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危机时代哈萨克的发展战略内容提要后危机时代哈萨克的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16个字:“自己制造,自给有余;铺路发电,富国强民”。即:汲取金融危机的教训,逐步改变资源出口依赖型的经济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建设连贯东西南北的油气管网、公路网、电网、通信网络……,实现经济的多元化,迎接新一轮的经济腾飞。哈萨克独立后,曾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第一次发生于独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第二次是受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冲击,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曾说过,那时国家穷得连教师、医护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哈来说是独立18年来第三次遭遇危机。这次危机再次给了哈一个深刻的教训。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一年来已多次发表言论表示:资源出口型的经济经不起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一旦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哈萨克经济就会立即失去支撑,没有了回旋的余地。如果不是哈萨克前几年未雨绸缪、积累下来一点家底(国家基金)的话,此次危机中哈的境况将不可想象。因此哈必须认真接受这次教训,真正进行经济转型,刻不容缓地发展加工工业、制造业,以及中转运输、交通基础设施等非资源产业,增强哈萨克经济的抗风险能力。综合哈萨克国家领导人及政府近期来的讲话和出台的政策,可以将哈萨克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战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即:一、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产品深加工哈萨克农业是典型的“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前苏联时期兴建的较为完备的水利灌溉设施大多毁于独立初期的混乱中。由于靠天吃饭,哈萨克的粮食亩产很低。2007年是哈萨克独立后的第一个大丰收年,共收获粮食2010万吨,小麦平均单产为1300公斤/公顷(折合亩产87公斤)。2008年大旱,小麦单产970公斤/公顷(折合亩产65公斤)。哈萨克的蔬菜自给率夏季为50%,冬季为10%,其余90%靠进口。哈萨克的面粉加工能力为500万吨/年,每年出口能力为200多万吨;再加工成通心粉的生产能力为15万多吨。哈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战略之一是大力发展农业:国家资金继续向农业倾斜,研究制定新的农业补贴措施——从以往仅对大田作物进行补贴发展到对所有农作物和温室作物都进行补贴。大规模更新陈旧的农田作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完成农工综合体的现代化改造。新建大型化肥厂,增加单位施肥量。兴建2蔬菜温室大棚,推进牛奶厂、畜牧场和蔬菜滴灌设施的建设,鼓励粮食、反季节蔬菜的生产、加工、贮运和出口。建立环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的城市食品供应带,提高农产品的自给率。为此,国家将在近几年内兴建170个新项目,总造价约合10亿美元。争取到2015年时,不仅农产品能够自给,而且将农业出口的比重提高到8%。二、发展加工工业,延伸产业链从2010年1月1日起,哈萨克斯坦开始实施第一个“工业创新发展五年计划”,旨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加工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包括:1,石油产品深加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哈萨克拥有丰富的石油原料,每年开采约7000万吨,出口约6000万吨。哈有三个大型炼油厂,但由于设备陈旧,炼制不出足够的高标号汽油和航空煤油,40%还需从俄罗斯进口。到目前为止,哈萨克没有自己的大型沥青厂、硫酸生产厂、化肥厂……等。因此,发展石油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的需求是哈后危机时代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为此,计划到2014年前完成阿特劳、希姆肯特和巴甫洛达尔三大炼油厂现代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总体生产能力提升到1700万吨/年(2008年为1230万吨),达到国产高质量汽油和航空燃油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目标。