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分离器结构及原理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卧式空气分离器和立式空气分离器。卧式空气分离器也称四重套管式空气分离器,一般应用在大中型氨制冷系统的冷库,一座冷库只选用一台卧式空气分离器就够了。立式空气分离器一般用在中小型氨制冷系统。卧式空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好。一、卧式空气分离器1、结构及原理:卧式空气分离器如右图所示,它是由4根直径不同的无缝钢管组成,管1与管3相通,管2与管4相通。混合气体自冷凝器来,通过混合进气阀进入管2,氨液自膨胀阀来,进入管1后吸收管2内的混合气体热量而气化,氨气出口经降压管接至总回气管道,则氨气被压缩机吸入。管2里的混合气体被降温,其中氨气被凝结为氨液流入管4的底部,空气不会被凝结为液体,仍以气态存在,将分离出来的空气经放空气阀放出,达到使系统内空气分离出去的目的。2、操作方法:首先打开混合气体阀,让混合气体进入管2,再打开回气阀,使管3与回气总管相通,然后微开与管1相连接的膨胀阀,向管1供液,供液不能过快过多,以降压管自控器分离器接口向上的1.5m以内结霜为最好。放空气阀外接一根钢管,管上套一根橡皮管通入水桶内,橡皮管入水一端系一重物,防止橡皮管出口露出水面。微微开启放空气阀,水中便有气泡由下向上浮起,放空气阀不要开启过大,以水内有一定速度气泡跑出为准。管4的底部外表面逐渐开始结霜,当霜结到外管直径的1/3高度时,将管1外来供液的膨胀阀关闭,打开空气分离器本身自有的节流阀,让管4底部凝结的氨液经节流阀供入管1内,这样就实现放空气自身凝结的氨液给自己供液。一般地说,此时已进入自行放空气阶段。操作人员要经常查看降压管的霜不可结得过高;再看空气分离器外壁上的霜不可结得太少或没有,如果太少或没有,证明凝结的氨液量少,给管1供液会不足。此时应再利用管1外接的膨胀阀补充一点氨液,使管外霜结到外管直径的1/3高度的地方。水桶内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不缩小,水温不升高,放出的是空气。如果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缩小,甚至无气泡产生而只有水的流动,证明放空气完毕。因为氨气与水相溶,不产生气泡,甚至水呈乳白色,水温上升。放空气完毕,应关闭混合气体阀、放空气阀,并检查外接膨胀阀是否关闭。自身节流阀仍为开启的,让氨气仍旧被压缩机抽走,空气分离器内的余氨被尽量抽走后,关闭节流阀,停止放空气工作。但降压管上的回气阀应常开,以防空气2分离器压力升高。二、立式空气分离器立式空气分离器如下图所示,它是由钢板卷成,内部有蛇形蒸发盘管。它的工作原理与卧式相同,混合气体自阀1进入,蒸发盘管内的氨液吸收混合气体热量而气化,从阀2被压缩机吸走,混合气体内的氨气液化流到底部,不凝性气体便被分离出来从阀4放出。它在顶部有一支温度计,从温度计读数来决定是否需要放空气。当温度值低于冷凝压力pk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k很多时,证明空气含量多,需要放空气。反之,若温度计读数接近冷凝温度tk时,说明放空气工作应停止。立式空气分离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及自动化元件实现自动工作,其程序如下:1、开启阀1,将冷凝器内的混合气体放入桶内,至压力平衡不再进入时关闭阀1。2、开启阀2,使蒸发盘管与回气总管相通。3、微开节流阀3,让氨液进入蒸发盘管,氨液吸收混合气体热量,将其中氨气液化流到桶底部,空气集中在桶的上部。4、稍等一会,开启阀4放空气。放完后关闭阀4和阀3。微开阀5,使凝结的氨液进入蒸发盘管后关闭阀5及阀2,完成一次放空气步骤,恢复初始状态。5、再按上四个述程序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放空气工作,直至放完空气为止。但是自动放空设施经常出现故障,废置的较多。可参照卧式空气分离器的放空气步骤进行人工放空气工作,步骤如下:1、首先开启阀2,使气化的氨气与回气总管接通。2、开启阀1,让混合气体进入桶内降温。3、微开阀3向蒸发盘管供液。4、微开阀4放空气。5、经过一段时间,关闭阀3,微开阀5,使液化的氨液自行给蒸发盘管供液。此时可从阀2上的降压回气管上的结霜情况来判断供液多少,应使结霜高度不超过1.5m为准。若霜开始融化,应再微开阀3补充一点液体。若霜结得太高,应关小阀3或阀5。此时放空气进入自行工作。6、结束时,关闭阀3及阀1、阀2,让桶内剩余氨继续被压缩机吸走,降低桶内及盘管内的压力后关闭阀5.阀2可不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