重点行业与弱势行业,对于行业的定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经过综合分析提出提升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对策,包括:优先发展合肥市装备制造业中重点行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集群,优化行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优化行业结构;推进工业信息化和政府支持等,并分别涉及政府的宏观、中观层面指导和调控。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经济普查;竞争力;主成分分析法;评价2.期刊论文姚晓芳.徐天坤.王亚斌合肥装备制造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商业研究2007,(11)装务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合肥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从经济普查情况来看,合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必须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一难得契机,以提高产业科技竞争力为核心,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3.期刊论文陈金松.陈宇我省装备制造业振兴对策研究-统计与咨询2007,(5)一、认清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省装备制造业与全国平均水平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计算的三个参数:第一,我省装备制造业资产利润率(利润/资产总额×100%)为0.1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5.91%;4.期刊论文姚晓芳.张仁华.侯瑞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和对策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0,(9)本文界定了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的统计范围,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合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5.期刊论文孙伟.王新雷我省传统产业升级与扶持研究-统计与咨询2007,(2)一、我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三次产业结构现状我省在发动机等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应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化工需求上,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后发优势.黑龙江省基础产业发展良好,原材料、能源供应和各个加工环节的生产能力及生产上的联系能够得到保证.但我们的产品品种少,档次低,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低.6.学位论文印成玲成渝经济区优势制造业发展研究2008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及成渝经济区成为“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区域,使得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开发重点,伴随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逐步推进,成渝经济区成为新时期中国西部经济增长乃至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成渝经济区功能定位为“一极五个基地一屏障”,即:国家新经济增长极: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区内,以成德绵经济带为主体的成都制造业集中区,以重庆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为核心的制造业集中区,在提高产业集聚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有着卓越的贡献。但是,在中国制造业面临结构转型背景下,面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制造业的绝对优势,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如何定位,如何在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中壮大自己的优势产业,实现经济区内制造业产业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很现实的问题。论文力图通过对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深入剖析,结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制造业比较分析,借助发展潜力和发展规模两个维度,将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发展战略定位为“我国制造业第二梯队领头雁”;为了实现这一发展战略,论文结合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重庆、四川经济普查数据,建立区域优势产业指标体系,选择出成渝经济区优势制造业,并对其产业布局进行全面、详细的描述及诊断,为金融危机和灾后重建宏观大背景下的成渝经济区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提出建议。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制造业概念界定及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发展现状;第四部分:成渝经济区制造业战略定位;第五部分:成渝经济区优势制造业选择及布局特点;第六部分: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发展战略。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从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及国内制造业区域布局角度,对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发展进行战略定位;第二,采用可进行地区集中度分析的产业布局衡量指标熵指数,对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各行业的地区集中度进行深入分析;第三,建立区域优势产业指标体系,选择出成渝经济区制造业优势产业,提出成渝经济区制造业优势产业呈“帆船型”布局,并进行分析;第四,研究成渝经济区制造业发展时,立足于产业关联理论试图将支撑制造业创新活动的生产性服务业纳入研究视野,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提出建设性意见。7.期刊论文刘军.高健黑龙江省优势产业的研究-统计与咨询2006,(6)我省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好的农业、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我省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选择、确立和培育支撑本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客观上成为未来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8.学位论文邓红泉科技创新与四川优势产业整合研究2007在对科技创新理论、优势产业理论以及产业整合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四川优势产业整合是促进四川产业发展和提高四川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于四川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科技创新与四川优势产业整合进行了研究,并对科技创新在四川优势产业整合中的路径进行重点和系统分析。本文首先对科技创新及优势产业整合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关于科技创新,本文主要从科技创新内涵、主体、路径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关于优势产业整合,主要从优势产业的内涵、选择标准和优势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其次,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了优势产业整合的一般路径。科技创新促使通过劳动手段的不平衡发展促进优势产业整合;科技创新促使研发效率高的优势产业主导新一轮产业整合;科技创新促使信息管理效率高的优势产业在整合中占据主动性:科技创新促使优势产业在内部结构及空间分布上重新整合。再次,对四川省优势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四川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从所有制角度、工业地区分布、工业部门现状、工业部门资产负债、工业部门主营业务、工业企业利润等方面对四川优势产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四川省优势产业与全国相应产业的一些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指出优势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是四川的优势产业,并强调这些优势产业需要进一步从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整合。由于四川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创新主体弱、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人才匮乏、装备水平不高、产学研合作程度低、创新水平低等诸多问题的存在,说明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实现优势产业的进一步整合的空间还很大。最后,分析了四川优势产业整合的一般路径与制度路径。本文还建议以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联合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科技创新服务中介机构等,建立一个产业技术的研发、试验、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四川省优势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整合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3e79d70-6b80-45c1-a12b-9e32012caa6b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8日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