到2011年底建成哈第一座大型沥青厂(中信公司承建),生产欧洲昀高标号的沥青供应全国公路建设。兴建硫酸厂,为铀矿等矿产品加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料。2014年前,建成一座大型硫磺存储中心,使资源得到有效的保值和升值。2012年底前完成“贝内乌—波扎伊—阿克布拉克”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使哈南部地区能全部用上来自西部产油地区的本国天然气。2,固体矿产品深加工,提升矿产品附加值哈萨克拥有铜、铝、铁……等矿产资源,但固体矿产资源的冶炼一直处于较弱的位置。如,哈萨克北部铝矾土产地附近虽然电力充沛,但长期不能生产电解铝。作为炼钢工人出身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曾把“哈萨克能够自己生产电解铝”作为他的一个梦想。正因如此,他亲自参加了“巴甫洛达尔电解铝厂”的竣工典礼,并高举铸成的第一块铝锭激动地说:我的梦想实现了。近几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巴甫洛达尔电解铝厂一期工程(中国有色金属建设总公司承建)、铬富集矿石生产线、高质量钢板生产线等30个项目完工投产,电解铝厂二期工程(有色公司将继续介入)、建设Aktogai大型炼铜厂(中国开行提供20亿美元贷款)等陆续进入规划和实施阶段。哈萨克政府希望这些大型项目的投产能够使哈冶金生产和出口五年内翻一番。三、发展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哈政府自己很清楚,短期内,哈的资源出口型色彩只会增强,不会减弱。但哈致力于改变“出口原料,进口制成品”的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这虽然不会一蹴而就,但必须从现在开始做起。1,自己制造铁路车辆,更新全国铁路设施3哈萨克铁路基础设施老化。据统计,到2020年前,“哈萨克铁路”公司需要更新1512台机车、5.35万节货车车厢和1982节客车车厢,总投资达365亿美元。哈萨克本身只有机车车辆修理厂,没有制造厂。以前所需更新的机车和客、货车厢均需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进口。从2008年开始,“哈铁”陆续同美国“通用电气”、俄罗斯“乌拉尔车厢制造厂”、俄“运输机械集团”谈妥了组建合资企业、共同生产机车和客、货车厢事宜。年产150台机车的哈美合资企业已落户阿斯塔纳工业区,第一台“哈萨克制造”的Evolution系列机车已于2009年12月7日下线。据报道,这些生产企业建成后,所生产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今后几年哈萨克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需要,而且还能向其他独联体国家出口。俄“天然气工业运输”公司已表示要从哈采购20台机车。2,自己制造化工产品,发展制药工业,实施进口替代正在实施当中的有23个项目,包括天然气化学联合体,氯气生产线,苛性钠和化肥、合成洗衣粉生产线等,总投资额达140亿美元。3,加快建材生产,改变依赖进口局面哈萨克现50%的建材靠进口。所以,前几年哈房地产价格高启,除了银行贷款利率高这一因素以外,建材成本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哈本身有生产建材的原料,但没有建材工业,尤其是采用了现代工艺的新型建材生产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哈鼓励本国企业从事建材生产。2008年哈有48个建材生产厂投产,2009年有将近30个,这对于完成国家的住房建设规划、实施“路线图”,起到了重要作用。哈还将继续支持发展中小建材生产企业,做到自己制造、自给有余。争取到2015年时,80%的建材能够自己生产。为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哈立法规定,在哈从事工程建设,必须尽可能多地采购哈本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两年后,国家工程项目中采购本国产品的比重(称“哈萨克含量”)应从目前的14%上升至70%,服务应从目前的70%上升至87%。四、加快动力建设,发展交通设施1,改变全国电力供应北部富裕、南部紧缺的局面。2009年已完工的“北电南输”、“北电西输”高压输电工程部分缓解了经济首都——阿拉木图及哈西南部地区的供电紧张状况。现正在建设中的马伊纳克水电站(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承建)、即将开始施工的埃基巴斯图兹2号电站扩能改造和巴尔喀什火电站,以及未来规划中的哈历史上第一座核电站项目,将从根本上改变哈电力生产和供应格局,为哈的新一轮经济腾飞做好动力准备。2,充分利用哈萨克的地缘优势,大力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过境运输,富国利民。尽管今年资金紧张,但哈仍按原计划启动了“中国西部—欧洲西部”交通走廊、以及300公里长的“热特肯—霍尔果斯”铁路、138公里长的“乌津—哈土边境”铁路线的建设工程,以尽早建立起贯穿东西、纵横南北的现代化公路网和铁路网,不但能够带动危机时期的就业,而且为沿线城镇乡村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福祉提供先决条件和物质保障。