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经济发展战略的艰辛探索作者:韩铁辉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陈扬.CHENYang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走向及思考-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25(2)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主要表现为: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可能源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等.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是:必须尽快提出低碳经济战略,建立起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等.2.期刊论文高梁论自主创新方针和国家竞争力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7,10(1)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该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同时,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着的严峻挑战.为此,文章强调必须正确选择先进技术获得的途径,而更为根本的是,我国必须实行国家竞争力导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点的发展战略,必须在体制的变革上下大功夫.3.会议论文张琦资源约束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探讨2005中国经济已经从短缺经济阶段、剩余经济阶段进入到了资源约束新阶段,当前的面临矛盾是:经济增长是以牺牲大量资源为代价,受世界经济波动风险影响度增大,越来越多的经济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伤,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未来经济持续增长构成严重阻碍,经济安全风险增大、也造成国家安全隐患.因此,本文提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必然的选择,而且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从指导思想上用“以经济持续增长为重心”替代“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推进循环经济的产业技术标准、市场准人标准和科技创新体制和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和完善我国资源产权制度,推进循环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从思想上彻底实现观念转变,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节约型习惯和行为方式.4.学位论文侯晓滨济宁市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2001济宁市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山东省政府确定的六大工业中心城市之一,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同时济宁又是资源大市,煤炭、稀土、水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济宁工业经济结构以资源采掘、粗加工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面临着严峻挑战.该文提出济宁工业应当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和工业基础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开发的力度,形成技术比较优势,实现由资源开采粗加工型传统经济结构向资源深加工及高新技术型经济结构转变.结合济宁十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五期间济宁工业经济发展目标,运用发展经济学不平衡增长理论,以及GE矩阵等战略评价技术方法,确定了济宁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重点.同时提出政府应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国企改革、大集团战略、扶持鼓励政策、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构筑人才高地、创造发展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九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济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5.期刊论文廉艳萍.傅华.贾文毓.LianYanping.FuHua.JiaWenyu从广义廖什模型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简要介绍了德国经济学家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分析了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模型-需求圆锥体,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推广和泛化.推广后的广义需求圆锥体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从而提出了在世界性的科技、文化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1)依据国情和发展阶段需求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重点;(2)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出口,开拓市场,促进经济发展;(3)充分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为己所用,加强科技创新,实行科技赶超.6.期刊论文许正中.杨全社.张庆亮.XUZheng-zhong.YANGQuan-she.ZHANGQing-liang立足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蛙跳——我国发展知识型循环经济的策略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10(3)21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导向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用知识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自然资源,用知识开发高技术企业,用富有资源来替代稀缺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由于我国生态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和传统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已经对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巨大冲击,为此,抛弃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发展知识型循环经济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应立足科技创新,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健全支撑科技创新投资体系,加速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达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7.学位论文肖泽群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研究2005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外生的、可以由政府选择的变量。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成功与否、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胜与负的关键因素。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如何谋划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在加快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详细分析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矛盾和挑战作出了判断,进而系统地分析了形成这些问题、矛盾的原因;然后再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六个重大理论认识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从全局的高度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策;最后,提出了制定、调整或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必须遵循的五条基本要求。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理论观点和历史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综合,从整体的高度进行了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研究,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1)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矛盾和挑战的判断。本文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表面的问题概括为五大方面,即需求结构不协调,生产结构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以及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和经济整体效率不高;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两难选择及矛盾概括为提高增长质量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矛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投入的矛盾,保持经济稳定安全与深化改革开放的矛盾;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外在挑战概括为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和对中国廉价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的挑战。(2)关于形成主要问题和矛盾的原因分析。原因主要是理论认识、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及其贯彻实施的经济政策还存在一些片面性。首先,在理论认识上,建国初期把苏联模式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样板,没能清醒地看待实施计划经济所需要的条件,把适合特定条件的计划经济的成功做法当作长期建设的方针;把社会主义优越性等同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把发展简单地看作是经济增长,片面追求总产值和GDP的数量扩张及其增长的高速度。其次,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不合理、投融资体制还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还不完善等。再次,实施的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经济政策还存在片面性,主要包括以高积累高投资片面追求高产值高速度的发展战略,以投资代替消费、压低居民消费过分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战略,以牺牲“三农”利益片面追求工业和城市发展的战略,过分依赖国有经济、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战略,过分保护落后、忽视科技创新的粗放型发展战略。(3)关于消费需求问题。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是受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约的,投资需求最终是由消费需求决定,投资率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投资率必然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的、主要的和持久性的拉动力。其中,根据马克思社会扩大再生产理论,推导出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消费与投资的比值a=[(n1p′+n1n2p′2-(1+n2p′)(△v1/v1))/[(1+△v1/v1)(1+n1p′)]。中国第Ⅰ部类扩大再生产程度过高是形成投资率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当改变投资替代消费的战略,确立以消费需求为基础的发展战略。(4)关于国民收入分配关系问题。城乡发展不协调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过分向城市和工业倾斜,地区差距和个人差距不断拉大是政府均等化职责不明显的重要表现;长期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实质是劳动者报酬过低。改革开放后,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有所提高是对过去这一比重十分低下的相对调整,但调整后的比重仍然较为低下,并不存在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过分倾斜的现象。实际上,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既要遵循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又要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这是实现宏观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因此,应当改变投资替代消费的战略,确立以消费需求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改变以物为本的发展战略,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改变牺牲“三农”利益的战略,确立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5)关于社会力问题。生产力(PF)本质上是自然力(NF)和社会力(SF)的相互耦合,生产力的大小为:PF=NFcosα+SFcosβ=cosαf(ST)+SFcosβf(ST,M,I)=g(ST,M,I)。其中,科学技术(ST)既是社会力的主要体现,又是利用自然力水平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社会力都表现为资本的力量,由分工协作形成的社会力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充分发挥社会力,比如加大科教投入,大力促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培育国家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社会力才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当改变片面强调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战略,确立充分发挥社会力的发展战略;改变只讲产出不计代价和后果的发展战略,确立惠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6)关于产业结构问题。三次产业的演进取决于产业发展的自然联系。其中,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动因,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工业化并不等于不顾甚至牺牲第一、三产业的发展,而是三次产业全面协调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由于中国工业长期重型化,并不必然要求重走西方国家重化工业阶段。因此,应当改变片面工业化战略,确立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应当改变片面强调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战略,确立充分发挥社会力的发展战略。(7)关于城乡关系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是其它产业发展的“自然基础”(马克思语)。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城市发展快于农村发展,是客观规律的使然,但不是没有限度的,两者之间差距过大,反而相互制约,两者都得不到较好地发展。因此,应当改变牺牲“三农”利益的战略,确立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8)关于国有经济问题。市场经济形式决定了国有经济的定位。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必须是所有权分散和产权独立的形式。现阶段各种所有制形式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局限性。目前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具有的比较优势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而发生变化。因此,应当改变忽视非公有制经济的战略,确立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的发展战略。(9)关于经济发展战略制定、调整或实施问题。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立足点是发展阶段的定位;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核心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重点是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矛盾和挑战;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参照系是国际社会的发展过程;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8.期刊论文陈光.王永杰.段清海技术创新: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兼论成都市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与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文章首先探讨了科技创新推动成都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成都市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成都市科技创新体系的若干对策和建议.9.期刊论文李长江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产业化之路探析--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经济论坛2004,(7)经济发展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科技创新与科技产业化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例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落后情况下,实施了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只用了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