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东升:构建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吕东升:构建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最近一个时期,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先后在省委工作会议、省“两会”、省纪委全会、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党校中青班等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提振精神状态、深化精神追求、建设精神家园问题。笔者认为,这是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前提和关键。但是,一个好的精神状态的形成很难呼之欲出、一蹴而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拟就构建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系统谈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推进跨越式发展首要的是构建精神高地在新的起点上推进跨越式发展、构建战略支点,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构建精神高地是现实的呼唤、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一)从理论上看,构建精神高地的必要性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唯物辩证法认为,精神决定于物质,精神对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精神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讲两个事例:第一例,母爱的力量。据报道,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一位俄国妇女的孩子从一段墙头上即将摔下去,千钧一发之际,这位母亲一只手紧紧抓住了她那两岁小孩的手,而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死死地抠住了七层楼房的屋檐,一直到半个小时以后救援人员赶到。孩子平安了,但她被救下来时,抠住屋檐的手指竟然无法松开。这就是母亲为了挽救儿子生命瞬间爆发的潜能,是“母爱的神奇力量”使然。第二例,信念的力量。长征途中,蒋介石企图利用大渡河这条天然的屏障置红军于死地,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部队。为了赶在敌军集结之前冲出重围,红军先头部队硬是以超高速的急行军翻山越岭,一夜竟然走了140里赶到泸定桥,经过激战夺取了泸定县城。这样的速度和意志达到了人类体能的极限,这就是信念的力量。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意识和观念,它为什么能产生力量?它的力量又从何而来呢?要认识精神力量的作用,首先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考察:一是要从物质、精神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来认识精神和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精神和意识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人类社会是在物质运动的作用下,在先进精神的鼓舞下,在先进意识的指导下发展进步的。精神和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方向。二是要正确认识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意识使人的活动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主动创造的作用,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也就是把观念的东西变成客观现实;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三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能产生的巨大作用。精神力量是包括人的理智、情感、意识、观念、信仰、认知水平等在内的各种精神因素聚合发生作用,左右、驱使人采取某一具有目的性行动的一种能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生物本能和物质世界的控制与约束,实现行为主体价值目标。所谓“胜己者,胜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精神力量的内涵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精辟的论述。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明确肯定作为精神的理论可以变为推动群众实践的物质力量。恩格斯曾经认为,人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人的头脑,成为头脑中反映和意识到的动力即精神动力,才能推动人行动起来。明确提出了“精神动力”的概念。列宁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精神动力进行了深入探索,他指出,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无产阶级正是从这个理想中得到最强烈的斗争动力。实际上这种动力是精神动力的核心。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具有了一定的精神才能成其为人。人的高尚精神是人的高尚行动的重要动力。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并称之为信仰动力。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力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精神力量具有内在性。精神动力体现了人内在的精神追求、内在精神因素的作用,是人的内在动力。一定的理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被一定的人接受或内化后,会成为推动其行动的强大内在动力,并外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先进的汉族曾多次被北方落后的游牧民族所征服,但在精神文化领域,这些游牧民族却无一例外地被中原文化所驯化和融合。这就是马克思提出的著名历史定律,“征服者被征服”。第二,精神力量具有持久性。精神动力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长期的影响和持续的推动作用。甚至在个体生命结束之后,其精神动力也不一定会消失,还可能变成他人的精神力量,对他人的实践活动继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如马克思的《资本论》、马恩的《共产党宣言》,就影响了世界;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就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影响了中国的一个时代;又如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就影响了一代人。诚如金一南将军在《苦难辉煌》的前言中所言:“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第三,精神力量具有再生性。物质能量是守恒的,可以循环但不可以再生。精神力量却恰恰相反,人的理想、信念等精神因素一旦聚合形成精神力量,在使用过程中不但不会被消耗,还会随着人们思想的交流、发展和实践的深化而不断增强。正如肖伯纳所说:“你手里有一个苹果,我手里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各人手里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之间交流后我们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还可能通过碰撞、交融,催生新的思想。”第四,精神力量具有集合性和放大性。无数个体的精神动力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可以形成一定群体或集团的精神动力;无数群体或集团的精神动力相互作用、渗透融合,又会凝结上升成为一定民族或国家的精神动力。这种新的整体的精神动力或精神力量一经形成,就会对社会实践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五,精神力量具有永富性。物质财富是外在的、变化的,只是拥有一份使用权或保管权而已,今天我们拥有,也许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内在的精神财富,才是我们人生的真正依靠和可以信赖的无价之宝,将使我们受益终生。钱包子鼓起来就自立于民族之林吗?皆从个人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真正的富有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而是精神上的富有。(二)从历史和实践来看,构建精神高地的重要性恩格斯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精神振兴史。1、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例如,大禹治水、勾践卧薪尝胆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苏武、魏元忠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包拯、海瑞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精神;商鞅、王安石、张居正改革图新、锲而不舍的精神;周公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屈原、顾言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文天祥、于谦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精神;岳飞、戚继光爱国至上、精忠报国的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等等。正是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地狱之火,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丰碑。我们党孕育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中国革命胜利之源。正因为如此,朱德同志把井冈山称为“天下第一山”。我们党孕育和形成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红军将士所表现出的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革命必胜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孕育和形成了“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我们党孕育和形成了“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舍身救亡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我们党孕育和形成了“西柏坡精神”。她的本质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其内涵包括“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大检验、大总结、大升华、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创造形成的这些精神,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依靠这些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3、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再次进行精神创造,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党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期间,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4、现代经济“无中生有”,完全取决于精神状态。张家港这座长江黄金水道下游新兴的港口城市,是由江苏3个欠发达县各划出一部分组成的一个新县,原来十分落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进步、大提升,从而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鸿忠同志在今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指出:发展与客观条件有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客观条件决定,关键是思想解放、精神追求、精神状态、士气志气志向的问题。越是高级形态的发展,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就越少。世界上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比如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资源条件并不好,之所以能够领先发展,关键在于主观努力。从国内看,河南镇平县不产玉,却是中国的“玉雕之乡”,世界各地的玉都送到镇平去加工;不生产蚕丝却是中国的“地毯之乡”;水面不大却是中国的“金鱼之乡”。广东中山市小揽镇过去是一个农业地区,现在是全球知名的锁头生产专业镇,生产的锁头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省内来看,团风县不生产钢材,却培育起一个钢构产业集群,成为中部最大的钢构生产基地。所有这些都说明,能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取决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目标追求、发展思路和精神状态。(三)从当今时代特点看,构建精神高地的紧迫性当今时代的特征是“五期”并存。一是后危机时期。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多,贸易摩擦、汇率斗争将呈常态化,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二是小康关键期。所谓“关键”主要指:从地域构成看,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有人形象地说,“农村像非洲,城市像欧洲”。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如果不加快发展,就很有可能拖全国的后腿。从全面小康的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