4五、拓宽资金渠道,创新融资方式要建设,就必须有资金。哈萨克政府已表示,为应付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新一波的冲击,将不再动用“国家基金”的钱用于新的反危机措施。因此,今后将沿着“整合国、内外两个资金来源,逐步转变融资方式”的思路来筹集建设资金。1,国家鼓励和支持“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SK基金)”和私人银行继续从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筹措建设资金哈国内资本市场拥有较大潜力,据估计可利用的资金量约为GDP的12%。从国内资金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一是发行国债:10月21日—11月26日间密集发行了4批长、中、短期国债,共计505亿坚戈(约合3.4亿美元)。二是鼓励居民入市。已决定从10月5日起至11月30日,境内居民个人炒股免开户费和交易税。三是鼓励居民储蓄,这样既可以增加银行的资本金,增强抗风险能力,又可以为经济复苏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IMF也建议哈政府利用国内的储蓄资金,让私人和机构存款——而不是外债或国家财政拨款——成为生产领域昀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金融危机的势头渐弱,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事宜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已有个别银行开始重新发行“欧洲债券”。今年,哈SK基金已同中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国家谈定了230亿美元的融资意向,相关协议也正在逐步签订中。哈将利用这笔资金继续推动一批大型项目的建设,以加快经济转型的过程。2,融资方式将有所改变哈政府将重新审视引资政策,从借贷方式向吸引直接投资方式转变。哈政府已要求SK基金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作为明年昀主要的工作指标。为吸引外资,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哈政府近日高调宣布,将在明年内在哈萨克斯坦创造一个中亚第一流的商业环境。另外,将利用“国家-私人伙伴”这一合作方式作为发展国家经济(首先是基础设施)的主要融资机制。将外国直接投资、国内外证券投资、国家财政资金和预算担保等方式整合为一个过程。包括:由大型投资人承担项目的主要风险,同时,部分项目建设资金可通过向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发行国家担保债券的方式筹集。特别是吸引养老基金和银行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以成为一个优先方向。3,正式启动“应急资产基金”,扶持加工工业发展哈萨克政府10月8日通过决议,从国家的“应急资产基金”中拿出2.8亿美元,再从其他渠道筹资2.57亿美元用于发展加工工业。具体方式是通过银行向加工工业企业提供年利率为8%的贷款(此前一直为14%-16%),这一利率是哈独立以来昀低的,也是哈历史上第一次对加工工业给予实质性的资金特惠支持。哈萨克“应急资产基金”成立于2008年11月,由国家出资700亿坚戈(按当时汇率折算约合5亿5多美元)作为注册资本金。成立之初确定的主要功能是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其流动性,帮助其渡过难关。但成立一年来,“基金”实际上并未运作,收购银行不良资产的资金全部来源于由“萨姆鲁克-卡泽纳基金”执行的政府反危机计划拨款。10月8日通过的政府决议扩展了“基金”的功能,规定除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之外,还将用于实体经济的以下四个方向:通过银行加大对加工工业大型及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通过银行和租赁公司为中小加工企业租赁新设备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哈萨克国家开发银行向机器制造业、电力工业和制药工业等领域的投资项目提供贷款支持;投资300亿坚戈(2亿美元)用于解决大型房地产开发商“KUAT”的“问题项目”。4,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两税”不变哈萨克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通过7次下调,已降到了历史昀低点——7%。哈央行已明确表示,基准利率不会再进一步下调,现有利率水平将保持一段时间。同样保持不变的还有“公司所得税”率和“资源开采税”率。按照今年1月1日生效的新税法规定,今后三年内,“公司所得税”率将会逐年降低,“资源开采税”率将会逐年调高。但新税法的出台“生不逢时”,恰恰赶上了金融危机。严峻的经济形势已不允许哈再按原计划实施调税政策,故而提出了“暂时不动”的议案,这一议案已获议会批准。低利率和暂时稳定不动的“两税”,将为实体经济融资和个人消费贷款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